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学报
》
2009
摘要:江农早4号A为野败型不育系,株形紧凑,茎秆深紫色,苗期较耐寒,不育株率100%,其突出特点是抗稻瘟病和稻飞虱,配合力强,所配组合千粒重大、结实率高。通过选择最佳抽穗扬花期,培育合理健壮群体,加强田间管理和适时适量喷施"920"等措施,可使江农早4号A繁殖获得高产。
关键词:
水稻
不育系
江农早4号
特征特性
繁殖技术
《江西农业学报
》
2008
摘要: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上午棉田比稻田波文比大,下午稻田比棉田波文比大。白天稻田和棉田的显热通量为正值,晚上为负值。上午稻田显热通量大于棉田,下午则棉田大于稻田。稻田潜热通量全天大于棉田。棉田和稻田气温上午随时间增加而迅速升高,下午则随时间增加而气温下降。白天稻田内活动层随着高度升高气温增高,为辐射型;50 cm以上随着高度升高而气温降低,为日射型;棉田与稻田相反。稻田相对湿度不同层次以早晨最高,内活动层以16:00最低,外活动层以13:00最低。在一天中大多数时间,稻田中风速大于棉田。
关键词:
稻田
棉田
显热通量
潜热通量
小气候
《江西农业学报
》
2008
摘要:根据绿色食品生产的要求,综合考虑产地环境、气候、土地利用现状等因素,利用G IS技术对铜鼓绿色水稻种植进行区划,并就区划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绿色食品
水稻
区域规划
《江西农业学报
》
2008
摘要:简述了铁的生理功能以及人体缺铁后的主要病症,对稻体中铁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以及铁在稻体中富集的分子机理,外源物质对铁富集的影响和富铁水稻品种的选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富铁水稻选育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水稻
铁
富集
机理
生理功能
选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7
CSCD
摘要:在对水稻品种进行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GA(Resistance gene analogue)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品种多样性有利于病菌稳定化选择原理,选择抗性遗传背景差异大的品种,在吉安和石城进行混合间栽防治稻瘟病研究。不同年份不同生态环境下试验均表明,遗传背景差异大的水稻品种混合间栽,对稻瘟病有明显控制效果,特别是感病优质糯稻品种混合问栽后,稻瘟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均极显著下降,其防治效果达82.14%~95.91%。混合间栽对杂交稻稻瘟病也有一定控制效果,防治效果为40.82%~70.87%。与净栽相比,水稻产量增幅在6.03%~11.81%之间。
关键词:
水稻
品种多样性
稻瘟病
《江西农业学报
》
2007
摘要: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螟虫有明显偏爱在香根草上产卵的特性,利用香根草作为诱集植物来治理水稻螟虫可以大大压缩施药面积和用药量,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生态效益,利用香根草治理水稻螟虫的最佳种植时期为3月底至4月初、种植面积应为稻田总面积的6%~10%。
关键词:
香根草
诱杀
水稻
螟虫
效果
《江西农业学报
》
2007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齐穗期喷施3种外源激素(GA3、6-BA、BR)对二晚生长后期叶片衰老的影响,测定了剑叶的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与SOD、CAT活性等与衰老相关的指标。结果表明:3种外源激素对水稻叶片的衰老都有延缓作用,并能提高结实率,最终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其中以6-BA的效果最好。但外源激素对水稻叶片衰老作用的延缓具有时效性,大约2周左右。
关键词:
外源激素
赤霉素(GA3)
6-苄基腺嘌啉(6-BA)
芸苔素(BR)
水稻
叶片
早衰
《江西农业学报
》
2007
摘要:通过航天育种途径对中稻恢复系明恢63、838、752等进行改良,选育出航98、SP90010、SP134、SP143等强优恢复系,并与不育系配组育成了SP优Ⅰ98、丰优航98、中九优10、G4优10等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杂交组合。
关键词:
航天育种
恢复系
明恢63
838
752
水稻
新组合
《江西农业学报
》
2006
摘要:在充分应用现有的水稻免耕栽培和高产栽培的先进成熟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组装集成,提出了水稻免耕抛秧和移栽的配套栽培技术,包括田块选择、土壤处理、除草灭茬、育秧、移(抛)栽、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具体措施。
关键词:
水稻
免耕
栽培技术
集成
《江西农业学报
》
2006
摘要:简略回顾了根系研究法的进展史,对近年来水稻根系研究法作了较为全面的综述,评价了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发展前景。
关键词:
水稻
根系
研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