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595条记录
茶薪菇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14

摘要:总结了茶薪菇高产高效栽培的新技术,选择优良菌种、选择合适的栽培时期、保持菌种菌龄一致性、菌袋制作与灭菌、栽培袋接种、培养室消毒、搔菌出菇、出菇方式、水分管理、设施配套等在保持菌种菌龄一致性和高产高效出菇方面有技术创新,以供参考。

关键词: 茶薪菇 高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省抗逆高产双季稻品种的筛选

江西农业学报 2014

摘要:于2012~2013年,在江西省南昌县、临川区等4个试验点,对17个早稻品种和20个晚稻品种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并以丰产性和抗逆性为主要考察指标,筛选出了适合在江西全省种植的早稻品种4个(淦鑫203、荣优463、株两优1号和株两优4024)、晚稻品种7个(欣荣优2498、淦鑫600、荣丰优868、皖稻153、天优华占、天丰优101和荣优华占)。

关键词: 江西 双季稻 抗逆 高产 品种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冶炼厂周边区域夏季大气Cu和Cd沉降特征

中国环境监测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贵溪冶炼厂周边农田区域夏季大气重金属沉降状况,于2012年6—8月及2013年6—8月(夏季),设置8个监测点,共收集大气干湿混合样品48个,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了Cu、Cd。结果发现,冶炼厂周边区域2012年夏季Cu、Cd沉降通量分别为42.5~421、1.01~5.06 mg/m2,平均值149、2.02 mg/m2;2013年夏季Cu、Cd沉降通量分别为40.6~94.3、0.12~0.44 mg/m2,平均值59.4、0.26 mg/m2。同1月份不同监测点Cu、Cd沉降量存在一定差异性,风向为造成该差异性的主要气象因素;不同监测点Cu、Cd月沉降通量与风向频率均具有显著相关性(r均大于0.60)。降雨量影响Cu、Cd月沉降量,Cu、Cd平均月沉降量与降雨量均呈显著相关关系(r=0.91、r=0.87,P<0.05)。

关键词: 大气沉降 Cu Cd 特征 夏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轻型栽培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根系特征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14

摘要:轻型化栽培技术和秸秆还田是水稻生产的发展趋势。为研究轻型化种植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根系分布的影响,利用设立于2008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系统分析了耕作、种植方式和秸秆还田与否下连续3年的早稻产量和根系干物质、根系形态等指标。结果表明:浅耕处理的早稻产量为8000 kg/hm2,比传统深耕处理降低了23~241 kg/hm2,降幅较小。虽然直播、抛秧和插秧的基本苗数不同,但是3种种植方式早稻产量没有明显差异。而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与秸秆移除的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的产量3年间平均增加了365 kg/hm2。在水稻根系方面,根干重、总根长、根系表面积和根尖数均集中在表土层(0~5 cm),且呈现出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的趋势。与深耕处理相比,浅耕处理在表土层的总根长和根尖数分别提高了23.34%和1.49倍,但3种种植模式没有显著规律。而秸秆还田措施显著增加了表土层的根系干物质,尤其是在浅耕条件下,秸秆还田可以显著增加表土层的根系总长、根系表面积和根尖数。这说明,在江西地区推广轻型化种植模式和秸秆还田措施有利于水稻根系发育,能够达到水稻高产。

关键词: 轻型化栽培 秸秆还田 水稻产量 根系特性

完善我国农业科研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

天津科技 2014

摘要:农业科研单位作为非营利组织,在内部控制的构建和管理上具有自身特点。加强农业科研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对于强化内部管理,确保科研目标有效实现,为国家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具有重大意义。针对目前我国农业科研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进行系统研究,分析了内部控制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对策。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内部控制管理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的浅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建设单位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的现状,阐述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建设单位加强对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建设单位 工程造价 控制 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盆栽条件下溶磷菌对花生生长的影响

土壤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本实验室在红壤茶园土中筛选出的高效溶磷菌B1,以红壤为基质进行花生盆栽试验,研究溶磷菌B1对花生生长的影响。试验设置接种溶磷菌(B1,苏云金芽孢杆菌)、直接添加草酸(OA)、磷酸二氢钾(KP)以及空白对照(CK)处理。结果表明溶磷菌在红壤中定殖能力强、存活性较好;与对照相比,接种溶磷菌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促进花生根瘤的形成以及地下部生长发育,增加根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花生果实的双荚果比例提高5%,百仁重高出3.8 g,果实中粗蛋白的含量增加2.5%。各项指标都显示,接种溶磷菌的效果要显著好于直接添加草酸的效果,而与直接添加可溶性磷源的效果相当。因此开发有效的溶磷菌剂应用于大田生产是可行的。

关键词: 土壤盆栽 溶磷菌 花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行/株距比对早晚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为双季水稻的合理配置行/株距比(RS/IS)提供理论依据。以早稻‘淦鑫203’、‘中嘉早17’和晚稻‘淦鑫688’、‘五丰优T025’为材料,在31.20万蔸/hm2密度下,研究了行/株距比对早晚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早稻品种的产量以RS/IS2.8(30.0 cm×10.7 cm)和RS/IS2.0(25.0 cm×12.8 cm)处理较高,以RS/IS5.0(40.0 cm×8.0 cm)和RS/IS1.3(20.0 cm×16.0 cm)处理较低,而晚稻品种以RS/IS5.0和RS/IS2.0处理较高,以RS/IS2.8和RS/IS1.3处理较低。早稻氮素积累总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以RS/IS2.0处理较高,以RS/IS5.0处理较低,100 kg籽粒需氮量以RS/IS1.3处理较高,以RS/IS2.0处理较低;而晚稻氮素积累总量、100 kg籽粒需氮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以RS/IS2.8处理较高,以RS/IS5.0处理较低。可见,在该试验条件下,早晚稻4个品种采用25.0 cm×12.8 cm种植方式时的产量较高,采用20.0 cm×16.0 cm种植方式较低,氮素积累总量、100 kg籽粒需氮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以40.0cm×8.0cm较低。

关键词: 水稻 行/株距比 产量 氮素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光谱特征辨别潴育型麻沙泥田和潮沙泥田水稻土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快速识别和划分不同类型水稻土,该研究以江西省兴国县潴育型麻沙泥田和潴育型潮沙泥田为研究对象,以样点方差分析为基础,采用光谱重采样处理、包络线去除处理及光谱一阶微分变换3种光谱分析方法,提取有效的光谱吸收特征参数(spectral absorption feature parameter,SAFP),分析得出两土种有效光谱特征。结果表明:识别潴育型水稻土最有效的是波谷波长位置的共性参数,而区分两土种最有效的是波峰宽度、波谷宽度及波谷倾斜角特性参数。重采样光谱特征参数分析中最有效的是波峰宽度:麻沙泥田的波峰宽度为58 nm,而潮沙泥田为27 nm,麻沙泥田波形起点高,下滑速度比潮沙泥田更快,吸收宽度大;去包络线算法提取光谱吸收特征参数发现,辨别麻沙泥田与潮沙泥田最有效的是波谷宽度,前者在波长482 nm处波谷宽度为26 nm,后者在波长484 nm处波谷宽度为178 nm,潮沙泥田波谷宽度大了将近6倍,而且麻沙泥田波谷倾斜角比潮沙泥田更大,麻沙泥田趋于突变型,而潮沙泥田趋于平缓型;光谱一阶微分方法提取特征参数中区分两土种最有效的是波谷倾斜角:麻沙泥田与潮沙泥田在波段471 nm处分别为-0.00573°和0.00573°,前者相邻波谷走向为负向坡,而后者为正向坡。研究可为高光谱技术辨别不同水稻土类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光谱分析 土壤 算法 高光谱 潴育型麻沙泥田 潴育型潮沙泥田 江西省兴国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时期更换产蛋饲料对鸡蛋壳与骨骼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14

摘要:随着现代育种技术的不断进步,蛋鸡生产性能不断提高,开产日龄提前,进入产蛋高峰的时间变短,为研究如何正确将育成饲料更换产蛋饲料,试验将鸡群分为组Ⅰ、Ⅱ、Ⅲ3组,检测不同时间更换产蛋饲料的对蛋壳质量的影响,组Ⅳ根据日均产蛋率60%换料时不同产蛋状况分为A、B、C 3组,检测各组对骨骼的影响。结果表明:组Ⅰ在16周龄换料并没有引起高钙饲料而导致肾病、内脏痛风和尿酸盐沉积等症,组Ⅲ因在鸡群50%产蛋率时更换产蛋料,前期可引起蛋壳质量下降,但换料后3周可恢复正常蛋壳质量。组Ⅳ不同组别试验中已开产2周后更换产蛋料可引骨骼尤其长骨严重的骨质损害,试验组Ⅱ在产蛋率5%时更换产蛋饲料最为安全和经济。

关键词: 不同时期 产蛋饲料 蛋壳 骨骼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