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595条记录
食用菌菌渣有机肥中试与肥效试验

江西农业学报 2014

摘要:开展了茶树菇菌渣有机肥中试及菌渣有机肥肥效试验,研究了规模化生产有机肥的方法及研究施用菌渣有机肥对脐橙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试生产的菌渣有机肥成品经检测含有有机质46%、全氮2.04%、全磷1.08%、全钾2.48%,pH值6.6,此外,蛔虫卵死亡率、大肠杆菌数以及汞、砷、镉、铅、铬含量等有害金属含量均达到有机肥料(NY 525—2012)的标准;施用菌渣有机肥比纯施复合肥显著提高了脐橙的单株产量和果实品质。

关键词: 菌渣 有机肥 中试 肥效 脐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曲病化学防控药剂精准使用技术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14

摘要:探索了43%好力克SC与30%爱苗EC在防治稻曲病中的精准使用技术。结果表明:对于43%好力克SC而言,在移栽前施用无效,在破口期至齐穗期施用均能取得较好的防效;对于30%爱苗EC来说,在移栽前施用有预防效果,在破口前期施用的防效优于在破口期和齐穗期施用的。综合考虑防治效果和用药成本等因素,推荐在破口前7 d和破口期各施用43%好力克SC 129.00 g/hm2一次或只在破口期施用43%好力克SC 193.50 g/hm2一次;在破口前7 d和破口期各施用30%爱苗EC 90.00 g/hm2一次或只在破口前7 d施用30%爱苗EC 135.00 g/hm2一次。

关键词: 水稻 稻曲病 化学防控 精准使用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苎麻对红壤旱地土壤团聚体及其特性的影响

水土保持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干、湿筛法研究了种植苎麻和花生对红壤旱地土壤团聚体及其特性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了土壤团聚体及土壤理化性质与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花生地相比,苎麻地有机质、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沙粒分别升高了28.44%,10.06%,5.65%和53.13%,土壤容重、粉粒和黏粒则分别降低了7.20%,14.85%和34.95%,均达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2)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稳定性指数(ASI)显著升高(p<0.01),苎麻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优于花生地;(3)两处理均以0.25~1mm粒径团聚体保存几率最大,抗水蚀能力最强。(4)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与土壤有机质、沙粒含量、>1mm的干团聚体、>0.5mm的水稳性团聚体、MWD以及ASI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而与粉粒、黏粒、<0.25mm干团聚体、<0.053mm的水稳性团聚体、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关键词: 苎麻 红壤旱地 土壤团聚体 地表径流 土壤侵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综合防控关键技术,从品种抗性筛选和药剂防治方法两方面开展了研究。于2011年在全省4个县对54个中、晚稻品种进行了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水稻品种之间的抗性有较大的差异,平均病丛率在0.5%以下的有岳优9113等7个品种,为相对抗(耐)病品种;平均病丛率在0.51%~2.99%的有金优77等42个品种;平均病丛率在3.0%以上的有金佳丝苗等5个品种,为相对感病品种。2012年在全省3个县开展了不同药剂及不同使用方法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的有效方法是使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药剂拌种(20 g/kg种子)、移栽前2 d和移栽后15 d各使用25%吡蚜酮喷雾1次(每667 m220 g);不采用药剂拌种或者低剂量拌种(25%吡蚜酮10 g/kg种子)的防效均显著地低于该药剂20 g/kg种子剂量拌种的防效;2%宁南霉素水剂单独使用时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较差,且与25%吡蚜酮混合使用后,并没有显著性地提高防效。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综合防控 抗病品种 药剂防治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用不同无机肥对旱地红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壤生态系统中土壤生物群落对于维持土壤功能的正常发挥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持续25年的红壤旱地化肥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无机肥组合,包括氮磷钾(NPK)、氮磷钾补充石膏(NPKCaS)、氮磷(NP)、氮钾(NK)和磷钾(PK)对花生生长季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线虫总数、营养类群以及各生态指数在处理间差异显著(P<0.01).线虫总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为PK>NPKCaS>NPK>NP>NK.除5月外,NPK、NP、NK处理的线虫总数均显著低于NPKCaS和PK处理.NPKCaS处理的优势类群为食细菌线虫,平均丰度为42.1%,其他处理均以植食性线虫为优势营养类群,其平均丰度为38%~65%.NPKCaS处理线虫群落较高的成熟度指数、瓦斯乐斯卡指数和结构指数说明土壤食物网结构较为成熟和稳定,同时表明氮磷钾补充石膏通过缓解土壤酸化创建了良好的土壤健康状况.仅施氮钾的处理则相反.本研究证实了施用石膏和磷肥是改善红壤质量的有效措施,土壤线虫群落分析能较好地反映不同无机肥对红壤旱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关键词: 土壤线虫 长期施肥 无机肥 旱地红壤 土壤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规模化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技术工程应用与展望——以江铜贵冶周边区域九牛岗土壤修复示范工程为例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4

摘要:文章以江西贵溪市贵冶周边重金属重度污染土壤修复示范工程为案例,分析了规模化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思路与技术的选择、工程取得的成效及工程实施中的重点与难点,对未来规模化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技术工程提出展望。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污染 修复 示范工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质量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2014

摘要: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质量现状着手,分析了鄱阳湖区生态环境存在污染治理压力增大,湿地锐减、湖面萎缩及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呈不断下降趋势等问题,提出了提高森林覆盖率和质量,持续加强污染防治;完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体系建设;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建设;深化推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生态环境 环境质量 问题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肥料运筹对稻田套播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研究 2014

摘要:为给稻田套播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提供配套简化配方施肥技术,于2012~2014年在江西进行大田试验,以常规施肥为对照,采用配方施肥、控氮配方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技术对稻田套播油菜生长发育、主要经济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和控氮配方施肥对套播油菜个体生长、经济性状、产量及构成、经济效应有较大影响,各方面指标普遍优于传统农民习惯施肥。从实际出发,配方施肥技术可在套播油菜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油菜 施肥 生长发育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梅庄花生”规范化栽培氮肥用量与种植密度组合的优化研究

花生学报 2014

摘要:为了解决江西省丘陵红壤常年种植"梅庄花生"技术落后问题,本试验研究丘陵红壤土质下施氮量与种植密度互作对"梅庄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135kg/hm2和种植密度40cm×20cm组合下,有利于果枝分化,结果枝所占比例最高,为85.6%,饱果率、百果重、出仁率等经济性状均较好,产量最高,达3909.8kg/hm2。

关键词: 花生 氮肥 密度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婺源县茶尺蠖发生规律的研究

生物灾害科学 2014

摘要:茶尺蠖是茶叶上的重要食叶性害虫,影响茶叶的产量与品质。为了解茶尺蠖的发生规律,2011—2013连续3年应用佳多牌虫情测报灯对婺源县茶尺蠖类害虫的发生种类、数量、发生期及种群动态等进行了观测,试验结果表明,茶尺蠖发生在婺源1年内可以发生4~5代、发生期长且世代重叠,主发生期在每年的6~9月。

关键词: 婺源 茶尺蠖 佳多牌虫情测报灯 发生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