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480条记录
不同纯化方法对花生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食品与机械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冷榨花生饼为原料,经提取得到花生多糖粗液,分别采用双酶水解和DEAE-52纤维素柱层析的方法进行纯化得到花生多糖PPS-a、PPS-2组分,并研究二者的抗氧化能力。研究表明:两个组分具有一定的清除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DPPH、还原力和抗脂质过氧化能力,且其清除效果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加,其中PPS-a的抗氧化活性较PPS-2强。与VC相比,PPS-a和PPS-2的浓度大于5 mg/mL时,两种多糖对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均高于VC;从清除超氧阴离子和DPPH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方面来看,其抗氧化能力均低于VC;两种多糖的还原力最差,仅达到VC的16%左右。

关键词: 冷榨 花生 多糖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唑虫酰胺对小菜蛾的亚致死效应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唑虫酰胺对小菜蛾实验种群的亚致死效应,为小菜蛾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浸叶法确定了唑虫酰胺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亚致死剂量(LC30和LC50),研究其对小菜蛾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其体内解毒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唑虫酰胺亚致死浓度(LC30和LC50)处理后,小菜蛾幼虫体质量与蛹质量减轻,幼虫历期和蛹期明显延长,成虫寿命缩短,羽化率、单雌产卵量与卵孵化率亦均低于对照,小菜蛾3龄期幼虫体内的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亚致死浓度的唑虫酰胺对小菜蛾的种群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小菜蛾体内的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一结果可为唑虫酰胺的科学应用以及制定小菜蛾综合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小菜蛾 唑虫酰胺 亚致死效应 解毒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虫基因cry1Ab/Ac在水稻杂交转育后代中的表达效应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转入了Bt基因cry1Ab/Ac的水稻品系TT51为供体,与10个恢复系杂交。通过分子检测,并结合田间的抗虫性观察,筛选出农艺性状良好的转基因纯合株系。抗虫基因在所有的杂交组合后代中按照孟德尔规律遗传,但是不同遗传背景下的表达量有很大差异。Cry1Ab/Ac蛋白含量维持原有水平的株系对螟虫表现出良好的抗性,蛋白含量降低的株系则受到轻微的危害。纯合株系的部分农艺性状发生变异,其程度与Cry1Ab/Ac蛋白含量有关。结果为利用杂交转育培育优良抗虫水稻提供依据。

关键词: cry1Ab/Ac 转基因水稻 抗虫性 性状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灌木辣椒种质农艺性状鉴定与疫病抗性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科学评价中国灌木辣椒种质,选取有代表性的8份辣椒材料,开展了中国灌木辣椒农艺性状鉴定和疫病抗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灌木辣椒长势强,株高均在1.0 m以上,叶片阔大,花瓣白绿色;果实直立向上,单果质量在0.51~2.04 g之间,平均为1.26 g;果实辣椒素与二氢辣椒素含量之和在565.00~1821.00 mg/kg,平均为1328.33mg/kg,是一年生辣椒B9431的407倍;对疫霉菌抗性水平表现为中抗至高抗,其中,海南野生灌木辣椒H108表现高抗。基于表型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将中国灌木辣椒与一年生辣椒及美洲灌木辣椒有效区分开来。本研究结果为中国灌木辣椒优异基因的发掘和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灌木辣椒 农艺性状 疫病 抗性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耐热植酸酶对断奶仔猪钙磷代谢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低磷饲粮中添加新型耐热植酸酶替代一部分磷酸氢钙对断奶仔猪钙磷代谢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用256头遗传背景相同、初始体重为(8.37±0.97)kg的30日龄断奶仔猪,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6头仔猪。4个处理分别饲喂基础饲粮、低磷饲粮、低磷饲粮基础上添加500 U/kg新型耐热植酸酶和低磷饲粮基础上添加1 000 U/kg新型耐热植酸酶的试验饲粮。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1)各处理之间血清钙、磷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添加有新型耐热植酸酶的试验组仔猪血清钙、磷含量有升高的趋势。2)在低磷饲粮中添加500、1 000 U/kg新型耐热植酸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蹄骨灰分率和钙、磷含量,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3)将仔猪趾骨制成骨骼切片后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500、1 000 U/kg新型耐热植酸酶添加组趾骨骨密质较基础饲粮组和低磷饲粮组厚,骨松质较基础饲粮组和低磷饲粮组密集。4)基础饲粮组和新型耐热植酸酶添加组的钙、磷、能量及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低磷饲粮组(P<0.05)。由此可知,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新型耐热植酸酶替代部分无机磷,能有效促进仔猪机体对饲粮中钙、磷的代谢,并显著提高饲粮中部分养分的表观消化率。综合各项指标,1 000 U/kg的新型耐热型植酸酶能起到更好的替代无机磷的作用。

关键词: 新型耐热植酸酶 仔猪 钙磷代谢 表观消化率

稻草与苜蓿组合对山羊能量消化代谢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9只体况良好,体质量相近(41.3±1.2)kg的成都麻羊半同胞羯羊,随机分成3组,饲以稻草基础日粮,分别补饲25%(MSL25)、50%(MSL50)与75%(MSL75)的苜蓿(MSL),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研究稻草补饲苜蓿对山羊能量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为:总能(GE)的消化率与代谢率自高到低的排序均为MSL75、MSL50、MSL25,其相应值消化率分别为58.92%,54.48%,51.12%;代谢率分别为48.42%,44.87%,41.58%,除MSL75与MSL25差异显著(P<0.05)外,其余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DE转化为ME的效率自高到低的排序为MSL50(82.36%)、MSL75(82.18%)、MSL25(81.3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的结论为:山羊稻草基础日粮补饲50%MSL的能量利用效率最佳,表现出明显的组合效应。

关键词: 稻草 补饲苜蓿 能量 消化代谢 组合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芦笋茎枯病菌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再生

植物保护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原生质体的制备是真菌遗传转化的基础,为了解芦笋茎枯病菌Phomopsis asparagi的遗传转化体系,以芦笋茎枯病菌Pa1100为供试菌株,研究了细胞壁裂解酶、酶解时间、稳渗剂等对芦笋茎枯病菌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及稳渗剂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可制备芦笋茎枯病菌原生质体较为适宜的条件是:CM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分生孢子3 d,以1.5%裂解酶、1%崩溃酶和1.5%蜗牛酶为组合酶解液,33℃水浴酶解4.5 h,以PBS(pH 6.98)与1 mol/L MgSO4混合液为酶解稳渗剂。含0.6 mol/L蔗糖的PDA培养基较适合于芦笋茎枯病菌原生质体的再生。

关键词: 芦笋茎枯病菌 原生质体 制备 再生

Bt水稻对褐飞虱及其二种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转cry1Ab/Ac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HH1)对非靶标害虫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及其2种天敌(蜘蛛和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种群发生动态的影响。【方法】试验分HH1处理组、亲本明恢63(MH63)组2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块试验田,定期调查不同处理田块内的褐飞虱及其2种天敌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的数量。【结果】转基因水稻HH1对褐飞虱、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的种群动态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整个水稻生育期的试验结果显示,与亲本对照水稻MH63相比,转基因抗虫水稻HH1对上述3种非靶标昆虫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转cry1Ab/Ac基因水稻HH1的种植不会对褐飞虱及蜘蛛、黑肩绿盲蝽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 褐飞虱 转Bt水稻 蜘蛛 黑肩绿盲蝽 种群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维生素D_3对丝毛乌鸡组织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18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D3对丝毛乌鸡组织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试验选用120只丝毛乌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对照处理饲喂基础饲粮,各试验处理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800、1 600、3 200和6 400 IU/kg维生素D3的试验饲粮。常规笼养6周。采集胸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法氏囊,检测IL-2和IL-18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6 400 IU/kg的维生素D3上调了IL-2基因在十二指肠、法氏囊和盲肠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而未见其在胸腺、空肠和回肠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上调;6 400 IU/kg的维生素D3上调了IL-18基因在丝毛乌鸡胸腺、回肠、盲肠和法氏囊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提示,饲粮维生素D3添加水平与丝毛乌鸡体内IL-2和IL-18基因相对表达量相关,但作用存在组织差异。

关键词: 丝毛乌鸡 维生素D 3 白细胞介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胁迫对孕穗期水稻叶片内源激素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淦鑫203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低温条件下水稻孕穗期叶片中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3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水稻叶片生长活力下降,其内源激素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即IAA、GA3的含量下降,ABA的含量升高。随着低温胁迫程度的加剧,叶片内部内源激素的变化越来越显著。随着恢复生长时间的延长,IAA、GA3含量呈现逐渐升高变化趋势;ABA含量呈现逐渐降低变化趋势。

关键词: 水稻 低温胁迫 内源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