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yield(模糊匹配)
344条记录
施用生物黑炭对红壤旱地理化性状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用0(CK)、6、12、24、48 t/hm25个梯度生物黑炭对红壤旱地理化性状影响及玉米增产效果,结果表明:施用不同用量的生物黑炭处理与CK相比,土壤密度降低幅度达4.8%~16.3%,土壤毛管孔隙度增幅为8.1%~21.6%,土壤团聚体粒径>0.5 mm团聚体随着生物黑炭施用量的增加大致呈现减少的趋势,粒径<0.5 mm土壤团聚体随着生物黑炭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增加趋势,MWD降低率分别为7.93%、25.39%、30.15%、28.57%,土壤pH提高0.19~1.02个单位,土壤CEC增加0.80~2.46 cmol/kg。从玉米产量来看,与对照相比产量增幅为32.5%~80.0%,拟合曲线方程为y=-5.9507x2+358.45x+6689.7,得出红壤旱地的最佳生物黑炭用量为30 t/hm2。

关键词: 生物黑炭 红壤旱地 理化性状 玉米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钙镁硼肥对人工栽培地稔生长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14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地稔人工栽培中Ca、Mg、B 3种元素对地稔生长的影响,为地稔人工栽培中的施肥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野生地稔为材料,试验设Ca、Mg、B肥单独施用、两两配施和3种肥料混施处理,设不施Ca、Mg、B肥处理为对照,测定不同处理对地稔的生长指标及产量等的影响。【结果】Ca、Mg、B肥均可有效增加地稔的分枝数、叶片数、叶面积、开花量、结果数和干物量,其中Ca肥、Mg肥有利于地稔地上部茎叶的生长,而B肥有利于提高地稔的开花量、结实率和果实产量。【结论】Ca、Mg、B肥利于地稔的生长,配合施用对促进地稔生长的效果更加明显。

关键词: 地稔 Ca肥 Mg肥 B肥 人工栽培 生长指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释肥配施比例对稻草覆盖红壤旱地花生产量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稻草覆盖条件下控释肥配施比例对花生产量、花生氮素积累及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肥料1次性施用(MF0)相比,一次性配施20%(MF20)控释肥显著增加花生产量、单株果重和出仁率,而花生产量与传统二次施肥(CK2)处理相比则无显著差异。MF20处理增加了氮素在花生籽粒中的积累,提高了氮素收获指数,MF20处理氮肥生理利用率高达57.39%,分别比MF0和CK2处理高20.94和3.84个百分点。因此,配施一定量的控释肥有助于提高稻草覆盖条件下丘陵红壤旱地花生的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并可实现田间管理轻简化。

关键词: 花生 控释肥 稻草覆盖 氮肥利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薪菇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14

摘要:总结了茶薪菇高产高效栽培的新技术,选择优良菌种、选择合适的栽培时期、保持菌种菌龄一致性、菌袋制作与灭菌、栽培袋接种、培养室消毒、搔菌出菇、出菇方式、水分管理、设施配套等在保持菌种菌龄一致性和高产高效出菇方面有技术创新,以供参考。

关键词: 茶薪菇 高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省抗逆高产双季稻品种的筛选

江西农业学报 2014

摘要:于2012~2013年,在江西省南昌县、临川区等4个试验点,对17个早稻品种和20个晚稻品种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并以丰产性和抗逆性为主要考察指标,筛选出了适合在江西全省种植的早稻品种4个(淦鑫203、荣优463、株两优1号和株两优4024)、晚稻品种7个(欣荣优2498、淦鑫600、荣丰优868、皖稻153、天优华占、天丰优101和荣优华占)。

关键词: 江西 双季稻 抗逆 高产 品种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轻型栽培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根系特征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14

摘要:轻型化栽培技术和秸秆还田是水稻生产的发展趋势。为研究轻型化种植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根系分布的影响,利用设立于2008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系统分析了耕作、种植方式和秸秆还田与否下连续3年的早稻产量和根系干物质、根系形态等指标。结果表明:浅耕处理的早稻产量为8000 kg/hm2,比传统深耕处理降低了23~241 kg/hm2,降幅较小。虽然直播、抛秧和插秧的基本苗数不同,但是3种种植方式早稻产量没有明显差异。而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与秸秆移除的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的产量3年间平均增加了365 kg/hm2。在水稻根系方面,根干重、总根长、根系表面积和根尖数均集中在表土层(0~5 cm),且呈现出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的趋势。与深耕处理相比,浅耕处理在表土层的总根长和根尖数分别提高了23.34%和1.49倍,但3种种植模式没有显著规律。而秸秆还田措施显著增加了表土层的根系干物质,尤其是在浅耕条件下,秸秆还田可以显著增加表土层的根系总长、根系表面积和根尖数。这说明,在江西地区推广轻型化种植模式和秸秆还田措施有利于水稻根系发育,能够达到水稻高产

关键词: 轻型化栽培 秸秆还田 水稻产量 根系特性

行/株距比对早晚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为双季水稻的合理配置行/株距比(RS/IS)提供理论依据。以早稻‘淦鑫203’、‘中嘉早17’和晚稻‘淦鑫688’、‘五丰优T025’为材料,在31.20万蔸/hm2密度下,研究了行/株距比对早晚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早稻品种的产量以RS/IS2.8(30.0 cm×10.7 cm)和RS/IS2.0(25.0 cm×12.8 cm)处理较高,以RS/IS5.0(40.0 cm×8.0 cm)和RS/IS1.3(20.0 cm×16.0 cm)处理较低,而晚稻品种以RS/IS5.0和RS/IS2.0处理较高,以RS/IS2.8和RS/IS1.3处理较低。早稻氮素积累总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以RS/IS2.0处理较高,以RS/IS5.0处理较低,100 kg籽粒需氮量以RS/IS1.3处理较高,以RS/IS2.0处理较低;而晚稻氮素积累总量、100 kg籽粒需氮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以RS/IS2.8处理较高,以RS/IS5.0处理较低。可见,在该试验条件下,早晚稻4个品种采用25.0 cm×12.8 cm种植方式时的产量较高,采用20.0 cm×16.0 cm种植方式较低,氮素积累总量、100 kg籽粒需氮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以40.0cm×8.0cm较低。

关键词: 水稻 行/株距比 产量 氮素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西瓜品种‘美欣’的选育

中国瓜菜 2014

摘要:‘美欣’是以自交系‘B101’为母本、‘B83’为父本配制的西瓜一代杂种,早熟,丰产,抗裂果,植株生长强健,全生育期97 d,果实发育期28~30 d。果实高圆球形,果皮绿色底覆墨绿齿条带。易坐果,瓤色鲜红,瓤脆多汁,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6%,边部8.0%,风味极佳。皮韧性好,耐贮运,单瓜质量5.5 kg,667 m2产量3 000 kg左右。适宜在江西、福建等地区及气候相似地区种植。

关键词: 西瓜 新品种 ‘美欣’ 早熟 高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春大豆新品种“天隆一号”的引进与推广应用

大豆科技 2014

摘要:天隆一号具有生育期适中,高产优质、丰产稳产,脂肪含量高,抗病、抗逆性强等特点。并对其配套栽培技术要点和试验示范推广应用情况进行介绍。

关键词: 春大豆 高产 优质 引进 推广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化肥施用量对冷浸田水稻产量效应的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14

摘要:于2011~2012年研究了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对赣南冷浸田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早稻的最佳施肥量为氮144.5~161.1 kg/hm2、磷(P2O5)76.8~78.1 kg/hm2、钾(K2O)119.4~163.1 kg/hm2;晚稻的最佳施肥量为氮167.8~172.6 kg/hm2、磷77.0~99.5 kg/hm2、钾159.5~160.7 kg/hm2;早稻的合理施肥比例为氮∶磷(P2O5)∶钾(K2O)=1∶(0.48~0.53)∶(0.82~1.01),晚稻为氮∶磷(P2O5)∶钾(K2O)=1∶(0.46~0.58)∶(0.93~0.94)。

关键词: 化肥 施用量 冷浸田 水稻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