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595条记录
江西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调查研究

农学学报 2020

摘要:为研究江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产业链延伸及关键瓶颈问题,在调研江西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及相关典型案例基础上,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历史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认为,江西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还比较严峻,总体利用方式粗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综合效益低。具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视和认识不够,扶持激励机制不健全;源头有害成分控制不严,后端资源化利用压力大;技术配套和装备落后,转化推广乏力;收集贮运体系不健全,产业基础薄弱。在上述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即统筹规划,抓好资源化利用顶层设计;激励补偿,加强政策支持;市场运作,推动资源化利用产业化;突出重点,完善收集贮运体系;科研攻关,推动产学研协作。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资源化 调查 问题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稻优质丰产协同栽培技术策略

江西农业学报 2020

摘要:针对水稻栽培技术中高产与优质不协同的难题,分析了影响水稻产量和米质形成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质稻优质丰产协同栽培概念,并分析了优质丰产协同栽培应抓好的3个关键环节;最后提出了优质稻优质丰产协同栽培的技术对策。

关键词: 优质稻 优质丰产协同栽培 技术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藻酸增效剂对尿素在土壤中转化及损失的调控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海藻酸增效剂对尿素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特征及其氨挥发损失的试验,研究了海藻酸增效剂对氮肥增效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海藻酸资源、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以山东潮土和安徽黄褐土为供试土壤,以海藻酸增效尿素为供试肥料,采用室内培养方法,设置不施肥(CK)、普通尿素(U)和海藻酸增效尿素(AU)3个处理,定期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酰胺态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及氨挥发量.结果表明,1)海藻酸增效剂能有效延缓土壤中尿素的水解.2)与普通尿素处理(U)相比,AU处理氨挥发总量降低3.74%~16.10%,在潮土和黄褐土上氨挥发速率分别降低11.54%~21.57%和18.18%~81.81%.3)AU处理铵态氮的峰值在潮土和黄褐土上分别出现在第5和7?d,其峰值提高了4.86%~12.02%.4)海藻酸增效剂抑制了第5~7?d内土壤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综上所述,海藻酸增效剂可以减缓尿素的水解,降低氨挥发速率和损失量,抑制培养前期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并且在不同的土壤中对氮素转化的影响效果不同,对黄褐土中氮素转化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关键词: 海藻酸增效剂 酰胺态氮 氨挥发 铵态氮 硝态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普通野生稻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是水稻(O.sativa L.)的野生近缘种,是水稻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本研究以覆盖除云南外的中国普通野生稻分布区的1777份种质资源为对象,进行抽穗期、花药长度、粒长、粒宽和粒重5个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和方差分析.结果 表明,中国普通野生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抽穗期、花药长度、粒长、粒宽和粒重的变异系数分别是6.36%、17.10%、7.32%、8.86%和15.90%,多样性指数分别是1.30、1.47、1.45、1.39和1.33.主成分分析表明第1和第2主成分主要与产量性状有关,累计贡献率达到83.31%;第3主成分主要与抽穗期有关,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约为95.46%.主成分分析结合聚类分析,发现普通野生稻群体可以分成3个类群,类群1主要来自江西和湖南,类群2主要来自于广西和广东大部分区域和福建,类群3主要来自于海南和广东南部区域的湛江市,样品的聚类关系和地理位置成正相关.以地理群为因素对5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花药长度、抽穗期和粒长变异在不同地理群间的变异占总变异的比例分别为69.09%、57.98%和77.56%,而粒宽变异所占比例为6.20%,花药长度、抽穗期和粒长变异在普通野生稻地理群间差异起决定作用.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猪生产应急技术

农村百事通 2020

摘要:我国生猪产业在遭受非洲猪瘟疫情重创后,"元气"大伤.现在新冠肺炎疫情又突然来临,对整个生猪产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生猪产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因运输问题造成原料、饲料、生猪产品进出难及员工返工难上.现在运输受阻现象已有好转,生猪养殖企业和养殖户要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在确保人员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尽快恢复生猪生产,保障生猪产品的供给.

关键词: 生猪生产 生猪产品 非洲猪瘟 生猪产业 应急技术 疫情防控 健康安全 肺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光谱的双季稻分蘖数监测模型

农业工程学报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阐明双季稻分蘖数与冠层反射高光谱间的定量关系,构建基于高光谱的双季稻分蘖数监测模型。基于不同早、晚稻品种和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于关键生育期(分蘖期、拔节期和孕穗期)测定早、晚稻分蘖数,同步使用FieldSpec HandHeld 2型高光谱仪采集早、晚稻冠层反射高光谱数据,分别利用光谱指数法和连续小波变换构建新型光谱指数和敏感小波特征对双季稻分蘖数进行监测,建立双季稻分蘖数光谱监测模型,并用独立试验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新型光谱指数和敏感小波特征对双季稻分蘖数的监测效果优于其他类型光谱参数(植被指数和"三边"参数),其中位于红边区域的小波特征db7(s9,w735)监测早稻分蘖数时表现最优,监测模型R~2为0.754,模型检验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为0.128;位于红边区域的小波特征mexh(s6,w714)监测晚稻分蘖数时表现最优,监测模型R~2为0.837,模型检验RRMSE为0.112。研究结果可为双季稻分蘖数快速无损监测和群体质量精确调控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

关键词: 双季稻 分蘖数 高光谱 小波特征 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USP18基因表达规律及其与产仔数性状 的关联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8基因(USP18)在猪不同妊娠时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关系,并分析其多态性与产仔数性状的关联性,为揭示USP18基因在猪妊娠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PCR扩增猪USP18基因编码区(CDS)序列及开展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USP18基因在梅山猪和大白猪妊娠15、26和50 d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通过体外细胞试验检测分析雌二醇和孕酮联合处理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USP18基因表达的影响,并采用PCR-RFLP和SPSS 19.0检测猪USP18基因多态性与产仔数性状的关联性.[结果]猪USP18基因CDS序列为966 bp,共编码322个氨基酸残基,编码蛋白分子量为37 kD,理论等电点(pI)为6.74;猪USP18氨基酸序列与牛USP18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2%,二者的遗传距离最近.USP18基因在妊娠15和26 d梅山猪和大白猪子宫内膜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妊娠50 d,且在妊娠26和50 d,USP18基因在梅山猪子宫内膜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在大白猪子宫内膜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P<0.05,下同).以10-10 mol/L雌二醇和10-8 mol/L孕酮联合处理子宫内膜上皮细胞,USP18基因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呈上调趋势,且显著高于激素处理前的相对表达量.在猪USP18基因CDS序列953 bp处存在1个SNP位点(T/G错义突变),其不同基因型与产仔数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经产母猪中,TG基因型母猪产活仔数最多,GG基因型母猪产活仔数最少,且差异显著.[结论]猪USP18基因在附植期子宫内膜中高水平表达,且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受雌激素和孕激素诱导,表明USP18基因在妊娠早期建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USP18基因在梅山猪和大白猪间的差异表达可能是导致梅山猪产仔数高于大白猪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USP18基因 子宫内膜 上皮细胞 妊娠 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密度矮化调控对芝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2020

摘要:研究了芝麻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矮化调控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矮壮素能有效降低芝麻株高、始蒴部位,缩短芝麻果轴长度;还能提高芝麻叶片叶绿素含量;但同时也会导致芝麻单株蒴果数、每蒴果粒数的减少,从而使芝麻产量降低.

关键词: 芝麻 密度 矮化调控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洲栽培稻垩白粒率耐热性QTL的定位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定位一个稻米垩白粒率高温耐性QTL,为外观品质育种及解析垩白粒率高温耐性的遗传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非洲栽培稻耐热品种IRGC102309(Oryza glaberrima Steud.)和籼稻品种R9311(O. sativa L. subsp. indica Kato.)为亲本构建的栽培稻种间染色体片段导入系CSIL05-23为材料构建次级分离群体,结合人工气候室模拟灌浆期高温胁迫处理,采用垩白粒率高温钝感值为评价指标,对非洲栽培稻垩白粒率高温耐性QTL进行检测。【结果】在BC_6F_2分离群体,利用单标记分析,发现第5染色体上的SSR标记RM1200与垩白粒率耐热性状极显著正相关(P=0.0005)。进一步利用BC6F3和BC6F4分离群体,采用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和复合区间作图法在水稻第5染色体上的SSR标记RM1200-RM5796区间重复检测到一个灌浆期垩白粒率耐热性QTL,命名为qHTCGR5,分别解释11.4%和17.5%表型变异。根据BC6F4分离群体的纯合重组体表型分组,利用置换作图方法将目标QTL同样定位在SSR标记RM1200-RM5796之间,遗传图距为1.3 cM,物理图距约为333.4 kb。【结论】控制垩白粒率耐热性的qHTCGR5是一个能够用于稻米外观品质育种的新QTL。

关键词: 水稻 垩白粒率 耐热性 数量性状位点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吴城大板籽瓜提纯复壮研究初报

现代园艺 2020

摘要:针对江西永修县主栽籽瓜品种吴城大板籽瓜出现种性混杂退化,瓜子商品性差的现状,选取"吉山村""荷溪村""丁山村"和"同兴村"4份籽瓜资源,采用单株套袋隔离提纯选种技术进行复壮,并对考种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综合籽瓜的产量,在"同兴村"籽瓜资源中选出最能体现品种特性,且产量较高,品质较好品种,可作为吴城大板籽瓜的生产原种.

关键词: 种性退化 吴城大板籽瓜 提纯复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