科研产出
茶树CCoAOMT基因克隆及启动子的结构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树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CCoAOMT)是甲基化EGCG生物合成的一种重要酶,为探明CCoAOMT基因的表达调控规律,进一步解析甲基化EGCG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法获得了茶树CCoAOMT的cDNA全长序列,采用染色体步移技术(Genome walking)获得了该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并对其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CCo AOMT全长cDNA为1 000 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735 bp,编码245个氨基酸,含有caffeoyl-CoA O-methyltransferase和SAM功能结构域;进一步分离得到CCoAOMT基因上游调控序列1 624 bp,发现其含启动子核心元件TATA-box、CAAT-box及5'UTR Py-rich stretch (高水平转录顺式作用元件)、MYB (干旱诱导时的MYB结合位点)、G-box、GAG-motif、GATA-motif、GT1-motif、Sp1 (光响应元件)、CGTCA-motif、TGACG-motif (茉莉酸甲酯响应元件)等重要顺式作用元件。由结果推测,CCoAOMT基因在转录水平受各类转录因子的调控,该结论为进一步研究CCoAOMT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指导。


双甲脒和溴氰虫酰胺防治柑橘木虱不同配方的筛选和田间药效试验
《安徽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目的]减缓抗性的发展,更好地利用现有杀虫剂资源,对双甲脒和溴氰虫酰胺进行配方筛选。[方法]在盆栽试验中,进行不同配方对成虫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试验;接着对若虫、卵进行试验;最后通过田间试验检测配方的防效。[结果]在6个配方的筛选中,其中有2个兼具速效性和持效性,20%双甲脒EC和10%溴氰虫酰胺SC的配比按有效成分计算分别为134 mg/kg:95 mg/kg和134 mg/kg:63.65 mg/kg。对高龄若虫(3龄以上)的药后7 d致死率为100.00%和94.50%。配方对卵无明显作用。田间试验中,3 d防效均为100.00%,10 d防效分别为97.45%和98.51%。[结论]该研究为柑橘木虱的化学防治提供新策略。


抗稻瘟病不育系赣73A的选育及应用
《杂交水稻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江西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利用优质保持系1504/中9B的杂交后代稳定株系与大穗型抗稻瘟病保持系赣香B杂交,在F4代选性状基本稳定株系与野败型不育系赣香A进行测交并回交,同时结合稻瘟病抗性鉴定筛选,育成了抗稻瘟病不育系赣73A。该不育系属感温型籼稻,农艺性状和不育性稳定,柱头外露好,异交结实率高,配合力较强,品质较优,所配组合生育期偏母本、适应性广。2015和2017年先后通过了云南省和江西省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2018年通过了江西省品种审定。所配组合赣优735(赣73A/苏恢5号)于201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外源有机物配合化肥减施对水稻产量及镉吸收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合适的土壤镉(Cd)钝化材料,利用桶栽试验研究多种有机物(骨粉、鱼粉、虾壳粉)及其碳化产物配合化肥减施对水稻产量及Cd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添加有机物的常规施肥处理(CK)相比,仅鱼粉、碳化鱼粉和碳化虾壳粉处理显著降低了糙米产量.除虾壳粉处理外,其他处理糙米对Cd的生物富集系数均低于CK,其中,骨粉搭配不施磷措施是降低水稻对Cd吸收的最佳措施,其秸秆、谷壳、糙米对Cd的生物富集系数仅为CK的29.14%、13.87%、47.07%.不同形态Cd含量所占比例与水稻对Cd的生物富集系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3种形态Cd的生物利用度较高,且骨粉、碳化骨粉处理土壤中残渣态Cd含量占Cd总量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53.24%、40.30%,分别是CK的2.26、1.71倍.骨粉能在不施磷的条件下保持糙米产量与CK接近,同时大幅减少水稻对Cd的吸收,是一种良好的有机钝化材料.
关键词: 外源有机物 化肥减施 水稻 镉 生物富集系数 重金属形态


基于模糊隶属度的烟草还苗期气象风险评估方法
《南方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烟草还苗期气象风险量化评估方法,为烟草移栽日期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筛选光、温、水等3个影响还苗期烟草植株生长的主要气候因素,利用历史气象数据和烟草还苗期的天气预报数据,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建立基于气象因子的烟草还苗期气象风险量化评估模型,并分析江西省宜黄县2010—2017年烟草移栽日的气象风险。【结果】模型计算出的移栽日单因素风险(低温风险、降水风险和连阴风险)普遍低于移栽月的风险均值,从单因素角度能较好地解释往年移栽日期的选择;模型计算出的移栽日往年气象综合风险普遍低于该月风险均值,符合选择移栽日期的要求。模型评估的气象综合风险与烟草移栽后成活天数相关系数达0.748。【结论】基于模糊隶属度建立的模型可定量描述烟草移栽日的气象风险,为确定烟草移栽日期提供量化参考。


氮肥用量和基追肥比例对密植秋芝麻产量和冠层结构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红壤旱地密植秋芝麻的节氮高产栽培技术,以品种金黄麻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2016和2017年在江西省进贤县研究氮肥用量[即N_1(105kg/hm~2)和N_2(75kg/hm~2)]和基追肥比例[即Z_1(7∶3)、Z_2(6∶4)、Z_3(5∶5)、Z_4(4∶6)、Z_5(3∶7)]对芝麻产量和冠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_1条件下,2016年Z_3的单株蒴果数较Z_2显著增加25.36%,Z_4的每蒴粒数和Z_2的千粒重较Z_1的分别显著增加19.96%和13.62%;不同的是,2017年Z_2的每蒴粒数较Z_3显著增加22.84%,对单株蒴果数和千粒重无显著影响。在N_2条件下,2016年Z_3的千粒重较Z_4显著增加6.42%,其它处理间的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千粒重都无显著差异;N_2的平均产量(879.0kg/hm~2)较N_1显著增加22.3%;但是2017年N_1的平均产量(1 080.7kg/hm~2)较N_2增加8.1%。相同的是,两年的结果都表现为Z_2处理平均产量最高。芝麻产量表现为随着基肥的比例减少而先增后减。不同时期N_1的光能截获率和叶面积指数都显著高于N_2,且随生长发育进程而先增后减。不同位置的芝麻冠层光能截获率和叶面积指数都有显著差异,且随着测定位置的不断升高而降低。因此,氮肥用量为75kg/hm~2和基追肥比例为6∶4,有利于协调密植秋芝麻的群体冠层结构,保持秋芝麻的高产。


优质杂交晚稻新组合早优827
《杂交水稻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早优827系江西科源种业有限公司、江西先农种业有限公司及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不育系早丰A和恢复系R827配组育成的早熟优质杂交晚籼新组合,2018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