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芝麻杂交制种技术研究Ⅰ:亲本行比与产量的关系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理想的父母本行比,增加芝麻杂交种的制种产量,以芝麻隐性核雄性不育系1615A为材料,开展了不同亲本行比与产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在父母本行比为1:10、2:10、3:10、4:10和5:10的试验中,在授粉不够充分的情况下,母本(不育系)不育株表现出非正常成熟和基部无效分枝的异常植株生长形态,且非正常成熟植株比率和基部无效分枝植株比率随着距离父本的行数增加而增加,和与父本距离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和父本行数的关系较小,在与父本邻近的1~3行或1~4行的不育系植株中非正常成熟植株比率和基部无效分枝植株比率均相对较低;父本行数、与父本距离对母本的每蒴粒数和单株产量影响最为显著,父本行数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父本距离和每蒴粒数、单株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随着与父本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在与父本邻近的1~3行或1~4行的母本植株每蒴粒数和单株产量均相对较高。可见,芝麻父本花粉在邻近的3~4行母本植株上可以得到高效传播,使不育系植株得到较充分的授粉。(2)在父母本行比为1:2、1:3、1:4、1:5、1:6和1:7的6个试验组合中,母本的每蒴粒数和单株产量均表现为逐渐减少,理论产量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在1:5时达到最高;在2:4、2:5、2:6、2:7、2:8、2:9和2:10的7个试验组合中,母本的每蒴粒数和单株产量同样逐渐减少,理论产量也先上升后下降,在2:6时达到最高;综合试验结果认为,芝麻隐性核不育杂交种制种的父母本行比为1:4、1:5和2:6、2:7,制种的理论产量分别为425.54 kg/hm2、429.30 kg/hm2和473.61 kg/hm2、469.23 kg/hm2。


鲜食糯玉米新品种赣甜糯3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赣甜糯3号是以自交系HNM05为母本,以自交系YN167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鲜食糯玉米一代杂种.株高222.7 cm,穗位高82.5 cm,果穗锥型,穗长18.4 cm,穗粗4.8 cm,穗行数14行;籽粒白色,甜糯型,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的97.81%,每667 m2鲜穗产量800 kg左右.春播出苗至鲜果穗成熟90 d(天),秋播80 d(天),田间对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和玉米螟的抗性与对照苏玉糯5号相当,适宜江西省及东南地区鲜食糯玉米产区种植.


青花菜新品种碧绿258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碧绿258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401为母本,以自交系20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青花菜一代杂种.中熟,从定植至收获85 d(天)左右;株型直立,叶片稍皱,叶缘波浪形,叶面蜡粉多;花球半圆球形、紧实,花蕾细小、绿色,低温条件下不易变紫,单球质量0.5 kg左右,VC含量1 061 mg · kg-1(FW),蛋白质含量3.32%,且富含矿物营养;田间对病毒病和黑腐病的抗性与对照优秀、耐寒优秀相当,每667 m2产量1 300 kg左右,适合北京、河北、天津、河南等地秋季种植.


广适性杂交晚籼新组合野香优2号
《杂交水稻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野香优2号系江西天稻粮安种业有限公司、广西绿海种业有限公司、江西省超级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和宜春市袁州区海洲种业有限公司利用优质香稻不育系野香A与恢复系R002配组育成的优质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18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抗稻瘟病不育系赣73A的选育及应用
《杂交水稻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江西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利用优质保持系1504/中9B的杂交后代稳定株系与大穗型抗稻瘟病保持系赣香B杂交,在F4代选性状基本稳定株系与野败型不育系赣香A进行测交并回交,同时结合稻瘟病抗性鉴定筛选,育成了抗稻瘟病不育系赣73A。该不育系属感温型籼稻,农艺性状和不育性稳定,柱头外露好,异交结实率高,配合力较强,品质较优,所配组合生育期偏母本、适应性广。2015和2017年先后通过了云南省和江西省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2018年通过了江西省品种审定。所配组合赣优735(赣73A/苏恢5号)于201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