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480条记录
不同寄主植物与斜纹夜蛾喜食程度、生长发育及存活率的关系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寄主植物与斜纹夜蛾喜食程度、生长发育及存活率的关系结果表明 ,斜纹夜蛾喜食植物依次为槟榔芋 >莲藕 >甘蓝 >青菜 >水蕹菜 >黄牙白 >棉花 >大豆 >萝卜 >豇豆 >木耳菜 ;较喜食植物依次为花生 >芝麻 >酸模叶蓼 >四叶萍 >甘薯 >绿豆 >黄瓜 ;其余为次要寄主植物。斜纹夜蛾幼虫取食不同寄主植物 ,其发育历期、蛹重、蛹羽化出成虫比率均有显著差异 ,取食芋头、水蕹菜、青菜、甘蓝、豇豆和莲藕等作物叶片的幼虫发育历期较短 ,蛹较重 ,蛹羽化率较高 ,而取食棉花、大豆和向日葵叶片的幼虫历期相对较长 ,蛹较小 ,蛹羽化率相对较低。

关键词: 斜纹夜蛾 寄主植物 喜食程度 存活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野生种质优异基因分子标记定位和利用的研究进展

遗传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野生稻由于长期处于野生状态,经受了各种灾害和不良环境的自然选择,抗逆性较强,是天然的基因库,保存着栽培稻不具有或已经消失了的特异基因。挖掘野生稻特异基因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总结了近3年来在野生稻特异性状基因定位、克隆和育种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野生稻 分子标记 基因定位 克隆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叶堆码辐照工艺研究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茶叶堆码辐照工艺,测定了产品箱中的辐照吸收剂量、剂量不均匀度,结果表明,对于花蓝结构的辐照装置,必须控制好辐照产品箱的前后翻身,上下对调,不均匀度可控制在 μ<2 以内。测定分析了茶多酚、氨基酸总量与吸收剂量的关系,提出了茶叶辐照剂量为 3—6kGy。

关键词: 茶叶 灭菌 辐照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交杂交水稻的育种研究——杂合不育系与纯合不育系的开花习性比较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杂合不育系G4A/新香B、G4A/Ⅱ-32B、中9A/Ⅱ-32B和新香A/Ⅱ-32B及其相应纯合不育系G4A、中9A和新香A进行了开花习性特点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杂合不育系不仅可保持高度不育,且在一些开花习性特点上表现出比不育系较强的优势。如G4A/新香B、G4A/Ⅱ-32B和新香A/Ⅱ-32B的开花高峰均比相应纯合不育系提前1h左右。单株开花历期杂合不育系较纯合不育系长3~7d,而主穗开花天数较纯合不育系长1~2d。颖花开张时间杂合不育系较纯合不育系长0.5~1.3h。杂合不育系柱头大小与纯合不育系相近,但柱头双边外露率高,如G4A/Ⅱ-32B、新香A/Ⅱ-32B和中9A/Ⅱ-32B比相应纯合不育系高7.22,6.25和10.27个百分点。此外,杂合不育系具有柱头生活力强和开花后活力下降速度慢等特点。

关键词: 三交杂交水稻 开花习性 杂合不育系 纯合不育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抗旱性相关性状的QTLs定位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04 CSCD

摘要:本文从水稻抗旱性、根系形态性状、生理性状等方面,介绍了近年来水稻抗旱性及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定位(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s)的研究进展,并比较了不同群体和环境条件下所定位的抗旱性相关性状的QTLs位点、标记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和特点,同时对水稻抗旱性相关性状QTLs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及应用基因工程进行水稻抗旱性研究进行了阐述。旨为我国水稻抗旱性遗传育种及基因组研究提供信息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稻 抗旱性 QTL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普通野生稻东乡群体等位酶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作物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普通野生稻东乡群体苗期幼叶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 ,对采自异位种质圃内 9个小群体的材料进行研究。选取 12种酶系统进行等位酶分析 ,共获得 2 1个等位酶位点。对这 2 1个位点等位基因的统计分析表明 :普通野生稻东乡群体多态位点的百分数为P =2 3 3% ,等位基因平均数为A =1 16 6 ,观察杂合度为Ho=0 14 8,预期杂合度为He=0 0 89,固定指数F =- 0 6 6 0 ,基因分化系数GST=0 0 15。以上数据表明 :普通野生稻东乡群体偏离Hardy Weinberg平衡 ,小群间的遗传分化很小 ,遗传多样性主要存在于小群体内的单株间。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东乡 等位酶 小群体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N水平对黑麦草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3 CSCD

摘要:在红壤岗地上进行黑麦草氮肥施用试验,采用2种施肥结构(单施化肥、沼肥+化肥)和4种施N水平(0,150,250,350kg/hm2)。结果证明:黑麦草的产量随施N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且草的N、P含量,亦随施N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从而改善了草的营养品质。在等N条件下单施化肥的增产效果优于沼肥+化肥。肥料N的利用率和单位N素的贡献,则随施N水平的提高而递减,但单位面积的利润则仍以高N水平为最大。考虑到沼肥成本可以不计,则两种施肥结构的经济效益较为接近,且沼肥的生态社会效益好,因此沼肥+化肥的高施N水平仍不失为一种可选用的施肥方式。

关键词: 黑麦草 施N水平 氮肥利用率 增产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印度改良木豆在江西的试种及开发应用前景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各地的试种观察表明,印度改良木豆品种抗旱性强,耐高温和贫瘠,在江西省种植均可完成1个世代周期,正常年份,赣南可以越冬;前期生长慢,后期生长快,根深叶茂,鲜草产量高,籽粒产量高的可达2 000 kg/hm2以上;籽粒营养丰富,既可作蔬菜鲜食,也可晒干后煮食或炒食,还可加工成其他食品;木豆的茎叶是很好的饲料和肥料,干茎秆也是好的燃料;木豆的水保和改土效果也十分明显;但其抗寒性和耐渍性较差,虫害严重。最后分析和探讨了其开发利用途径和前景、存在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木豆 改良品种 生育特性 开发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稻瘟病菌DNA指纹分析及遗传宗谱结构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3 CSCD

摘要:应用Rep-PCR (Repetitiveelement-basedPCR)分子指纹技术 ,完成了江西 99个稻瘟病菌株DNA指纹谱型的分析。结果表明 ,以相似度 75 %为界 ,可以将江西省不同稻区采集的 99个菌株划分为 1 4个遗传宗谱。其中 ,4、1和 1 0三个宗谱为优势宗谱 ,宗谱 4有 3 7个菌株 ,宗谱 1有 1 8个菌株 ,宗谱 1 0有 1 2个菌株 ,分别占总数的 3 7.3 7%、1 8.1 8%、1 2 .1 2 % ,宗谱 5、2、7、1 2、3、1 3的菌株数分别为 7、6、5、5、2和 2株 ,其余 5个宗谱所含菌株数均为 1株。宗谱GL4分布最广 ,在赣东丘陵山地区 (GD)、赣南山地丘陵区 (GN)、赣西丘陵山地区 (GX)、赣北鄱阳湖平原区 (GB)和赣中吉泰盆地区 (GZ) 5大稻区均有分布。其次是宗谱 1、5和 1 0 ,在GD、GN、GX和GB 4大稻区有分布。同一稻作区的病菌存在多个不同的遗传宗谱。从中可以看出江西省稻瘟病菌群体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关键词: 稻瘟病菌 Rep-PCR DNA指纹分析 遗传宗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东乡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初探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SLP标记对东乡野生稻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在 14对SSLP标记引物中 ,12对引物扩增的产物呈现多态 ,多态性探针百分率为 85 .71% ,共扩增出 70条多态性带 ,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带 5 .83条 ,表明东乡野生稻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东乡野生稻 9个居群内及居群间存在一些差异较大的材料 ,同时也存在一些相同或遗传距离很小的材料 ;居群内平均遗传距离为 0 .2 3~ 0 .4 7,居群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 .4 0~ 0 .5 5 ,居群间的遗传距离略大于居群内的遗传距离 ,为此 ,必须对东乡野生稻现有居群进行严格的保护。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