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我国主栽皱环球盖菇菌株遗传多样性及栽培特性
《菌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我国皱环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20个主栽菌株进行了I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使用的28个ISSR引物中22个具有多态性,UPGMA聚类分析显示遗传相似性水平在0.68–0.86之间,在0.72时可将菌株分为6个类群,类群间遗传差异较大。在PDA培养基上,除菌株Sr-03和Sr-05最适生长pH值为8.0外,其他菌株均为pH 5.0–6.0;在5–30℃的温度范围内,除菌株Sr-01、Sr-08、Sr-11在30℃时长速受到抑制外,其他菌株长速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但在35℃时仅有5个菌株在培养20d时具有活性;皱环球盖菇菌丝在以木屑为主的原种培养料中长速较慢,为0.73–1.08mm/d。在菌株的农艺性状比较中,菌株Sr-12的菇型比例最好、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98.09%,菌株Sr-08和Sr-12菇体硬度较大,菌盖颜色与其他菌株差异显著,菌株Sr-19和Sr-20的菌褶颜色较其他菌株差异较大。本研究筛选出了7个具有遗传差异的优异种质,产量高、抗逆性强,并在菇型、菌盖颜色、菌褶颜色等农艺性状上具有较大的差异,可为皱环球盖菇育种及遗传研究提供菌株选择。


基于分子标记的江西省芝麻地方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评价"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江西收集的132份芝麻地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明确其遗传基础和群体分类特点。利用筛选获得的28对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引物和26对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 SRAP)引物组合对132份江西芝麻地方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28对SSR引物共扩增DNA条带265条,其中,多态性条带221条,比例为83.40%,平均每对引物扩增的DNA条带和多态性条带分别为9.46条和7.89条。26对SRAP引物组合扩增得到DNA条带和多态性条带分别为601条和268条,多态性比例为44.59%,每对引物可扩增9~36条DNA条带和2~23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的多态性条带为10.31条。132份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98 2~0.960 7,平均为0.813 5,可见总体的遗传多样性不丰富。6个不同地理区域的芝麻遗传相似系数从北至南呈逐渐下降趋势,赣南区域的地方种质遗传多样性较赣北区域丰富;不同粒色类型比较结果显示,其他粒色芝麻类型(黄色、褐色、黄褐色、红褐色等)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其次是白芝麻类型和黑芝麻类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来源不同的芝麻种质呈区域性聚集特点,种质间的遗传相似性与地理分布距离有一定的关联,来自赣北和赣东的芝麻种质资源因在亲缘关系上更近而被聚为一类,其余区域聚为一类,这与总体聚类结果基本一致。不同粒色类型中,区域来源不同的种质均相互交错,其聚类结果与地理来源无直接关联。在今后芝麻种质收集工作中,应注重赣南与其他粒色种质的利用,扩展江西乃至我国芝麻品种遗传基础。


茄子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分析与遗传多样性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有效利用茄子种质资源,基于17个表型性状对113份茄子种质进行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变幅为8.2%~62.3%,平均32.7%,果形指数变异系数最大(62.3%),商品果光泽变异系数最小(8.2%);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2~2.03,平均1.32,以始花节位最高(2.03),商品果光泽最低(0.12)。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主茎高与始花节位互为正相关,熟性与主茎高、株高、始花节位正相关,与单果重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将17个性状提取为6个主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0.936%,包含了全部指标的大部分信息;通过计算综合得分,有9份材料综合表现优良(F>0.8),可作为优势亲本材料加以利用。聚类分析显示,在遗传距离23.5处,将供试的113份种质资源划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包含30份种质,多为早熟、紫黑色棒形果实;第Ⅱ类群包含26份种质,以中晚熟、果实紫红色棒形种质为主;第Ⅲ类群包含22份种质,平均果型指数最小,主要为紫色扁圆形或卵圆形果;第Ⅳ类群包含35份种质,大部分为中晚熟种质。本研究结果可为茄子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74份江西黑芝麻地方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 2021
摘要:基于10个表型性状及其筛选获得的28对SSR引物,对74份江西黑芝麻地方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4071~2.0453,变异系数范围为8.56%~40.64%;非主产区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均高于主产区种质的;聚类分析将74份黑芝麻种质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属于矮秆高油型种质资源,类群Ⅱ属于高油高蛋白的优异种质,类群Ⅲ属于每蒴多粒特异种质,类群Ⅳ属于高秆高蛋白的特异种质;28对SSR引物共扩增DNA条带265条,其中多态性条带222条,多态性比率为83.77%;基于SSR的74份黑芝麻地方种质资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3901~0.9238,平均0.7042;非主产区种质的分子遗传多样性较主产区种质更丰富;基于SSR的聚类分析发现,主产区与非主产区种质多数交错聚集,种质间的遗传相似性与地理分布距离无直接的关联。


彩叶桂新品种'紫嫣公主'遗传多样性的AFLP和SSR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 2020
摘要:以长叶木犀为对照,采用AFLP和SSR方法,研究了彩叶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新品种'紫嫣公主'与其他木犀的遗传关系.筛选出55对AFLP引物和17个SSR,分别产生了1103个和45个扩增产物,其中多态性占AFLP的92.29%,占SSR的62.2%.在群体水平上,有效等位基因的数量从0.76到1.11不等,Shannon指数从0到0.11不等,表明桂花品种的遗传基础较窄.'紫嫣公主'与其他桂花品种的遗传相似性在0.58~0.80.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紫嫣公主'属于银桂品种群.本研究结果可为桂花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新品种选育提供新的分子依据.
关键词: 桂花 紫嫣公主 AFLP分子标记 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多态性


中国普通野生稻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是水稻(O.sativa L.)的野生近缘种,是水稻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本研究以覆盖除云南外的中国普通野生稻分布区的1777份种质资源为对象,进行抽穗期、花药长度、粒长、粒宽和粒重5个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和方差分析.结果 表明,中国普通野生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抽穗期、花药长度、粒长、粒宽和粒重的变异系数分别是6.36%、17.10%、7.32%、8.86%和15.90%,多样性指数分别是1.30、1.47、1.45、1.39和1.33.主成分分析表明第1和第2主成分主要与产量性状有关,累计贡献率达到83.31%;第3主成分主要与抽穗期有关,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约为95.46%.主成分分析结合聚类分析,发现普通野生稻群体可以分成3个类群,类群1主要来自江西和湖南,类群2主要来自于广西和广东大部分区域和福建,类群3主要来自于海南和广东南部区域的湛江市,样品的聚类关系和地理位置成正相关.以地理群为因素对5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花药长度、抽穗期和粒长变异在不同地理群间的变异占总变异的比例分别为69.09%、57.98%和77.56%,而粒宽变异所占比例为6.20%,花药长度、抽穗期和粒长变异在普通野生稻地理群间差异起决定作用.


黑龙江省部分育成粳稻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阐明黑龙江省不同育种单位育成粳稻间的亲缘关系,本研究利用45对SSR多态性分子标记对收集于黑龙江省8个育种单位的104份粳稻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述标记能够高效鉴别参试材料的多样性水平,共检测到154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检测等位基因(Na)变异范围为2~8,平均为3.42;基因多样性指数(H)变异范围为0.02~0.77,平均为0.38;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异范围为0.02~0.73,平均为0.34。进一步分析发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育成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33,而东北农业大学育成材料的多样性水平较低,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18。UPGMA聚类和遗传结构分析表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材料与其他单位材料间亲缘关系较远,而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的材料间亲缘关系则较近。建议在今后的育种中,应该加强引入亲缘关系较远的外单位水稻种质资源用作杂交亲本,以期丰富本地区粳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辣椒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SSR标记对200份辣椒核心种质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61对SSR引物共扩增出298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4.9条;200份辣椒核心种质的多态信息量(PIC)变幅为0~0.684 8,平均值为0.349 1;香农指数(Shannon-Wiener, I)变幅为0~1.560 6,平均值为0.767 4;基因多样性(Gene diversity)变幅为0~0.728 8,平均值为0.401 7,说明所构建的核心种质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采用遗传距离聚类法、群体结构分析法和主坐标分析法对供试材料进行分类,200份核心种质材料分别分成5个类群、3个亚群和2个类群,三种分类结果互相验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群体结构分析显示,182份供试材料Q≥0.6,说明这些种质材料血缘较纯;另有18份种质Q<0.6,说明其遗传背景相对复杂,具有2个或2个以上亚群的遗传成分,应用这些种质开展辣椒品种改良或杂交配组时,应充分考虑其遗传构成.研究结果为辣椒核心种质的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些柿属样本遗传多样性的SSAP标记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 2019
摘要:利用SSAP分子标记对53份柿属样本(26个南方柿、19个北方柿和8个柿属近缘种)开展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通过扩增产物的条带统计得到了UPGMA聚类图。结果表明:某些地域性柿品种具有相近的亲缘关系,显示出一定的地域特征,但地域之间也存在交错,本研究不能从该聚类图上划分出南方柿与北方柿的分界线;柿品种的起源和进化明显受到了人工选择和商品化交流的影响,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趋于狭窄(总体相似系数在0.75以上,多数类群内的相似系数在0.80以上。);探讨柿的起源和进化不能局限在栽培品种上,还应包含宝贵的野生资源和古树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