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苯并咪唑类药物残留的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建立动物源性食品中苯并咪唑类药物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试验采用碱性乙酸乙酯提取物源性食品的药物,提取浓缩后用正己烷脱脂,经Waters OasisHLB固相萃取柱净化,以乙腈-乙酸铵缓冲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用ZORBAX Eclipse Plus C18柱分离经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60.3~04.5)%,7种苯并咪唑类药物的检测限为7~12μg/kg。说明该方法可以用于7种苯并咪唑类药物的检测。


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畜禽肉中沙门氏菌的污染调查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 2012
摘要:为了解国内销售环节畜禽肉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为我国畜禽肉中沙门氏菌的安全风险评估、预防控制食源性沙门氏菌疾病的爆发提供科学依据,2009-2011年,在东北、西北、华东地区各省区的农贸市场和超市随机抽取禽肉和猪肉样品共1779份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检测方法进行筛选,并对PCR阳性样品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发现在国内各省市抽取的畜禽肉产品中分别检测出沙门氏菌的污染率为5%~19.7%,平均污染率为12.5%。由此可见,畜禽肉中沙门氏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给人们的食用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关键词: 沙门氏菌 畜禽肉 SYBR GreenI 荧光定量PCR


巴氏钝绥螨对芦笋上烟蓟马捕食效能研究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巴氏钝绥螨Amblyseius barkeri(Hughes)对芦笋上烟蓟马Thrips tabaci Lindeman 1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干扰作用。结果表明:巴氏钝绥螨雌成螨对烟蓟马1龄若虫的日捕食量随温度的升高和猎物数的增加而增加。在猎物密度为3~24头.皿-1范围内,15、20、25、30、35℃下日均捕食量分别为2.00~3.75、2.67~4.75、2.75~5.25、3.00~11.50、3.00~18.33头。5种温度下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和Holling-Ⅲ模型。处于产卵期的雌成螨捕食能力最强,产卵期雌成螨、第2若螨、第1若螨、雄成螨和产卵结束后的雌成螨的日捕食量分别为3.00~16.00、1.74~12.92、1.75~6.93、2.60~6.25、2.75~5.00头。巴氏钝绥螨个体间存在干扰反应,平均捕食量和捕食率均随捕食螨数量的增加而减少。在蓟马数按比例随捕食螨数量增加或不变的情况下的干扰反应模型分别为E=0.5316P-1.1177、E=0.1550P-0.3614。


辣椒果实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果实性状差异较大的一年生辣椒材料C.annuum B9431(P1)和灌木辣椒材料C.frutescens H108(P2)为亲本,构建4世代群体(P1、P2、F1、F2),应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对辣椒6个果实性状进行遗传分析,为辣椒果实性状QTL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6个果实性状均符合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其中,单果重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和果肉厚度5个性状均符合E-0模型,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果柄长度最佳遗传模型为E-5,即2对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单果重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肉厚度和果柄长度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7.64%、37.67%、82.46%、94.82%、83.33%和40.00%,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50%、54.56%、10.53%、0.27%、12.96%和37.78%。


苦瓜利用强雌系杂交制种技术规程
《江西农业学报 》 2012
摘要:从制种田的选择、制种时间、育苗、整地与施肥、定植方法与密度、肥水管理、搭架整枝、授粉、采种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苦瓜利用强雌系杂交制种技术规程的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