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江西促进早稻生产的措施、存在问题及建议
《杂交水稻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江西作为双季稻主产区,多措并举确保了早稻面积落实落地。然而,通过连续2 a的追踪调查发现,种粮大户对促粮政策反应不一。同时,早稻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农户种植意愿再度回落、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短板,促粮政策宣传和落实不到位、地方财政紧张、农田生产条件改善有限、防灾减灾压力大、农资价格上涨、农户缺乏高效种植技术等问题。建议提高早稻生产补贴政策效率、增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精准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强化技术支撑与服务指导以及相关扶持政策,以巩固提升江西粮食主产区地位,推动江西早稻可持续发展。


1份江西地方优异冬瓜种质资源的发现
《中国种业 》 2021
摘要:产量是冬瓜育种永恒的研究目标,也是判别冬瓜种质资源优劣性的重要衡量标准。以"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为契机,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种质资源第一调查队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许湾镇下陈村发现了一份大果型冬瓜种质资源,命名为下陈冬瓜,编号为P361027042。下陈冬瓜瓜形长圆筒形,蜡粉厚,微棱,肉质致密,品质优良;瓜纵径约为151.25cm,瓜横径为39.17cm,瓜肉厚为12.5cm,单瓜重可达80~100kg;维生素C含量为311.7mg/kg,可溶性总糖含量为511.8mg/g,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87mg/g,粗纤维含量为1.4%,干物质含量为4.05%,钾含量为1.78mg/kg,钠含量为5.34mg/kg,果肉硬度5.22kg/cm2,每667m2产量9500~12000kg,下陈冬瓜的发现为创制高产冬瓜新品种提供了优异亲本材料。


江西地方花生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与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充分利用地方花生种质资源,扩充花生遗传育种亲本库,对"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收集到的134份江西地方花生种质资源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运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进行鉴定评价,并筛选出特异种质。结果表明,单株生产力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9.13%,其次,总分枝数、主茎高、百果重和百仁重的变异系数也较高,生育期和出仁率的变异系数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生产力与总分枝数、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可适当增加总分枝数,以提高单株产量;主成分分析将9个主要农艺性状归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1.454%,可综合概括9个农艺性状的信息;聚类分析将134份资源划分为4大类,相同的植物学类型被划分到不同的类群,第Ⅰ类群为中果资源,单株生产力居中,第Ⅱ类群为大果资源,第Ⅲ类群为高产资源,第Ⅳ类群为小果资源,单株生产力较低;筛出9份单株生产力高、5份大果和3份小果花生种质。


江西"优质晚稻早种"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中国稻米 》 2021
摘要:在农业科技和促粮政策双向推动下,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粮食产量实现多年连增,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早稻作为南方稻区第一季粮食,"低质低效"长期困扰着生产。近年来,江西创新和大力示范推行"优质晚稻早种"模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推行中仍存在困难与挑战,需从良种选育、示范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龙头企业引领带动等角度进行推动,促进南方稻区早稻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水稻 “优质晚稻早种”模式 技术创新 江西


基于SWOT分析的江西现代水稻种业发展建议
《中国稻米 》 2020
摘要:江西作为南方主要稻区之一,水稻播种面积位居全国第3,种子市场空间巨大,种质资源丰富,水稻育种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水稻育种成果与当地水稻种植大省地位不匹配,企业逐步成为水稻育种主体,种企整体规模偏小,育种专项经费不足,优质稻品种缺乏,种业发展环境不佳等问题制约着江西水稻种业的发展.面对国际国内巨大竞争压力,江西水稻种业应从政策扶持、管理措施、科技研发上狠下功夫,设立优质稻育种专项经费和种质资源库,重点扶持优质稻攻关研发,构建“研、产、推、售、服”一体化产业链,提高市场监管能力,加快水稻育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种企核心竞争力.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推进江西规模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农业经济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江西规模农业已形成"土地集中型、服务协作型、共享经营权型"发展模式,快速发展同时仍存在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力、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引领力、规模农业利益驱动力、土地流转与适度集中力、金融扶持及服务力、农业科技支撑服务力等突出问题.要推动江西规模农业高质量发展,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规模农业与小农户经营的关系;也要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因地制宜推行差异化、高效规模农业经营模式,并注重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科技创新机构、财政支农组织的支撑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