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模糊匹配)
44条记录
江西省稻瘟病菌对春雷霉素和稻瘟灵的抗药性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潜在威胁最严重的病害,化学防治是目前防治稻瘟病的关键措施之一。采用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2012年从江西省不同稻区分离的40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对春雷霉素与稻瘟灵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春雷霉素对供试40个稻瘟病菌株的EC50值范围为6.28~333.01 mg/L,其中,敏感菌株有29个,低抗水平菌株有10个,中抗水平菌株有1个;稻瘟灵的EC50值范围为5.63~28.96 mg/L,敏感菌株有38个,低抗水平菌株有2个,表明江西省稻瘟病菌株对春雷霉素与稻瘟灵的抗性均表现为较低水平。抗性菌株对春雷霉素与稻瘟灵的抗性分析表明江西省稻瘟病菌对春雷霉素与稻瘟灵未产生交互抗药性或多抗性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抗药性 春雷霉素 稻瘟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地理来源芦笋茎枯病菌对杀菌剂抗药性的差异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省份芦笋茎枯病菌对内吸性和保护性杀菌剂抗药性的差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个省24个菌株对多菌灵和代森锰锌2种杀菌剂的抗药水平,并比较了其差异。结果表明:各省份菌株对2种杀菌剂的抗药性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山东省菌株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最强,平均EC50值为1.10 mg/L,江西省和福建省菌株次之,平均EC50值分别为0.58 mg/L和0.33 mg/L;福建省菌株对代森锰锌的抗药性最强,平均EC50值为34.53 mg/L,河北省和山东省菌株次之,平均EC50值分别为15.88 mg/L和14.19 mg/L。多菌灵相对代森锰锌更易产生抗药性,其抗药菌株为7个,平均抗性水平为3.66,抗性频率为29.17%;而代森锰锌抗性菌株为4个,平均抗性水平为1.90,抗性频率为16.67%。24个菌株中,SD4对多菌灵和代森锰锌的抗药性均较强,抗性水平分别为10.44和3.01,表现出多抗性

关键词: 芦笋茎枯病 天门冬拟茎点霉 地理来源 杀菌剂 抗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抗虫水稻对二化螟幼虫和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内和网室以及田间调查评价了转Bt基因水稻材料对二化螟幼虫的抗性,分析了转基因抗虫水稻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团优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转Bt基因水稻对二化螟幼虫致死率在9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品种;转Bt基因水稻田间二化螟幼虫发生和危害情况均低于对照稻田,转Bt基因水稻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物种数、优势集中度、香农指数和均匀性指数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转Bt基因水稻田间节肢动物5类功能团的优势度与对照稻田均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转Bt基因水稻对其靶标害虫具有高抗作用,且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团的优势度均无明显不利影响。

关键词: 转Bt基因水稻 二化螟幼虫 抗性 群落结构 功能团优势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续回交对消除农杆菌介导转化引起水稻体细胞变异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引起许多体细胞变异,影响了转基因植物的农艺性状。因此,转基因作物的培育需要大量的T0代再生植株。在本研究中,我们将转基因水稻株系与原始品种连续回交,然后评价其回交后代的表现,消除体细胞变异,恢复转基因亲本的农艺性状。回交的供体亲本是3个转基因水稻株系,分别带有来自于苏云金芽胞杆菌(Bt)的抗虫基因。与原始品种连续回交至BC3F1代,每代BCnF1单株再自交两代,同时对各个世代进行抗虫性选择。通过发芽试验获得转基因纯合的BCnF3株系,在室内抗性试验中,所有的BCnF3纯合株系都能杀死100%的幼虫。在田间试验中,这些株系的单株产量明显高于供体亲本,大部分农艺性状与原品种没有显著的差异。这些结果说明连续回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恢复转基因水稻株系的农艺性状,从而减少转基因育种过程中所需的工作量。

关键词: 连续回交 体细胞变异 农杆菌介导转化 转基因水稻 抗虫性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东乡野生稻对褐飞虱的抗性鉴定初报

江西农业学报 2012

摘要:野生稻是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重要种质资源。采用标准苗期集团筛选法(SSST法)测定了江西东乡野生稻对褐飞虱的抗性水平,并观察了以SSST法筛选出的0~5级抗性材料采用苗期继续为害8 d所具的抗级保持期。结果表明,在所鉴定的110份东乡野生稻材料中,对褐飞虱抗性以上的单株所占比例为27.27%,其中6份单株表现出中等持抗期级。这些东乡野生稻抗性材料对培育抗褐飞虱水稻品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抗性 鉴定 褐飞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9年江西省主推早稻品种穗瘟抗性的评估

江西农业学报 2010

摘要:利用稻瘟病菌8个强致病力单孢菌株,测定了2009年江西省主推早稻品种离体穗颈节段对稻瘟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株两优02对穗瘟的抗性最好,平均病级为0.13,测定为抗病品种;株两优09、T优898、金优463与淦鑫203的平均病级分别为1.25、1.63、2.88和3.00,中抗稻瘟病;陆两优996、春光1号和金优71的平均病级分别为3.88、4.13、4.75,中感稻瘟病;先农37与金优458的平均病级分别为5.25、6.0,测定为感病品种;对照品种丽江新团黑谷发病最重,其病级为8.50,属于高感稻瘟病品种。上述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在今后特别是2010年的农业生产中验证。

关键词: 2009年 江西省 早稻品种 穗瘟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斜纹夜蛾羧酸酯酶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水平

昆虫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对溴氰菊酯产生抗性的分子机理,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和RACE方法获得了1个斜纹夜蛾羧酸酯酶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Slest2。序列分析表明,该cDNA全长1796bp(GenBank登录号:DQ445461),5′和3′UTR区分别长63和119bp,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由53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羧酸酯酶蛋白。通过对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该羧酸酯酶与其他物种的酯酶均具有很高的氨基酸相似性,并具有多个在不同酯酶蛋白家族中均保守的区域。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比较了Slest2在斜纹夜蛾抗、感品系中的表达水平。当以cDNA为模板检测mRNA转录水平时发现,Slest2在抗性品系中的转录水平是敏感品系的46.85倍;以基因组DNA为模板检测Slest2基因的拷贝数时发现,Slest2在抗、感性品系中的拷贝数无显著差异(前者为后者的1.16倍)。这些结果表明,抗性与敏感品系具有相似的Slest2基因拷贝数,但它们在抗性品系中的转录水平显著升高。由此推测Slest2基因的转录水平升高与斜纹夜蛾对溴氰菊酯的抗药性密切相关。

关键词: 斜纹夜蛾 酯酶 抗药性 抗性品系 敏感品系 序列分析 实时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寄主植物对斜纹夜蛾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

华东昆虫学报 2006

摘要:利用生物测定与生物化学的方法,就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2个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品系对丙溴磷和灭多威的敏感性及其体内的酯酶与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斜纹夜蛾对丙溴磷和灭多威的敏感性不同。在敏感品系中,取食不同食料的斜纹夜蛾后代对灭多威的敏感性顺序为:烟草<棉花<大豆<人工饲料;对丙溴磷而言,敏感性顺序则为:棉花<烟草<大豆<人工饲料。而在田间抗性品系中,对丙溴磷的敏感性顺序为:棉花<烟草<人工饲料<大豆;对灭多威的敏感性顺序为:棉花<烟草<大豆<人工饲料。此外,在田间抗性和敏感品系中,取食不同食料的斜纹夜蛾体内的酯酶活性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对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也有程度不同的诱导效应,但并不会引起乙酰胆碱酯酶的质变。

关键词: 斜纹夜蛾 抗药性 酯酶 乙酰胆碱酯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番茄品种比较试验

江西农业学报 2006

摘要:对12个鲜食番茄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宝珠一号”与“夏红一号”具有良好的综合性状,其早熟性、前期产量、总产量、抗病性、品质等均优于其它品种,综合评分排名分别列第1和第2位,适宜在南昌地区推广。

关键词: 鲜食番茄 品种 比较试验 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分析和利用评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生物间遗传学关于毒力频率和联合致病性分析的方法,用67个稻瘟病菌菌株对35个水稻品种的抗瘟性进行了鉴定和评价。毒力频率较低(<20%)的有两优培九、金优77、汕优晚3、汕优63、Ⅱ优63、早丝苗、汕优10号、威优晚3、9003、金优402、安两优402、汕优647、嘉育948和优Ⅰ402等。联合抗病性系数在0.70以上(含0.70)的两两组合有101对,其中有17对搭配的联合毒性系数为0,即稻瘟病菌不会同时对搭配的双方致病。联合抗病性系数在0.80以上(含0.80)的组合有12对,这12对组合的联合毒性系数为0~0.03,这些两两搭配的双方均对田间稻瘟病菌群体具有较高的抗病性,被评价为高抗稻瘟病的搭配,可以在生产推广中搭配使用。

关键词: 稻瘟病 稻瘟病菌 抗病性 毒力频率 联合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