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危害茶树菇新害虫-Bradysia peraffinis Tuomikoski 1960(Diptera:Sciaridae)的生物学特性
《浙江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在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栽培茶树菇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危害茶树菇的蕈蚊。通过扩增线粒体COI基因、序列比对进行分子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同时对该蕈蚊进行制片和拍照,描述了其卵、幼虫、成虫的主要形态特征;另外,通过在培养箱中饲养该蕈蚊,观察、记录其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危害茶树菇的蕈蚊为Bradysia peraffinis Tuomikoski 1960,为江西省新纪录种,与Bradysia peraffinis COⅠ序列(登录号:JQ613799)的相似度达到99.85%。该蕈蚊以幼虫危害菌丝和子实体,研究发现,老熟幼虫爬至培养料口化蛹,羽化后飞出菌袋。其成虫活泼善飞,具有趋光性,生活史约20~29 d,年发生多代,世代重叠明显。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该蕈蚊发生规律和防控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Bradysia peraffinis 分子鉴定 形态特征 生物学 江西


江西省水稻地方品种资源的收集与鉴定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项目,对江西省各农业县(市)水稻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调查和收集,2017-2019年共收集到水稻地方品种资源321份,对其形态特征、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进行了鉴定。从地域分布来看,江西水稻地方品种资源在11个地级市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分布于九江、上饶、宜春、抚州、吉安和赣州等6个面积较大且山区丘陵地较多的地级市,这些地区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又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农户喜欢以水稻地方品种的稻米为原材料加工美食。江西省水稻地方品种资源存在籼稻与粳稻两个亚种,以籼稻为主,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以中、晚稻为主,粘稻和糯稻分别占38.0%和62.0%,种皮颜色种类丰富,有35份红米和紫黑米种质资源。江西水稻地方品种资源遗传变异丰富,多数表现为颖尖秆黄、无芒或短芒,穗型适宜、剑叶及茎秆角度适中、抗倒伏且落粒性适宜;鉴定出15份抽穗期与株高适宜的大穗、多颖花、高结实率、高千粒重的优良品种资源,还筛选鉴定出优异糯稻和有色稻米资源各12份。这些水稻优异地方品种资源具有较大的挖掘潜力,可为水稻新品种选育提供重要的资源支撑。
关键词: 江西 水稻 地方品种资源 鉴定评价 筛选 优异种质


江西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优异种质筛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江西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地方茶树品种的改良、利用和创新提供理论参考。【方法】2020—2021年以筛选收集的28份茶树资源单株为材料进行生物学性状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生长综合表现良好的15份茶树资源的特征性生化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筛选出品质性状较优异资源。【结果】28份茶树种质资源以灌木型、树姿半张开、中叶种为主,芽叶色泽多为淡绿色,芽叶茸毛少或中等,生物学性状变异系数为12.66%~47.94%,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04~2.03,其中15份茶树资源特征性生化成分的变异系数为14.18%~33.03%,多样性指数变幅为1.84~1.99。通过聚类分析将15份茶树资源聚为4大类,第1、2类群为适制红茶型资源,第3、4类群为红绿茶兼制型资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2个主成分保留了6个主要生化成分多样性78.38%的信息,经主成分综合得分计算,排名前5的资源依次为M2111、M2112、M2125、M2115、M2127,初步筛选出高茶多酚资源5份、高咖啡碱资源2份、高水浸出物资源8份。【结论】江西茶树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叶长、叶宽、锯齿数等芽叶性状及儿茶素、茶多酚等品质性状改良潜力较大,筛选出的优异资源可在茶叶生产上直接利用或作为宁红茶新品种改良的亲本材料。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江西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江西省芝麻地方种质表型性状遗传多样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江西省芝麻地方种质资源进行表型性状遗传多样分析,为江西芝麻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开发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依托"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从江西省39个县(市、区)收集到的132份芝麻地方种质为试验材料,对其23个表型性状(12个质量性状和11个数量性状)进行测定,并计算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同时,对11个数量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并对供试种质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3个表型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2821,其中,12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3217~1.0307,平均0.7290;11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70%~43.58%,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6138~2.0627,平均1.8855.3种粒色类型芝麻种质中,以46份白芝麻种质表型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3602,74份黑芝麻种质和12份其他粒色(黄色、褐色、黄褐色、红褐色等)芝麻种质表型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1782和1.0476.生育期与株高、始蒴高度、蒴果长、千粒重和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但与含油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供试的132份芝麻种质资源可分为四大类,不同类群种质的来源地存在地理位置的交错分布现象,其中,第Ⅰ类群可作为潜在选育芝麻高含油量新品种的亲本材料,第Ⅱ类群可作为潜在高产优良芝麻材料利用,第Ⅲ类群可作为潜在矮杆株型的亲本材料,第Ⅳ类群可作为潜在的高蛋白型亲本材料加以利用.[结论]江西芝麻地方种质资源的主要表型性状变异较大,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以46份白芝麻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更丰富.种质间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无必然联系.以高产高蛋白为育种目标时应选择株高较高,始蒴高度适中、蒴果较大、千粒重较高的材料为亲本,并据此进行后代选择.
关键词: 芝麻 江西 地方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江西智慧农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农业经济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智慧农业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正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江西省智慧农业发展已经具备良好的平台基础,也面临五个困境:认识存在误区、人才紧缺、基础设施滞后、技术支撑短板和农业大数据缺乏。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措施:一是强化智慧农业政策支撑,重点是制定智慧农业发展战略、加大财政专项支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夯实智慧农业基础平台,重点是完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健全完善江西省农业大数据、积极推广应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三是构建智慧农业三产融合体系,重点是推进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农产品加工智能化、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模式升级;四是推进智慧农业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坚持自主研发与引进吸收并重,突破智慧农业领域的技术瓶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