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优良地方品种——东乡花猪
《猪业科学 》 2007
摘要:1品种简介东乡花猪头黑、四肢白、躯干黑白花,体型结实,毛色黑白花,头部小、窄,背腰不平,四肢粗壮;该品种耐粗饲,抗逆性强,繁殖力高,发情症状明显。成年公猪(24月龄以上)平均体高70cm,体长125cm,胸围124cm,体重95kg;成年母猪(三胎或以上)体高62.5cm,体长


2006年猪群“高热病”的诊断和防治经验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 2007
摘要:2006年5月底以来,在我国的江西、江苏、安徽、湖南和浙江等省的许多猪场出现了以猪群发热,皮肤发红,高传染性和高致死率为特征的病例,其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有的可高达70%~90%,给猪场和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该病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病因复杂,故业界有人戏称之为猪的“非典”。


南昌地区斜纹夜蛾种群的抗性水平及与两种解毒酶的关系
《江西农业学报 》 2007
摘要:采用生测与生物化学的方法测定了南昌地区斜纹夜蛾种群对多类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及其体内两种解毒酶(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与酯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江西南昌地区的斜纹夜蛾田间种群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了高水平的抗性,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产生了中等水平的抗性,而对氟虫腈、阿维菌素和氟铃脲等药剂尚未产生明显抗性。与敏感品系相比,南昌地区斜纹夜蛾种群的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和酯酶活性都有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 斜纹夜蛾 抗药性 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 酯酶


亲和性组合中拮抗细菌菌株Pf7-14和P13-R在稻株上的种群动态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拮抗细菌菌株(Pseudom onas fluorescens)Pf7-14,(Pseudom onas sp.)P13,均显著地抑制水稻纹枯病。离体测定表明,两菌株并不相互抑制,其为一个亲和性的组合。在温室条件下(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通过分批播种,接种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在水稻分孽盛期喷雾拮抗细菌,并采用定期取样,平板稀释分离法在含不同抗生素的培养基中回收细菌,测定该组合Pf7-14+P13-R(Pf7-14是天然的抗萘啶酮酸菌株;P13-R是P13的利福平抗性突变体)中菌株Pf7-14和P13-R以及单剂菌株Pf7-14和P13-R在水稻健株及纹枯病株上的种群数量。2批试验结果均表明,混剂中菌株Pf7-14和P13-R的种群动态的变化是不一致的。在健株上,在相同的时间内单、混剂中菌株Pf7-14的种群数量基本保持相等;但在病株上,混剂中菌株Pf7-14的种群数量在应用后的一段时间内却显著地高于单剂的群体数量,第1批试验中,显著性差异发生在拮抗细菌应用后1~4 d,单、混剂中菌株Pf7-14群体数量相差可高达3.99倍,第2批试验中,显著性差异发生在应用后4~7 d,群体相差可高达3.17倍。相比,无论是在健株还是在病株上,在相同的时间内单、混剂中菌株P13的种群数量基本保持大致相等,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些结果表明混剂中菌株Pf7-14比P13在病斑上具有更强的营养竞争力。同时表明,理论上这个亲和性的拮抗细菌组合是一个增效的组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