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赣亚1号的选育与应用
《杂交水稻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赣亚 1号是江西省滨湖农科所用广亲和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 64S与粳型恢复系Hb -0 1配组选育而成的两系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 ,是目前国内亲缘关系最远的实用型亚种间组合。 2 0 0 1年 12月通过江西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2 0 0 2年 2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具有株型理想、产量高、米质较优、抗性强、耐肥抗倒、弱感光、易制种、适应性广等特点 ,适宜在长江流域作中稻栽培


拮抗细菌菌株Bacillus spp.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水稻纹枯病的抑制
《植物保护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6个Bacillus spp.和1个Pseudomonas sp.P-13(G-对照菌株)在PPM培养基上的相互作用。在总共42个组合中,有27个组合是可亲和性的。在以B5423为单剂之一的5个组合中,亲和性的组合有4个。在温室条件下通过分批播种,在水稻分蘖盛期喷以B5423-R(B5423的标记菌株,是利福平抗性的突变体)为单剂之一的4个亲和性组合的菌悬浮液,以检测该组合中B5423-R在水稻茎基部的种群数量。结果发现,与单剂B5423-R相比,在应用1~7天内,组合B5423-R+B45中,B5423-R的群体数量显著性降低;组合B5423-R+B95、B5423-R+B77中,B5423-R的群体数量与单剂无显著差异;组合B5423-R+B4313中,B5423-R的群体数量在应用1~4天内与单剂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应用第7天显著地高于单剂。离体叶片纹枯病病斑面积的抑制试验表明,与各自的单剂相比,组合B95+B5423及B95+B77显著地抑制了纹枯病病斑面积;而组合B45+B80、B45+B5423和B45+B95纹枯病病斑面积显著地高于各自的单剂;其余10个组合与各自的单剂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Bacillus*spp. 亲和性 相互作用 水稻纹枯病


东乡野生稻核基因组SSLP分析
《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 》 2003 CSCD
摘要:目的:东乡野生稻(以下简称东野)是迄今发现的我国乃至全球最北的普通野生稻,地处北纬28°14′,东经116°30′,其所处地理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生态环境为低丘、沼泽水沟和水塘的四周。东野具有丰富的抗逆特性,是宝贵的稻种资源。我国已将东野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研究东野遗传多样性,不仅有利于阐明栽培稻的起源与演变,对保护和开发东野种质资源、改良和拓宽栽培稻的种质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实验材料:1978~1982年先后在江西东乡县发现野生稻9个居群的天然小群体。从这
微卫星标记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03 CSCD
摘要:微卫星标记或称简单序列重复 ,它是由 1~ 6个核苷酸为重复单位组成的串联重复序列 ,相同座位上的重复序列由于重复次数的不同而造成序列长度的多态性。综述了微卫星标记的类型、特点及其在遗传图谱构建、品种鉴定、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杂种优势利用等方面的应用


金边瑞香花芽形态分化研究
《园艺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边瑞香花芽由顶芽发育而成 ,花芽分化包括花序分化和小花分化两个过程 ,分为未分化、开始分化、花序原基分化、小花原基分化、花瓣分化、雄蕊分化和雌蕊分化 7个时期 ,分化的顺序是向心的 ;分化的临界期为 5月中旬 ,分化时期长达 7个月 ,花芽分化既持续又表现出两个分化高峰 ,还受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