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亲和性组合中拮抗细菌菌株Pf7-14和P13-R在稻株上的种群动态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拮抗细菌菌株(Pseudom onas fluorescens)Pf7-14,(Pseudom onas sp.)P13,均显著地抑制水稻纹枯病。离体测定表明,两菌株并不相互抑制,其为一个亲和性的组合。在温室条件下(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通过分批播种,接种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在水稻分孽盛期喷雾拮抗细菌,并采用定期取样,平板稀释分离法在含不同抗生素的培养基中回收细菌,测定该组合Pf7-14+P13-R(Pf7-14是天然的抗萘啶酮酸菌株;P13-R是P13的利福平抗性突变体)中菌株Pf7-14和P13-R以及单剂菌株Pf7-14和P13-R在水稻健株及纹枯病株上的种群数量。2批试验结果均表明,混剂中菌株Pf7-14和P13-R的种群动态的变化是不一致的。在健株上,在相同的时间内单、混剂中菌株Pf7-14的种群数量基本保持相等;但在病株上,混剂中菌株Pf7-14的种群数量在应用后的一段时间内却显著地高于单剂的群体数量,第1批试验中,显著性差异发生在拮抗细菌应用后1~4 d,单、混剂中菌株Pf7-14群体数量相差可高达3.99倍,第2批试验中,显著性差异发生在应用后4~7 d,群体相差可高达3.17倍。相比,无论是在健株还是在病株上,在相同的时间内单、混剂中菌株P13的种群数量基本保持大致相等,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些结果表明混剂中菌株Pf7-14比P13在病斑上具有更强的营养竞争力。同时表明,理论上这个亲和性的拮抗细菌组合是一个增效的组合。


水稻节水栽培技术研究进展与策略
《江西农业学报 》 2007
摘要:对水稻节水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水分胁迫对水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进一步讨论了水稻节水栽培研究与利用的发展方向。


农业生物技术在中国新农村和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中国农学通报 》 2007
摘要:农业生物技术是解决中国农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缺乏和高能源消耗等一系列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的可靠手段和工具,在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


稻草添补不同比例苜蓿组合效应的综合评定研究
《养殖与饲料 》 2007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用压力传感器产气技术(RPT),用改进的组合效应多项指标综合指数(MFAEI)对反刍动物稻草基础日粮添补不同比例苜蓿的组合效应进行动态的、综合的整体评定。稻草(RS)与苜蓿(AH)分别以0%(AH0)、20%(AH20)、40%(AH40)、60%(AH60)、80%(AH80)与100%(AH100)的比例混合进行体外批次培养,将12h、24h与48h的产气量(GP)、总挥发性脂肪酸(VFAS)与微生物氮(MN)用经改进的MFAEI进行了多时间点、多指标的整体评定。结果表明采用RPT,应用经改进的MFAEI能较好地量化反刍动物饲料之间的组合效应,直接进行组合效应的大小评定;反刍动物稻草基础日粮以添补40%~60%的苜蓿效果较好。
关键词: 稻草 苜蓿 体外产气 组合效应多项指标综合指数


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管理 》 2007
摘要:文章论述了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