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595条记录
有机无机肥配施促水稻高产稳产

农家顾问 2012

摘要: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双季稻产量演变和稳定性的影响。以25年定位施肥试验为平台,采用AMMI模型对影响双季稻总产量稳定性的施肥处理、环境和二者互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MMI模型很好地解释了施肥处理与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红壤旱地花生测土施氮参数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粤油256为供试品种,选取高、中、低肥力的红壤旱地共10块,设计0、135kg/hm2两个施氮水平,研究江西红壤旱地花生测土施氮的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土壤肥力水平的上升,花生产量、生产100kg花生荚果的需氮量、土壤供氮量和土壤氮素贡献率随之提高,而氮肥表观利用率随之下降。高、中、低肥力地块的土壤供氮量分别为222.65kg/hm2、181.53kg/hm2、140.67kg/hm2,土壤氮素贡献率分别为84.88%、79.92%、74.45%,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为29.37%、33.70%、35.51%;在不施氮条件下生产100kg花生荚果的需氮量分别为6.52kg、6.39kg、6.34kg,而在N135条件下分别为6.60kg、6.44kg、6.37kg。相关分析表明,花生产量、土壤供氮量和花生需氮量与土壤肥力指标中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有效磷含量相关不显著;氮肥利用率与5项土壤肥力指标都呈负相关,但不显著。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花生产量、土壤供氮量、花生需氮量、氮肥利用率与土壤肥力指标的回归方程,为红壤旱地花生测土施氮提供指导。

关键词: 红壤旱地 花生 施氮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芦笋重要真菌病害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芦笋是重要的功能型蔬菜,芦笋真菌病害是威胁其生产的主要瓶颈之一,主要包括茎枯病、根腐病、枯萎病、褐斑病等。其中茎枯病是危害芦笋生产的世界性病害,特别是在中国,已成为生产中的突出问题。笔者简述了茎枯病等芦笋重要真菌病害在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芦笋品种抗病性及病害关键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认为今后应加强病原菌的致病和芦笋的抗病分子机制研究,为开展芦笋抗茎枯病分子育种提供基础。

关键词: 芦笋 真菌病害 研究进展 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壤旱地花生空荚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农业科技通讯 2012

摘要:花生空荚现象在江西花生产区长期存在,近几年有扩大的趋势。为了摸清原因,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缺钙及pH偏低是江西花生空荚发生的主要原因,严重缺硼和持续高温干旱也会导致花生空荚或籽粒不饱满。通过施肥措施和因地制宜选择品种,有望解决花生空荚问题。

关键词: 红壤旱地 花生空荚 防治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棚室蔬果连作障碍的原因及防治

农业灾害研究 2012

摘要:棚室蔬果连作障碍发生的原因有病虫危害、土壤盐渍化和酸化、土壤养分分布不均、植物自毒的影响等。在总结了棚室蔬果连作障碍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连作障碍的治理措施,旨在为大棚蔬果的安全生产提供依据和技术参考。

关键词: 棚室 蔬果 连作障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种子生产研究进展

种子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芝麻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其种子是芝麻生产中最基本、特殊、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在增产因素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有关芝麻种子发育、生产、加工处理、生产程序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现今芝麻种子生产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芝麻种子生产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芝麻 种子 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抗白背飞虱研究进展

江西农业学报 2012

摘要:白背飞虱是目前我国及东南亚为害严重的病虫害之一,综述了在水稻抗白背飞虱的生理、分子防御机理、抗白背飞虱基因、QTL定位以及抗性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并展望了今后水稻抗白背飞虱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水稻 白背飞虱 抗性机理 基因定位 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乡野生稻耐冷渐渗系的细胞学观察及SSR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前期鉴定筛选的2个东乡野生稻强耐冷渐渗系(IL5243和IL5335)为试材,研究其减数分裂时期的染色体行为特征及外源基因的渗入分子证据。结果表明:(1)IL5243和IL5335中正常减数分裂的花粉母细胞分别达89.93%和90.22%,最终形成正常的成熟花粉粒,花粉离体萌发率分别为(83.03±2.82)%和(81.96±1.73)%,与受体亲本无显著性差异。(2)在减数分裂I中,2个耐冷渐渗系均观察到低频率异常染色体行为,如单价体、"8"字型二价体、多价体,以及后期I有少数花粉母细胞(3.95%~5.15%)存在落后染色体等,表明其染色体组之间发生了交换和重组;在粗线期,2个强耐冷渐渗系均观察到较高频率(IL5243和IL5335分别为27.0%和38.9%)的双核仁,而其双亲都是单核仁。(3)SSR标记和Structure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栽培稻和野生稻染色体组间发生了交换重组,东乡野生稻部分DNA片段已渗入到强耐冷渐渗系中,这为水稻耐冷基因的挖掘与利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渐渗系 细胞学 SSR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吡蚜酮对水稻的表观安全性评价

江西农业学报 2012

摘要:采用拌种和喷雾方法,研究了吡蚜酮对水稻的表观安全性。结果表明,每千克种谷拌种25%吡蚜酮5~20 g在拌种后3 h播种和6 h播种处理的出苗率、苗高、水稻根长和株高均高于不施药对照处理。在秧苗1叶1心期兑水喷雾时,25%吡蚜酮WP 75~450 g/hm2等处理的水稻根长和株高与不施药处理以及10%吡虫啉WP 30 g/hm2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在秧苗移栽前3 d施药,25%吡蚜酮WP 75~600 g/hm2等处理的水稻分蘖数和株高与不施药处理之间亦均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说明每千克种谷拌种25%吡蚜酮WP 5~20 g的剂量内对水稻安全,在秧苗1叶1心期25%吡蚜酮WP用量在450 g/hm2以下喷雾处理和在秧苗移栽前3 d 25%吡蚜酮WP用量在600 g/hm2以下喷雾处理均对水稻安全。

关键词: 水稻 吡蚜酮 表观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湖梅梁湾全氟化合物污染现状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质谱法研究了太湖梅梁湾表层水中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的污染水平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梅梁湾表层水中总PFCs浓度范围为50.06~87.53ng·L-1,均值为66.57ng·L-1.PFHxA、PFOA和PFOS是太湖梅梁湾最主要的PFCs,其浓度范围分别为17.34~32.52ng·L-1、7.26~15.57ng·L-1和3.47~8.06ng·L-1.PFHxA、PFOA和PFOS占总PFCs含量的59.33%;梅梁湾表层水中总PFCs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总体上呈现东部高于西部的趋势,这可能是由梅梁湾的水动力条件和污染源分布不同所致.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污染水平 太湖 梅梁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