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江西部分地区临床健康猪群中副猪嗜血杆菌的血清型鉴定及耐药性调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调查江西省部分地区临床健康猪群中副猪嗜血杆菌的优势血清型及耐药现状.[方法]2018—2019年从江西几个规模化猪场的临床健康猪群中采集114份鼻腔棉拭子,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和PCR方法分离副猪嗜血杆菌,进行血清分型鉴定,应用Kerby-Bauer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菌株对1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共检出13株副猪嗜血杆菌,检出率为11.40%;通过PCR的方法确定江西省地区流行的优势菌株为血清13型,占比46.15%,其次分别是不可分型菌株(38.46%)、血清5型(7.69%)和血清11型(7.69%);13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卡那霉素、链霉素)、大环内酯类抗菌药(麦迪霉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耐药率较高,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氧氟沙星)和头孢类抗菌药敏感率可达100%;多重耐药现象突出,以3重、4重耐药菌株为主.[结论]江西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当前流行的副猪嗜血杆菌优势血清型为13型,头孢类、喹诺酮类抗菌素是防控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生的有效药物.目前副猪嗜血杆菌的耐药情况比较严重,猪场应多方面做好副猪嗜血杆菌的防控工作,建立完善合理的细菌病防控方案.
苦瓜枯萎病抗性鉴定及枯萎病菌胁迫下生理响应差异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6个来源不同的苦瓜品种为材料,通过苗期人工接种枯萎病菌鉴定其抗性强弱。结果显示,不同来源的苦瓜品种苦瓜枯萎病发病程度出现较大差异,鉴定获得具有高抗枯萎病特性材料2份,高感材料18份,并进行苦瓜幼苗受到枯萎病菌胁迫后的生理响应差异分析。接种枯萎病菌后,抗性品种苦瓜叶片生理和生化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上升,响应差异较大。抗性品种较感病品种表现为CAT、SOD、POD、PAL活性较强, MDA含量较低,细胞膜脂过氧化伤害较轻;感病品种■产生速率呈上升趋势,抗病品种则在侵染后期急剧上升。在枯萎病菌胁迫下苦瓜叶片在生理生化指标上表现为多方面的综合防御机制。
十字花科蔬菜品种对根肿菌4号和9号小种的抗性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江西省内根肿病菌的生理小种类群分布,分别在婺源县4号小种区域和南昌县9号小种区域设立田间病圃,于2016年9—12月对108个十字花科蔬菜(花椰菜、包菜、萝卜、大白菜、小白菜)品种进行抗性鉴定,并随机选取其中29个品种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十字花科不同种间蔬菜对根肿菌不同小种的抗性存在差异,种内品种对同一小种的抗性也存在差异;花椰菜、包菜和萝卜对9号小种均有抗性,上海黑叶五月慢、新奶白、京绿乌塌菜3个小白菜品种和京夏王、北京桔红心、京春娃2号等13个大白菜品种对9号小种有抗性;参试品种对4号小种的抗性不如对9号小种的,但仍筛选到紧花6、紧花16、松花2等10个花椰菜品种和满堂红萝卜品种可在4号小种区域种植。
马铃薯种质资源对晚疫病的室内及田间抗性鉴定
《南方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马铃薯种质资源对晚疫病的抗感性,为在江西省选育推广和合理布局抗病马铃薯品种及对晚疫病进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离体叶片接种法和田间自然病圃法对35份马铃薯种质材料进行晚疫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参试材料的抗感性。【结果】参试材料中,费乌瑞它、中薯3号、中薯10号、中薯13号、08HE042-2、N157、N108和D692等8份材料在两种试验方法中均表现为高感,而中薯17号、07HE147-4、07HE005-06、D516、07HE169-1和D504等6份材料表现为高抗或抗病。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08CA0687、中薯5号、中薯11号和D545等4份材料在两种方法中的鉴定结果存在差异外,其余材料的鉴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马铃薯离体叶片对晚疫病的抗病性可基本代表成株期的抗病性。07HE147-4、07HE005-06、D516、07HE169-1和D504等高抗或抗病材料可作为马铃薯抗病育种的亲本材料,华薯3号、中薯7号和中薯17号等高抗至中抗晚疫病可在江西省内推广种植。
江西省稻瘟病生理小种致病力测定及1组水稻优质新种质的稻瘟病抗性表现及应用评估
《江西农业学报 》 2018
摘要:对江西省主要稻瘟病生理小种的致病力进行了综合分析,同时对收集的26份水稻种质进行了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江西省稻瘟病生理小种分为ZA、ZB、ZC、ZD、ZF、ZG共6群25个生理小种类型,稻瘟病菌群体以中等致病力菌株为主;7个水稻抗瘟基因Pi-k(C)、Pi-k、Pi-9(t)、Pi-z~5、Pi-1(1)、Pi-kp(C)和Pi-kp具有较高的抗性频率,均超过60%;26个种质对叶瘟都具有较好的抗性,但是对穗颈瘟都表现为感病,只有5个品种表现为中感;在13个产量较高且稻米外观品质较好的品种中,只有繁1405及繁1409的米质达到国家标准一级。
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比较及抗病种质资源的筛选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出一种简单迅速且行之有效的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在同一条件下,采用6种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对25个未知抗性油菜品种进行鉴定比较,进而明确最佳鉴定方法,然后利用该法对25份油菜育种材料进行鉴定和筛选。结果表明,初花期活体叶片菌丝块接种法、花期琼脂块叶腋接种法和盛花期牙签茎秆接种法与大田接种法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954 0、0. 941 6、0. 860 4,这3种方法均可有效反映抗、感品种的差异,2种苗期鉴定方法的鉴定效果较差。根据抗性鉴定方法的比较结果,选用初花期活体叶片菌丝块接种法,对25份油菜育种材料进行抗性鉴定,筛选获得了2份高抗材料。
Bt蛋白在水稻不同遗传背景下的含量及对抗虫性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Bt基因在水稻杂交转育过程中抗虫作用的稳定性,以分别转入cry1C和cry2A基因的抗虫水稻品系T1C-19和T2A-1为供体亲本,与10个恢复系杂交并回交,筛选BC1F3代转基因纯合株系,用ELISA法测定水稻叶片和茎秆中Bt蛋白含量。结果表明,4个转cry1C株系和5个转cry2A株系叶片和茎秆的蛋白含量显著低于亲本,且降低了16.62%~62.03%;相同遗传背景下,叶片和茎秆中的Bt蛋白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在室内转cry1C株系和转cry2A株系上二化螟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2.50%~95.83%和37.50%~83.33%,其中在cry2A株系上的校正死亡率与茎秆中的Cry2A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田间自然发虫条件下,纯合株系的单株卷叶数和枯心率最高仅为3.97和9.37%,受害程度与相应组织中Bt蛋白含量之间存在相关性。表明Bt蛋白含量会受到水稻遗传背景的影响,但杂交后代株系在田间仍能表现出很好的抗性。
江西省细菌性条斑病菌的致病型划分和水稻抗性资源的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江西省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oc)的致病力分化水平和品种资源的抗病性,本研究利用IRBB5、IRBB14、IR24、IRBB4、IRBB21和金刚30等6个鉴别品种,将分离自江西6个稻区的129株Xoc菌株划分为C1~C9 9个致病型;发现仅C5对鉴别品种IRBB4、C7对鉴别品种IRBB21表现为强互作关系;不同稻区的Xoc优势种群呈现多样性。孕穗期抗性测定结果显示:124个籼稻品种中,对C2型菌株5-16表现为中抗的品种仅占8.06%,对C6型菌株08-3-2表现为抗的品种占14.5%;252个东乡野生稻单株中,1株单株(东113)对C2型菌株表现高抗,14个单株表现抗性。东乡野生稻苗期注射接种结果显示,苗期抗病性与孕穗期抗性呈显著相关性,但苗期抗病性普遍低于孕穗期抗性,仅东113表现为中抗。但东乡野生稻对于Xoc的抗病性明显强于栽培稻,从野生稻中寻找抗性资源将是培育抗病品种的理想途径之一。
关键词: 栽培稻 东乡野生稻 抗性鉴定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致病型
江西省苦瓜枯萎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苦瓜种质抗性的评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分离、纯化和鉴定江西省苦瓜枯萎病致病菌株,探讨适用于江西地区苦瓜苗期人工接种的抗性鉴定方法,对36个苦瓜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筛选高抗资源,以期为抗性育种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采用室内筛选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从江西省苦瓜枯萎病病株茎基部分离、纯化了3株致病力较强的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通过形态观测、致病力检测和rRNA-ITS序列分析,初步确定该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苦瓜专化型(F.oxysporum f.sp.momdicae)。优化了适用于江西地区苦瓜苗期人工接种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浸根移栽法对36个苦瓜品种进行枯萎病抗性(Fusarium oxysporum f.sp.)鉴定,发现具有高抗枯萎病特性材料6份,抗病材料11份,中抗材料4份,高感材料9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