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杂合不育株和隐性可育株幼穗发育期的叶片、幼穗和花药中3种同工酶表达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叶片中,不育株(纯合与杂合)与可育株的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细胞色素氧化酶(COD)的同工酶酶谱未见差异,且在幼穗发育的不同时期也基本相同;幼穗中,不育株(纯合与杂合)与可育株的EST、POD、COD的同工酶酶谱在雌雄蕊形成期存在差异,与可育株的同工酶酶谱相比,不育株除在谱带的显色速度、颜色和带宽上存在差异外,在谱带数及其分布未见差异;在单核期花药中,不育株(纯合与杂合)比可育株多1条EST、少2条POD和2条COD同工酶带,在三核期也呈上述特征。表明水稻显性核不育基因在叶片中不表达、幼穗中部分表达和花药中充分表达,水稻显性核不育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的时空和特异性。花药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程序的扰乱是引起花粉败育的最主要的原因。
关键词: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同工酶表达
花粉败育机理
《江西农业学报
》
2005
摘要:对功能性水稻的性状遗传、育种研究、生理生态特性研究以及功能性稻米的开发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就将来的研究与开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功能性水稻
遗传
研究
开发
《江西农业学报
》
2005
摘要:从规模竞争力、成本竞争力、出口竞争力3个方面对江西主要农产品的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影响江西农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江西农产品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
江西
农产品
竞争力
对策
《江西农业学报
》
2005
摘要:“中优2596”是用“中9A”与“R2596”杂交选育而成的晚籼早熟新组合。介绍了该组合的主要特征特性,总结了其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关键词:
杂交晚稻
中优2596
选育
应用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摘要:从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入手,认为管理体制不顺、农技推广人员结构不合理、经费投入不足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建立公共农技推广体系和区域建站是治本之策。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现状
对策
江西
《玉米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江西省是我国鲜食及加工型糯、甜玉米的优势产区,其大部分地区可以春、秋两季播种。另外,糯、甜玉米作为鲜食及加工特用型玉米品种,有着普通玉米高产、稳产的特性,又具有自身优良特性;糯、甜玉米含有较高的支链淀粉及多种类型糖分,是两种有益人体健康且营养丰富的食品;糯、甜玉米作饲料,特别是糯玉米子粒作饲料,可以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因此,产业化开发糯玉米和甜玉米是江西省调整农村种植业结构的重要措施,可极大地促进江西省农业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
糯玉米
甜玉米
产业化开发
江西省
《福建稻麦科技
》
2005
摘要:通过对适宜在易旱稻田上种植的9种模式从投入、产值、产量及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等进行了逐一评价,从中筛选出4种具有较好推广前景的模式,即“早稻—秋玉米—黑麦草”、“早花生—花菜—小白菜”、“中稻—大蒜”和“早稻—免耕秋玉米//大豆—马铃薯”,这些模式具有经济效益高,充分利用温光水热和土壤资源的特点,可在不同的易旱稻田选择使用。
关键词:
易旱稻田
高效
种植模式
《江西农业学报
》
2005
摘要:“赣晚籼37号”(原名926)是用优质晚籼品种“923”自然杂交后代通过系谱法选择育成的一个优质高产品种。2005年通过了江西省品种审定。该品种既保持了“923”的外观和食味优良特性,产量又有所提高。主要表现大穗大粒,植株较高,适应性广,品质达国标3级,生育期与“汕优63”相近,可以在南方稻区作优质稻推广种植。同时,简要介绍了该品种的主要栽培技术。
关键词:
926
赣晚籼37号
优质晚籼稻
高产
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