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424条记录
水稻东野型不育系异交不亲和性的鉴定和遗传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东野型新三系杂交水稻研究过程中,发现不育系与部分品种杂交或回交存在异交不亲和性.对该性状开展研究,为东野型不育系异交不亲和性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促进东野型三系体系的应用.[方法]采用东野型同质异核不育系和野败型异质同核不育系分别与保持系品种进行杂交,研究东野型不育系异交不亲和性的产生原因,进而利用一套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分别与东野型不育系DY1A杂交,开展遗传分析,并进行基因初步定位.[结果]异交不亲和性由核质互作产生,且有两种类型,分别发生在杂交当代和回交世代.针对第一种类型,初步遗传分析显示异交不亲和性在细胞核内受单隐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CI1(t),将该基因初步定位在第8染色体RM6838和RM5767两个标记之间,与RM3395连锁.[结论]东野型不育系的异交不亲和性可以通过分子手段进行遗传改良.

关键词: 东野型不育系 异交不亲和性 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光谱估测稻叶SPAD值预处理方法与模型比较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筛选高光谱数据预处理方法和水稻叶片SPAD值估测模型,为利用高光谱技术测定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96份不同施肥处理下的水稻叶片样本,利用ASD FildSpec 4测定叶片光谱,采用叶绿素计SPAD-502测定SPAD值.采用7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处理350~2 500 nm光谱,结合3种回归模型(偏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算法),建立了高光谱反射率与水稻叶片SPAD值的映射关系,比较了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1)BC、SG、SG+BC、SG+SNV预处理提高了PLSR模型验证集建模精度;SG、SG+BC预处理提高了SVR模型验证集建模精度;SG、SG+BC、SG+MSC、SG+SNV提高了RFR模型验证集建模精度;(2)SG+BC预处理能提高PLSR、SVR、RFR模型建模精度,说明采用消除信号不稳定造成的噪声、背景细小噪声和低频信号干扰对于提高水稻叶片的高光谱反演精度有重要的作用.(3)数据预处理后RFR模型精度最佳,验证集的平均决定系数R2为0.84,RMSE为13.70,RPD为2.59.[结论]SG及其复合预处理方法与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结合使用,可作为高光谱估测水稻叶片SPAD值的参考方法.

关键词: 水稻叶片 SPAD 高光谱 预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铝胁迫对不同耐铝油菜品种苗期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铝胁迫对油菜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以2个耐铝性差异显著的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设置4个铝胁迫浓度和2个胁迫时间,测定根系形态指标(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总根尖数)、生长指标(根茎粗、株高、地上干质量、根干质量)和营养元素(N、P、K、Ca、Mg、Fe、Al)的含量。结果表明,铝胁迫降低了油菜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总根尖数以及根茎粗、株高、根干质量、地上干质量,且随着铝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降幅增大,敏感型品种降幅大于耐铝型品种。铝胁迫对油菜地上部和根系中铝元素的吸收具有促进作用,其中根系铝含量增幅高于地上部;而对N、P、K、Ca、Mg、Fe等元素的吸收有抑制作用。随着铝胁迫浓度增加和胁迫时间延长各元素含量的增幅或降幅增大,且基因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敏感型品种的变化幅度大于耐铝型品种。由此可见,与敏感型品种相比,耐铝型油菜品种的根系形态、地上部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受铝毒害的抑制作用较小,其对铝毒害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研究结果可为酸性土壤上的油菜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油菜 铝胁迫 形态指标 养分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非接触式的牛只身份识别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快速精准确定牛个体身份对疾病防控、品种遗传改良、奶制品和肉制品质量溯源以及改善农业假保险索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牛个体识别使用诸如烙印、耳纹、耳标和无线射频识别等方法,易遭受设备损失/工作重复、标记欺诈、动物福利安全以及监测成本和距离等方面的挑战;而基于生物特征的非接触识别由于其独特性、不变性、低成本易操作以及动物福利高,成为牛身份识别的新趋势.主要介绍了几种基于非接触式的牛身份识别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牛脸识别的最新成果,讨论当前牛脸识别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对深度学习在牛脸身份识别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设计构思与展望.

关键词: 个体身份 非接触 生物特征 牛脸识别 深度学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稻茬秋芝麻单株产量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及综合评价

南方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早稻茬秋芝麻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筛选适合早稻茬秋季种植的优良品种,为秋芝麻育种中农艺性状的判定与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7个秋芝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早稻收获后进行田间试验,测定各品种的株高、始蒴高度、空稍长度、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性状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单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分析,并对供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7个秋芝麻品种的空稍长度、单株产量和单株蒴果数等性状在品种间差异明显,每蒴粒数、千粒重和株高等性状的品种间差异较小。单株产量与单株蒴果数和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排序为单株蒴果数>空稍长度>株高>千粒重>每蒴粒数>始蒴高度。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赣芝Z15、赣芝14号和赣芝1505在等权关联系数和加权关联系数的结果排序中均居前3位。【结论】单株蒴果数和株高对早稻茬秋芝麻的产量形成影响最大,在品种选育时应重点关注单株蒴果数及株高等与生物量积累有关的性状。赣芝Z15、赣芝14号和赣芝1505综合表现优良,是适宜早稻茬秋芝麻生产的优良品种。

关键词: 早稻茬秋芝麻 单株产量 主要农艺性状 灰色关联分析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努比亚山羊肉品质、血清指标和器官发育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山羊肉品质、血清指标和器官发育的影响,将体重相近、健康的4月龄努比亚黑山羊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羊.试验组山羊分别饲喂低精粗比(40:60,L)、中精粗比(50:50,M)和高精粗比(60:40,H)全混合日粮,试验为期70 d.结果表明:1)不同精粗比日粮对整个试验期山羊的体尺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2)正试期第14天,H组山羊血清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活性显著低于L组(P<0.05);正试期第56天,H组山羊血清AST/ALT值显著高于L组(P<0.05),但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则相反.3)H组山羊肌肉失水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但肌肉pH则相反;M组肌肉红度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各组间其他项目无显著性差异(P>0.05).4)L组山羊的瘤胃重量、肝脏重量和肝脏指数显著高于H组(P<0.05),而肺指数则相反;M组山羊网胃重量、网胃指数、瓣胃重量、瓣胃指数和皱胃指数著高于L组(P<0.05),而脾脏重量和脾脏指数则相反.5)L组山羊十二指肠绒毛高度、VH/CD和空肠VH/CD显著高于H组(P<0.05),而空肠的隐窝深度则相反;M组山羊回肠绒毛高度和VH/CD显著高于H组(P<0.05).综上所述,低精粗比日粮能够促进努比亚山羊胃肠道发育,高精粗比日粮能够提高山羊肉品质.从本试验结果来看,采用低精粗比(40:60)日粮对努比亚山羊进行育肥较好.

关键词: 山羊 肉品质 血液生化指标 器官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基于江西省调查数据

江苏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江西省253户农户和134家农业企业调查问卷数据,从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分析了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农村造成的负面影响.为保障农村生活的正常有序开展,确保农业生产正常有序进行,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农村造成的影响,提出以下应对措施:统筹抓好打赢疫情防控战与"三农"领域重点工作;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管控"人流"的同时,因应自然规律、市场规律放松"物流";广泛开展网上在线技术指导和政策宣讲,避免正常的春耕生产受到过度影响;加快科研应急研发,尽早摸清疫情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潜在影响;加大主要农产品储备调节力度,预防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大起大落;缓解禽类养殖企业产品积压滞销压力,保护禽类产品产能;预防早稻播种面积大幅下降,稳住农民种粮信心.

关键词: 新冠肺炎 农业农村 政策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双季稻氮素监测诊断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基于光谱仪的江西双季稻氮素监测诊断模型,可指导氮肥精确施用,达到双季稻丰产、提质、增效的目的。本研究开展了不同早、晚稻品种与氮素水平的小区试验,采用GreenSeeker光谱仪和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CGMD)于分蘖期和拔节期测定了早、晚稻冠层光谱植被指数和植株氮积累量,建立了双季稻植株氮积累量光谱监测模型,并采用独立的田间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利用双季稻丰产栽培经验及建立的氮素光谱诊断模型,对双季稻分蘖肥和穗肥施氮量进行定量推荐。结果表明:双季稻氮肥施用关键期(分蘖期和拔节期)基于两种光谱仪的光谱植被指数与植株氮积累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分蘖期和拔节期的模型预测效果比生长前期模型好。基于GreenSeeker光谱仪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_((780,660)))的指数方程可较好地预测植株氮积累量,模型决定系数(R~2)为0.92~0.94,模型检验的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和相关系数(r)分别为3.09~5.96 kg·hm~(-2)、5.8%~18.5%和0.92~0.98;基于CGMD光谱仪的差值植被指数(DVI_((810,720)))的线性方程可较好地预测植株氮积累量,R~2为0.90~0.93,模型检验的RMSE、RRMSE和r分别为3.71~6.33 kg·hm~(-2)、11.7%~14.3%和0.93~0.96。基于CGMD光谱仪的模型推荐的施氮量高于基于GreenSeeker光谱仪的模型推荐的施氮量;模型生成的精确施氮方案较传统农户方案减少施氮量5.5 kg·hm~(-2),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0.8%,纯收益提高128元·hm~(-2)。用双季稻氮素光谱诊断方法指导施肥能在增产的同时,降低成本,增加纯收益,对科学指导双季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光谱仪 双季稻 植被指数 监测诊断 植株氮积累量 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隆两优丝占

杂交水稻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隆两优丝占是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江西科为农作物研究所利用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两系不育系隆科638S与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强恢复系丝占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分蘖力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米质优、耐肥抗倒、适应性广,2018年9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隆两优丝占 高产 优质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壮秧影响不同节氮水平下早稻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培育壮秧和施用分蘖肥是促进水稻早发的重要措施,但增施分蘖肥易导致水稻无效分蘖增加和氮素流失。研究双季稻区早稻壮秧和分蘖肥节氮条件下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特性,以期为早稻节氮控污和丰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超级杂交早稻‘淦鑫203’为材料,采用壮苗育秧(状秧)和普通育秧(普秧)两种方式培育秧苗。于2014—2015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壮秧常规施氮(VS+100%N)、节氮10%(VS–10%N)、节氮20%(VS–20%N)、节氮30%(VS–30%N) 4个处理,以普秧常规施氮(NS+100%N)处理和不施氮空白(NS+0N)处理分别作对照,共6个处理。减施的氮肥均在分蘖肥中扣除,除不施氮对照外,各处理基肥氮(72 kg/hm~2)和穗肥氮(54 kg/hm~2)均保持不变。分析早稻拔节期、齐穗期和成熟期SPAD值、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各器官氮素含量,并测定成熟期水稻产量及其构成,明确了植株总氮积累量、氮素转运量、氮表观转运率、氮素利用效率等。【结果】与NS+100%N处理相比,壮秧条件下分蘖肥节氮10%~30%对叶片SPAD值和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但壮秧能促进分蘖发生和成穗,在生育中后期可逐渐弥补分蘖肥节氮对分蘖期干物质积累的不利影响,成熟期VS–10%N和VS–20%N处理干物质积累量较对照NS+100%N增加,产量分别增加了8.5%和1.5%;VS–30%N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则呈下降趋势。同时,壮秧有利于提高早稻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各器官氮含量和氮积累量,与NS+100%N处理相比,VS+100%N处理成熟期氮素积累量显著增加了6.9%,VS–10%N和VS–20%N处理无显著变化,VS–30%N处理显著下降了9.7%。壮秧处理氮素回收率和氮素农学效率较NS+100%N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12.1%~22.4%和9.9%~24.7%(P <0.05)。【结论】双季稻区早稻壮秧可以促进分蘖早发,提高叶片的干物质生产能力和氮代谢性能,弥补分蘖肥减氮后对水稻前期生长的不利影响,提高后期的干物质生产量和氮运转量。通过培育壮秧,分蘖肥减施总施氮量的20%以内,早稻产量不会下降,可实现水稻的节氮、丰产和节本栽培,有利于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和减少氮素流失对环境的污染。

关键词: 早稻 壮秧 产量 节氮水平 氮素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