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缓释肥侧位深施及用量对油菜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红壤稻田直播油菜缓释肥(N-P2O5-K2O:25-7-8)侧位深施效果及适宜用量,该研究连续2 a在两熟制和三熟制2种种植模式下开展缓释肥侧位深施效果对比试验(设置不施肥、土表撒施和侧位深施3个施肥方式)和施用量试验(设置0、300、450、600、750和900 kg/hm2共6个施肥水平),研究缓释肥侧位深施及不同用量对油菜产量形成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方式对红壤稻田油菜产量形成和肥料利用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且对两熟制油菜影响更为显著.相比传统土表撒施,侧位深施显著促进了油菜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提高(P<0.05).缓释肥侧位深施明显提高了各时期油菜干物质量,尤其是显著增加了初花期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P<0.05),促进了花后根部与地上部干物质同步增长;促进了根系对N、P、K的吸收,提高了油菜产量和肥料利用率.菜籽产量与缓释肥用量呈线性加平台关系,适宜施肥量可保证较大的收获密度,并协同产生较多的每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从而提高籽粒产量、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两熟制和三熟制油菜缓释肥侧位深施的适宜用量分别为715.39和586.39 kg/hm2,产量潜力可分别达2438.94和1708.22 kg/hm2.研究表明,侧位深施适量缓释肥可显著提高红壤稻田直播油菜生产力,建议结合机械化种植因地制宜推广应用.
关键词: 机械化 作物 产量 缓释肥 侧深施肥 直播油菜 肥料利用效率


镉污染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差异性分析
《环境工程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萍乡市2 hm2 Cd污染稻田中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和酶活性的空间差异性及相关性特征.结果表明:糙米Cd变异系数大于土壤有效态Cd和总Cd,且晚稻变异性大于早稻,属于中等变异性.土壤pH和容重变异系数较小,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速效钾、有效磷和碱解氮变异系数为22.82% ~35.60%,属于中等变异性;除过氧化氢酶变异性较小外,土壤酶活性、机械组成和微团聚体变异系数为10.54% ~38.21%,属于中等变异性;土壤微生物(52.59% ~84.64%)变异性较强,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砂粒、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与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黏粒、有效磷、速效钾、真菌和脲酶具有较强的负相关;而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黏粒、有效磷、速效钾、真菌和脲酶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发现:pH、有机质、容重、速效钾和碱解氮是土壤理化性质的关键因子.
关键词: Cd污染 稻田 土壤理化性质 微生物 酶活性 空间变异性


低温环境下水稻种子活力QTL鉴定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提高水稻芽期低温抗性,发掘低温环境下水稻种子活力相关基因,可为培育抗冷品种提供新的基因和种质资源.[方法]以耐冷型粳稻龙稻5号和冷敏感型籼稻中优早8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s)群体为试验材料,鉴定自然和人工低温环境下种子活力相关的QTL.[结果]不同低温胁迫环境下,龙稻5号种子具有较强的活力,中优早8种子的发芽率均显著低于龙稻5号;群体中不同株系低温发芽率存在较大差异,籼粳属性影响水稻种子低温环境下发芽率,但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共检测到10个控制低温环境下种子活力相关的QTL,自然和人工低温胁迫环境下各检测到5个相关的QTL,分布于第2、3、7、8、11和12号染色体上,3个QTL在不同环境下共性表达;共检测到17对上位性互作位点,第1、2、3和12号染色体区域上位性效应明显,加性效应QTL qLTGN2和qLTG12参与上位性互作.[结论]自然和人工低温胁迫环境下种子活力表型和QTL有较好的重复性,稳定表达的QTL qLTG8、qLTG11和qLTG12对低温环境下发芽率具有明显的调控效应,且上位性互作也是调控水稻芽期耐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努比亚山羊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
《草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努比亚山羊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将36只健康、体重相近的努比亚母羊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羊。每组试验羊分别饲喂精粗比为40∶60 (L)、50∶50 (M)和60∶40 (H)的全混合日粮,试验为期70 d。结果表明:1) 3组共产生1 901个OTU (操作分类单元,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其中共有OTU为1 348个,占总OTU数量的70.91%。L组的OTU数量显著高于H组(P <0.05),OTU数量随日粮精粗比升高呈下降趋势。2) Chao指数和Ace指数均随日粮精粗比升高呈下降趋势,其中L组的Ace指数显著高于H组(P <0.05),而各试验组的香农指数和辛普森指数均无显著差异。3)通过聚类树分析,L组和H组的瘤胃菌群结构较近。4)在门水平上,L组的迷踪菌门(Elusimicrobia)、黏胶球型菌门(Lentisphaerae)、 TM7、蓝藻菌门(Cyanophyta)、螺旋体门(Spirochaetes)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H组(P <0.05),而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相对丰度则相反;L组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M组(P <0.05)。5)在属水平上,L组的vadinCA11和Sphaerochaet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H组(P <0.05),而新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和甲烷微球菌属(Methanimicrococcus)相对丰度则相反。6)在种水平上,M组的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 D168、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反刍兽新月单胞菌(Selenomonas ruminantium)和栖瘤胃普雷沃菌(Prevotella ruminicol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L组(P <0.01或P <0.05),而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相对丰度则相反。综上,日粮不同精粗比日粮能够影响山羊瘤胃细菌菌群结构,进而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关键词: 营养水平 粗饲料 精饲料 全混合日粮 纤维降解菌 蛋白降解菌 瘤胃发酵


基于RGB颜色空间的早稻氮素营养监测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双季稻区水稻过量施肥带来环境污染和成本提高问题,设计不同品种氮肥梯度大田试验,应用数码相机获取早稻冠层数字图像,研究不同色彩参数及早稻氮素营养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以期确立双季早稻氮素营养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同一氮肥处理下图像色彩参数差异不大;拔节期数字图像参数对氮素营养指标敏感;模型构建结果显示,图像参数INT与水稻氮素营养指标构建的模型决定系数(R2)最大,模型预测效果最佳,R2分别为0.895 7和0.924 7;进一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BP神经网络分析法进行预测,预测效果均较好。对预测结果进行检验,发现品种对于模型的构建影响不大,以BP神经网络分析法构建的叶片氮浓度(LNC)模型和以INT为敏感色彩参数构建的叶片氮积累量(LNA)回归模型效果最优,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则效果不佳。早稻冠层RGB颜色空间敏感参数与氮素营养指标间相关性较好,可以实现氮素营养的无损监测诊断。


广东紫珠提取物对母猪繁殖性能、免疫、抗氧化功能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体质量、胎次和预产期相近的妊娠母猪50头,随机分成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100、150和200 mg/kg广东紫珠提取物的试验饲粮,试验周期从母猪妊娠第30天开始至产后第25天结束,研究饲粮中添加广东紫珠提取物对母猪繁殖性能、免疫和抗氧化性能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50和100 mg/kg组仔猪初生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0和150 mg/kg组的仔猪初生窝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50 mg/kg组仔猪断奶体质量及断奶窝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添加广东紫珠提取物可不同程度提高母猪孕中期、分娩时和断奶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血清丙二醛含量;3)添加广东紫珠提取物可不同程度降低母猪孕中期、分娩时和断奶时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炎症细胞因子水平;4)添加广东紫珠提取物可显著增加母猪肠道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细菌数量,添加100 mg/kg及以上的广东紫珠提取物可降低大肠埃希菌和产气荚膜梭菌数量(P<0.05);5)通过建立二次回归曲线,得出母猪饲粮中广东紫珠提取物最适添加量为121~165 mg/kg.综上所述,母猪饲粮中添加121~165 mg/kg广东紫珠提取物可改善母猪的繁殖性能,提高母猪血清抗氧化水平,缓解母猪产后炎症反应,优化母猪肠道菌群结构.
关键词: 广东紫珠提取物 母猪 繁殖性能 免疫功能 抗氧化性能 肠道微生物


不同辣椒材料对疫病的抗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20 CSCD
摘要:为筛选抗性种质资源,进行抗性品种选育和推广种植,利用苗期游动孢子灌根法对206份江西省地方辣椒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并初步分析不同时期材料的发病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材料间的抗病性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无论是病株率还是病情指数均有显著差异性,病株率在0~30.0%、30.1%~70.0%、70.1%~100%之间的材料分别为21、32、153份,占供试材料的10.19%、15.53%、74.27%;表现为高抗、抗病、中抗和感病的材料分别有15、17、23、151份,占供试材料的7.28%、8.25%、11.17%和73.30%;鉴定出的'赣椒18号''、赣椒35号'、C047、WY38、CM334和A204等15份高抗材料是很好的抗疫病资源.分析供试材料在2次调查结果中的发病情况可知,材料间的发病速度(侵入和扩展)存在显著差异性.


兴国灰鹅及其与扬州鹅杂交后代生产性能比较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旨在比较兴国灰鹅及兴国灰鹅与扬州鹅杂交后代鹅的生产性能,为优质灰鹅杂交配套组合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兴国灰鹅为父本,扬州鹅为母本,比较分析兴国灰鹅与杂交F1代鹅一个产蛋周期的产蛋性能,测定兴国灰鹅与杂交F2代鹅0~70日龄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用性能.[结果](1)杂交F1代鹅平均产蛋数比兴国灰鹅高20枚,孵化率比兴国灰鹅提高了20%以上.(2)杂交F2代鹅平均料肉比低于兴国灰鹅.(3)兴国灰鹅公、母鹅腹脂率显著高于杂交F2代鹅(P<0.05),兴国灰鹅公鹅胸肌率显著高于杂交F2代鹅(P<0.01).(4)兴国灰鹅与F2代鹅胸、腿肌pH值、肉色亮度(L*)和黄度(b*)、水分、粗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兴国灰鹅公鹅胸肌及公、母鹅腿肌失水率均显著大于F2代鹅(P<0.05).F2代鹅的胸、腿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兴国灰鹅(P<0.05).(5)兴国灰鹅与F2代鹅肌肉中总氨基酸、必须氨基酸和非必须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兴国灰鹅公鹅胸肌中的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F2代鹅(P<0.05),但腿肌中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F2代鹅(P<0.05).(6)兴国灰鹅与F2代鹅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兴国灰鹅肌肉中亚麻酸含量显著低于杂交F2代鹅.[结论]兴国灰鹅与扬州鹅级进杂交F2代鹅既发挥了扬州鹅产蛋性能优良的特性,又基本上保持了兴国灰鹅的优良肉质特性.
关键词: 兴国灰鹅 扬州鹅 杂交利用 繁殖性能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肉品质


不同水温对黑斑蛙胚胎发育的影响
《水产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同一批发育至15期的黑斑蛙卵块分成含100粒卵的小卵块,随机放入18个50 cm×30 cm×44 cm玻璃缸中,用木框棉网托举在水面下约1 cm处,光周期为12L:12D,在水温18、21、24、27、30、33℃下孵化,每个梯度3个平行,测定其孵化率、25期的成活率、体质量、体长、尾长、体宽,记录各试验组胚胎发育阶段和对应发育时间,分析不同水温对各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在试验水温范围内,水温对黑斑蛙的孵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水温升高,25期成活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4~27℃成活率高于82.42%.25期黑斑蛙的体质量随水温升高而升高;体长、体宽、尾长随着温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30℃时有最大值.随着水温的升高,黑斑蛙胚胎的发育速度逐渐加快.在33℃下,由15期发育至19期和25期分别需10 h和60 h,而在18℃下则需48 h和204 h.试验结果表明,黑斑蛙胚胎发育的适宜水温为2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