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芦笋茎枯病抗性鉴定方法的建立及芦笋抗病种质资源的筛选
《植物病理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inne)又称石刁柏,由于其营养价值高,并能润肺、镇咳、祛痰,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药理功能,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年来,随着芦笋市场与栽培面积的扩大,在生产上病害的发生也逐年增加,尤其茎枯病的严重发生已严重影响了芦笋的产量与质量。芦笋茎枯病病
江西省水稻主要品种抗瘟基因型的推导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22个稻瘟病菌鉴别菌株,采用离体叶段接种,测定江西省211个水稻品种的抗瘟基因型。根据试验结果的推导,供试品种分别含有1~6个不等的抗瘟基因,共分为30个类群。其中含1,2和3个基因的品种数分别为130,41和29个,所占比例分别为61.61%,19.43%和13.74%;而含4~6个基因的品种数总共11个,所占比例为5.21%。表明江西省绝大多数水稻品种,含1~3个抗瘟基因。211个品种总共推导出18个抗瘟基因,从基因出现的频率来看,频率大于5%的基因有9个,分别是Pi-sh、Pi-km、Pi-ta2、Pi-9、Pi-5、Pi-z、Pi-3、Pi-1、Pi-kh,其中又以Pi-kh频率最高,为62.09%;Pi-ta、Pi-kp、Pi-12、Pi-zt、Pi-b、Pi-7、Pi-20、Pi-11、Pi-z5 9个抗瘟基因出现频率均在5%以下;此外,Pi-a、Pi-k、Pi-ks、Pi-19、Pi-i、Pi-t 6个抗瘟基因型在供试水稻品种中均未检测到,这些结果为江西省水稻抗瘟品种的选用及合理布局提供了依据。
江西省水稻种质资源对纹枯病的抗性评价
《中国稻米 》 2011
摘要:利用C30、、E67、GD118、YN7和YN3等5个水稻纹枯病鉴别菌株在苗期对322份江西水稻种质资源对纹枯病抗性进行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对5个鉴别菌株均表现高抗或抗病的有兴国寸谷糯、南城麻壳红、湘矮早10号、二禾红、小站红米稻、47601(韩国)和晚油红8个品种,平均病级分别为2.34、1.97、2.46、1.73、2.04、1.89、2.46和2.53,系统观察还发现G珍籼97B、湘恢91269与Rocca 3个品种比对照高感品种Lemont更感病。本文对国内水稻纹枯病鉴别体系中鉴别菌株和鉴别品种的选择进行了讨论。
辣椒疫霉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测定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江西省不同地区108株辣椒疫霉病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其结果表明,EC50值为0.189 0~0.741 3μg/mL,平均EC50为(0.418 3±0.012 0)μg/mL,最不敏感菌株是最敏感菌株的3.92倍。108株菌株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分布呈单峰曲线,未出现抗药性病原菌亚群体。根据总体平均值,其中吉水、南昌、上犹、崇义、九江、宜丰、乐平相对来说,其敏感性较差。平均EC50值最低的菌株来自吉安,为0.282 4μg/mL,分布范围为0.245 8~0.320 8μg/mL,平均EC50值最高的菌株来自九江,为0.472 1μg/mL,分布范围为0.331 1~0.545 1μg/mL。来自永丰的菌株,虽然平均EC50较低,但其最高EC50值为最低的2.43倍;来自上犹、宜丰、乐平的菌株其最高EC50值分别为最低的3.35、2.96、2.44倍,说明同一地区的菌株其抗药性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2009~2010年婺源县主栽早稻品种稻瘟病的抗性监测
《江西农业学报 》 2011
摘要:婺源县为江西省稻瘟病的常发区和重发区。2009~2010年分3批播种(间隔期5 d),评估婺源县9个主栽早稻品种对水稻稻瘟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两年中,株两优02和株两优09对叶瘟的抗性均保持中抗,陆两优996、淦鑫203、T优898和春光1号为中感,抗性改变的品种有3个,其中金优463由中抗变为高感,金优458和先农37号均由感病变为高感。两年中,株两优02、淦鑫203和株两优09对穗瘟的抗性均保持中抗以上,陆两优996、T优898为中感,春光1号为高感,抗性改变的品种有3个,其中金优463由中感变为高感,金优458和先农37号均由感病变为高感。在以上9个品种中,只有株两优09和株两优02对叶瘟和穗瘟的抗性两年中均保持在中抗以上。
小麦冠腐病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FPCS3096菌株产孢条件的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真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冠腐病是澳大利亚小麦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为进行病害抗性鉴定和筛选抗病种质资源,需制备大量的病菌分生孢子。本试验以强致病性菌株FPCS3096为材料,开展了该菌株产孢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6种培养基中,以1/2 PDA产孢量最大;在营养生长阶段,在菌丝长满平板后(28℃下需培养6~7 d),延长培养时间(即继续培养),大大促进了后期的产孢,培养12 d的产孢量是培养6 d的4倍,而且在这一阶段,暗培养促进了产孢,连续暗培养的产孢数是连续光培养产孢数的2倍多。试验同时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培养皿内培养基的重量或平板培养基的厚度对产孢有很大的影响,量越多,产孢量越大,当培养基的重量比为2倍多时,产孢的数量比为7~10倍。与本实验室以前采用的在PDA培养基上培养、然后光照产孢的技术相比,现有的技术将产孢数量提高了20~50倍。
关键词: 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 营养生长阶段 暗培养 产孢
2009年江西省主推早稻品种穗瘟抗性的评估
《江西农业学报 》 2010
摘要:利用稻瘟病菌8个强致病力单孢菌株,测定了2009年江西省主推早稻品种离体穗颈节段对稻瘟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株两优02对穗瘟的抗性最好,平均病级为0.13,测定为抗病品种;株两优09、T优898、金优463与淦鑫203的平均病级分别为1.25、1.63、2.88和3.00,中抗稻瘟病;陆两优996、春光1号和金优71的平均病级分别为3.88、4.13、4.75,中感稻瘟病;先农37与金优458的平均病级分别为5.25、6.0,测定为感病品种;对照品种丽江新团黑谷发病最重,其病级为8.50,属于高感稻瘟病品种。上述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在今后特别是2010年的农业生产中验证。
不同生态环境下2009年江西省主栽早稻品种稻瘟病的发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全省5个生态环境不同的试验点,采用分3批播种(间隔期5 d),评估全省10个主栽早稻品种及各地4~7个自选品种对水稻稻瘟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环境下稻瘟病的发生差异很大。根据3个试验点获得的有效数据统计,对叶瘟表现中抗的品种有金优463、株两优02和株两优09,其平均病叶率分别为0.27%、0.34%和0.30%;对穗瘟表现为抗病的品种有株两优09和淦鑫203,其平均病穗率分别为0.41%和0.89%,表现为中抗的品种有陆两优996、株两优02、T优898、金优463,平均病穗率分别为1.76%、1.76%、2.29%和3.37%。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采用分批播种法能有效地甄别水稻品种的避病性,为翌年抗瘟品种的选用及合理布局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