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芝麻高产高效轻简化耕作栽培技术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2011
摘要:为了探讨红壤旱地芝麻高产高效的轻简化耕作栽培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4种轻简化种植方式和1种常规种植方式对芝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方案中,芝麻播种时,用旋耕机旋耕20 cm,撒播,用牛耙平,盖土,芝麻2~3对真叶时,结合施肥、除草,用锄头中耕,将撒播的芝麻苗锄成行,这一试验方案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同时可获得最高的经济收益。
中国不同省份籼稻地方品种的遗传结构分析
《作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78对SSR引物,对原产于中国14个省份的280份籼稻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Powermarker、Structure 2.2和Popgen 32软件分析其遗传结构。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聚类结果显示,供试材料可分为6个类群,相邻省份的品种基本聚在同一类群中,且在每个类群中各省份籼稻地方品种单独形成一个小类群,说明同一省份内品种的遗传基础较相似。而陕西籼稻地方品种聚在2个类群中,台湾籼稻地方品种聚在3个类群中,这2个省的籼稻地方品种遗传背景较复杂。按Structure 2.2软件分析结果,供试材料可分为4大类群,地理位置较近的省份籼稻地方品种基本聚在同一类群中,而陕西和台湾籼稻地方品种较分散聚于不同类群,与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聚类结果类似。按Popgen 32软件分析结果,供试材料各省份也分为4大类群。除个别省份外,相隔较近的多数省份基本聚在同一小类群或大类群中。3种软件的分析结果虽有一些差异,但基本趋于一致,并互为补充。总体而言,同一个省份的籼稻地方品种基本聚在同一小类群;相隔较近省份的籼稻地方品种多数聚类在同一个类群中,聚类结果与品种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关。陕西和台湾籼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基础较复杂。
以行业协会为组织的农产品追溯体系——以靖安白茶为例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溯源系统建立和应用推广的角度出发,基于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设计以行业协会为组织的农产品追溯体系。该体系在研究农产品质量信息收集、管理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出以农产品生产管理系统为数据采集端,数据中心为数据管理端,利用多种溯源终端进行查询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并以行业协会组织推广应用,实现了农产品生产流通中的质量安全信息的追踪和溯源。
辣椒新品种‘赣丰辣玉’
《园艺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赣丰辣玉’是辣椒一代杂种。生长势较强,株形紧凑,中熟。果实牛角形,味中辣,青熟果绿色,生物学成熟果鲜红色;果实纵径18.5cm,横径3.3cm,肉厚0.3cm,平均单果质量47.0g,维生素C含量0.73mg·g-1,干物质含量8.36%。鲜椒产量38~60t·hm-2。抗病,耐湿热,适于长江流域春夏露地栽培和大棚秋延后栽培。
水稻氮磷肥料减施途径研究
《土壤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大田双季稻轮作试验,研究了在农民习惯施肥的基础上,不同减少氮磷肥料用量的施肥措施对水稻生长、产量的影响。减施氮肥处理结果表明:比农民习惯施肥减施20%氮肥的条件下,施用缓释肥料(80R)产量最高,比传统不减少施氮处理(CFN)增产0.4%,比等养分量纯化肥处理(80F)增产6.0%;用有机肥和化肥配施的处理(30F+50M)比80F增产1.9%;绿肥和化肥配施的处理(50F+30A)比80F显著减产7.2%(P<0.05)。因此,施缓释肥料或用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均能提高产量,减少氮肥施用量。减施磷肥处理结果表明:比农民习惯施肥减少施磷20%的处理均没有减产,说明在本地区减少施磷20%,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控蘖剂对超级早稻金优458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英文)
《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 》 2011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控蘖剂对超级早稻品种金优458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试验设喷施控蘖剂和喷施清水两种处理,研究了控蘖剂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稻株形态,孕穗期田间小气候及群体质量特征的影响。[结果]喷施控蘖剂处理能显著减少无效和低效分蘖的发生,增加高峰苗期分蘖构成中高效分蘖(单茎4叶及以上分蘖)所占比重。喷施控蘖剂处理的穗长、穗粒数、穗着粒密度、二次枝粳数及着生其上的二次颖花数及结实率均显著高于未喷施控蘖剂的对照。同时喷施控蘖剂能增加株高,中后期群体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提高孕穗期上三叶叶温和群体的透光性,增加叶片SPAD值,从而增强光合作用能力,但也表现出稻株节间长度增加,茎秆粗度减小等特点...
辣椒疫霉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测定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江西省不同地区108株辣椒疫霉病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其结果表明,EC50值为0.189 0~0.741 3μg/mL,平均EC50为(0.418 3±0.012 0)μg/mL,最不敏感菌株是最敏感菌株的3.92倍。108株菌株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分布呈单峰曲线,未出现抗药性病原菌亚群体。根据总体平均值,其中吉水、南昌、上犹、崇义、九江、宜丰、乐平相对来说,其敏感性较差。平均EC50值最低的菌株来自吉安,为0.282 4μg/mL,分布范围为0.245 8~0.320 8μg/mL,平均EC50值最高的菌株来自九江,为0.472 1μg/mL,分布范围为0.331 1~0.545 1μg/mL。来自永丰的菌株,虽然平均EC50较低,但其最高EC50值为最低的2.43倍;来自上犹、宜丰、乐平的菌株其最高EC50值分别为最低的3.35、2.96、2.44倍,说明同一地区的菌株其抗药性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