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424条记录
冰温气调保鲜对鸡肉保鲜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冰温和气调结合的综合保鲜技术对鸡肉的保鲜效果,探索出适合于鸡肉保鲜的气体包装比例.[方法]以宁都黄鸡的鸡胸肉为原料,采用空气包装(A组)和20%CO2+80%N2(B组)、30%CO2+70%N2(C组)、40%CO2+60%N2(D组)、15%O2+30%CO2+55%N2(E组)气调包装,在冰温条件(-2℃)下,研究了鸡肉在保鲜期间微生物数量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色差、高铁肌红蛋白、pH值、持水率、肌苷酸(IMP)的变化.[结果]相对于空气包装组,气调保鲜组均显著抑制了冰鲜鸡中细菌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的变化(P<0.05);在15 d时,各气调保鲜组中E组的细菌总数、TVB-N值最低;空气包装组肌肉颜色a*值显著下降(P<0.05),而气调保鲜组a*值和初始的a*值相比无显著性变化(P>0.05);气调保鲜E组的高铁肌红蛋白含量显著性低于空气包装组;pH较低但无显著性差异;空气包装组和气调保鲜组在肌肉贮藏损失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气调保鲜E组的剪切力显著性高于空气包装组(P<0.05);气调保鲜组的肌苷酸含量显著性高于空气包装组(P<0.05),但不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冰温条件下采用15%O2+30%CO2+55%N2气调包装能有效延长鸡肉的保鲜期和保持其品质.

关键词: 鸡肉 冰温 气调 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DFs基因家族候选基因对崇仁麻鸡生长性状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20 CSCD

摘要:利用崇仁麻鸡差异性状的重测序结果,将生长分化因子(GDFs)基因家族作为候选基因,筛选与崇仁麻鸡生长性状相关的多态位点。结果发现,GDF-2、GDF-8和GDF-10基因的多态位点对崇仁麻鸡的生长性状有着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GDF-2和GDF-10基因的单倍型H3H3为劣势单倍型组合可以选择淘汰。研究结果表明,GDFs基因家族候选基因对崇仁麻鸡的生长性状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崇仁麻鸡 GDFs基因家族 生长性状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SRAP标记研究繁殖群体量对芝麻种质资源遗传完整性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繁殖群体量对芝麻种质资源遗传完整性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繁殖群体量,为种质资源更新繁殖提供理论参考。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育成品种和地方种质2种不同类型的芝麻种质资源的不同群体量的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育成品种:随机抽取了10、15、20、25、30、35和40株的7个群体量梯度,24对引物共扩增到DNA位点525个,平均每对引物扩增21.88个,多态性位点24个,占总位点数的4.57%。随着群体量的不断增加,扩增总位点数和遗传相似系数均表现为不断增加,多态性位点比率和遗传距离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当群体量达到35~40株时,遗传相似系数达到一定高值(0.998 73和1.000 00),遗传距离降低到一定程度(0.000 64和0.000 00)。聚类结果显示群体量为35和40株的群体被紧密聚在一起,因此可认为育成品种的繁殖群体量达到35~40株时可以保持其遗传完整性;(2)地方种质:随机抽取10、15、20、25、30、35、40、45、50、55和60株的11个群体量梯度,24对引物共扩增到DNA位点552个,平均每对引物扩增23.00个,多态性位点44个,占总位点数的7.97%。随着群体量的不断增加,扩增总位点数波动上升,多态性位点比率和遗传距离呈先升后降然后再轻度变化的趋势。遗传相似系数则随群体量的增大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然后轻度下降后再次回升的趋势,并于群体量为40和60株时达到最大值0.99758。聚类结果显示群体量为50、55和60株的群体被紧密聚在一起,因此可认为地方种质的繁殖群体量达到50~55株时可保持其遗传完整性;(3)在芝麻种质资源繁育中,不同类型的种质资源由于其遗传背景的纯度存在差异,应选择不同的繁殖群体量以保持其遗传完整性。

关键词: 芝麻 种质资源 繁殖群体量 遗传完整性 SRA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对常用稻田除草剂的耐性评价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降低稻田除草剂残留对油菜生产的风险,筛选不同除草剂耐性的油菜品种,以19个长江流域大面积应用的油菜品种为材料,选择吡嘧磺隆、丙草胺、灭草松、氰氟草酯等4种常用稻田除草剂,通过营养液纸培试验,考查发芽率及幼苗期株高、最大根长、鲜重、干重等性状,以各性状的耐除草剂系数作为衡量指标,对油菜品种进行除草剂的耐性综合评价.结果发现,在稻田除草剂胁迫下,油菜各生长指标反应因基因型而不同,差异显著.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与除草剂对应的耐性相对较强的油菜品种,并认为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更全面更稳定可靠.在稻-油生产模式中,建议根据水稻除草剂种类,选择对应的耐性油菜品种,降低生产风险.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除草剂耐性 综合评价 吡嘧磺隆 丙草胺 灭草松 氰氟草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良水稻直链淀粉含量与香味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直链淀粉含量是稻米品质的理化指标之一,理想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是13%~18%,有香味的稻米特别受消费者欢迎。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系统对Wx、Badh2(fgr) 2个基因进行定突变,分别在Wx的5'UTR内含子剪切点和编码区序列(CDS)的第13外显子处设计靶点,Badh2的编码区序列(CDS)的第3和第9外显子处设计靶点,构建2个双靶点CRISPR/Cas9载体,通过遗传转化导入受体‘中早35’中,2个独立的转化事件分别得到14株和13株T0代转化苗,对T0突变情况分析表明,突变频率分别为57.1%,46.2%;对Wx基因编辑后产生的4个无转基因标记的T2代稳定株系进行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12.2%、11.3%、7.4%、4.9%,比未编辑的对照‘中早35’(24.6%)大幅降低;同时对Badh2编辑后产生3个无转基因标记T2代稳定株系进行香气物质2-乙酰-1-吡咯啉(2-AP)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228.16μg/kg,198.31μg/kg,2 095.24μg/kg通过口嚼判断这3个株系确实有不同程度的香味,而没有香味的对照‘中早35’为0.000 001μg/kg,以上所有株系的农艺性状与对照‘中早35’一致。综合结果表明,利用CRISPR/Cas9系统成功编辑水稻Wx、Badh2基因,获得了稳定遗传、较低直链淀粉含量且带有香味的突变体,为优质稻育种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和创建方法。

关键词: 水稻 CRISPR/Cas9 直链淀粉 香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株型木薯品种干物质生产和氮素累积及利用特征比较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理想株型和氮素高效利用是作物育种和引种的重要指标.作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特征与产量形成和氮素积累密切相关.研究不同株型木薯品种的干物质生产与分配、氮素积累与利用、产量形成等方面的差异,以期筛选出高产、氮素高效利用的株型和品种,为木薯高产栽培和氮素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紧凑型品种华南205(SC205)、华南8号(SC8)、桂热4号(GR4)、新选048(XX048)和伞型品种华南9号(SC9)、华南12号(SC12)为材料,于块根形成初期(种植后70天)、膨大初期(种植后110天)、膨大中期(种植后175天)和成熟期(种植后240天)取样,分析干物质和氮素吸收积累量.[结果]紧凑型品种的生物产量、鲜薯产量、单株薯重和收获指数较伞型品种分别提高16.42%、36.85%、43.93%和40.00%.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叶片的干物质和氮素分配比例随之下降,块根的干物质和氮素分配比例以及茎秆的氮素分配比例随之提高,而茎秆的干物质分配比例相对稳定.紧凑型品种地上部的干物质和氮素分配比例在块根形成初期高于伞型品种,而在块根膨大期低于伞型品种.紧凑型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收获指数较伞型品种分别提高了28.91%、35.67%和36.00%,而100 kg鲜薯需氮量较伞型品种降低了27.27%.通径分析表明,块根生长后期的干物质生产量和氮素积累量对总量的贡献最大,块根生长中期其次,块根生长前期第三,苗期最小.在块根成熟期,紧凑型品种地下部的干物质和氮素分配比例较伞型品种分别提高了10.85和9.13个百分点.相关分析表明,块根生长后期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生物产量、单株薯重和收获指数与鲜薯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紧凑型品种地上部的干物质和氮素分配比例在块根形成初期高于伞型品种,而在块根膨大期低于伞型品种.紧凑型品种的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较高,而伞型品种的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较低.在生产中,宜选择株型紧凑的木薯品种,以利于木薯高产和氮素高效利用.

关键词: 木薯 品种 株型 干物质生产 氮素积累及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短光敏不育基因(rpms4)的遗传分析及初步定位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深入研究水稻短光敏不育基因,以D38S为母本,华占为父本构建了一个F2分离群体,对短光敏不育基因控制的遗传规律进行分析.利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BSA)筛选多态性SSR标记,并在多态性标记附近增加标记引物筛选,将获得所有多态性SSR标记对含有248个单株的D38S*华占杂交得到F2群体进行定位分析.D38S*华占的F1代植株在南昌早季镜检花粉育性表现正常,自然结实率也正常.对248个F2群体单株进行育性调查,统计短光可育株与短光不育株分离比,发现短光可育株与短光不育株数分离比符合3:1的分离比,因此可以推测D38S的短光敏不育性状遗传模式符合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模式.该研究利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SA)从均匀覆盖水稻染色体基因组的3 600对SSR中筛选到7对与该不育基因连锁的标记.利用D38S*华占的F2群体和7对SSR标记,将短光敏不育基因定位于水稻1号染色体,位于标记RM3442与RM6339之间,遗传图距均为1.2 cM,将该短光敏不育新基因命名为rpms4.本研究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和克隆rpms4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短光敏基因 rpms4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绿肥利用下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长期绿肥翻压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SO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垂直分布的影响,利用在江西丰城水稻田进行了8 a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施肥不种植绿肥(CK)、不施肥种植绿肥(M)、施用化肥(F)和施用化肥并种植绿肥(F+M)4个处理下土壤SOC和DOC的垂直分布特征,以及SOC和DOC的计量关系.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季土壤SOC和DOC含量随深度变化可以用S函数描述,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28~0.966和0.876~0.975,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施用化肥或绿肥还田(F、M和F+M处理)主要影响了表层(0~20 cm)土壤的SOC和DOC,20 cm以下土层各处理的SOC和DOC差异不显著.绿肥还田(F+M和M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表层土壤的SOC和DOC,而化肥处理(F)仅显著(P<0.05)提高了表层土壤的SOC.与CK相比,M、F、F+M处理的早稻季表层土壤SOC含量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51.1%、80.9%、92.8%,M、F+M处理的早稻季表层土壤DOC含量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12.9%、46.2%,M、F、F+M处理的晚稻季表层土壤SOC和DOC含量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66.6%、81.3%、81.2%和37.1%、10.8%、45.2%.表层土壤DOC含量随SOC呈线性增长,晚稻季DOC随SOC增长率要高于早稻季.施肥降低了土壤DOC/SOC,但施用绿肥减缓了DOC/SOC下降.可见,绿肥不仅有利于土壤有机碳提高,同时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生态功能的稳定.

关键词: 绿肥 红壤性水稻土 有机碳 可溶性有机碳 垂直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赣南藏香猪与杜长大商品猪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比较分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赣南藏香猪与商品猪在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赣南藏香猪12头,采用放牧饲养为主舍饲补料为辅的饲养模式,杜长大三元商品猪6头,圈养饲喂饲料全价料,分别进行屠宰,测定和计算各项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指标.[结果]1)赣南藏香猪的屠宰率显著低于商品猪(P<0.05),后腿比率显著高于商品猪(P<0.05).2)赣南藏香猪的肉色评分,亮度和红度值及pH24 h值显著高于商品猪(P<0.05),鲜肉剪切力显著小于商品猪(P<0.05).3)赣南藏香猪肌肉水分、肌苷酸含量、SOD活性显著高于商品猪(P<0.05);赣南藏香猪肌肉的呈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商品猪(P<0.05);赣南藏香猪肌肉饱和脂肪酸显著低于商品猪(P<0.05),不饱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商品猪(P<0.05).4)赣南藏香猪的肌纤维直径显著低于商品猪(P<0.05),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商品猪(P<0.05).[结论]赣南藏香猪屠宰性能更优,肉色更红亮,肉质更加细嫩、多汁,滋味更佳,肌肉抗氧化性能更好,更耐贮藏.

关键词: 赣南藏香猪 杜长大商品猪 胴体性状 肉品质 抗氧化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繁育特性研究Ⅴ: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

西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比较分析直接观察法、醋酸洋红染色法、I2-KI染色法、无机酸法、MTT染色法、TTC染色法和FDA荧光检测法在芝麻花粉活力上的检测效果,监测芝麻花粉活力的日变化情况,并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和不同时间直接授粉法对芝麻柱头可授性的日变化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1)直接观察法、TTC染色法和FDA荧光检测法不适合芝麻花粉活力的检测,而醋酸洋红染色法、I2-KI染色法、无机酸法和MTT染色法等4种方法可用于芝麻花粉活力检测,其中,醋酸洋红染色法操作简单、易于观察.(2)芝麻花粉活力的日变化表现为不断下降趋势,在7:30-9:30最高,11:30-17:30不断下降,达显著水平.(3)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的芝麻柱头可授性的日变化表现为先升后降,早晨7:30时已有很高的可授性,随后稍有升高,9:30时达到最高值,11:30后随时间推延呈显著下降趋势.(4)不同时间直接授粉法测得芝麻授粉时间越晚,结蒴率越低,7:30时具有最高的结蒴率;相对结实率在7:30-11:30时差异不明显,均处在较高状态,13:30后开始不断显著下降.(5)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结蒴率和相对结实率等4个指标的日变化值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4个指标相互之间的相关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柱头可授性与相对结实率的相关系数最大,达0.940.

关键词: 芝麻 繁育特性 花粉活力 检测方法 柱头可授性 日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