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东乡野生稻与栽培稻正反交种间杂种F_1的雄配子发生与发育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罗向东 1 ; 戴亮芳 1 ; 万勇 2 ; 胡标林 2 ; 李佛生 3 ;

作者机构: 1.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2.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3.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种间杂种;减数分裂;亲缘关系

期刊名称: 植物学报

ISSN: 1674-3466

年卷期: 2011 年 46 卷 04 期

页码: 407-41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该文以东乡野生稻与栽培稻(美国光壳稻P1003)的正反交种间杂种F1(正交为光壳稻P1003×东乡野生稻;反交为东乡野生稻×光壳稻P1003)为试材,研究其各个减数分裂时期的染色体行为特征、染色体交换重组及雄配子发育特点。结果表明:正反交杂种F1花粉母细胞细胞核减数分裂的同步性较高,细胞质为连续型胞质分裂类型。在细胞核分裂的过程中,核仁在前期I到中期I逐渐消失。染色体在前期I到中期I逐渐收缩,变得更加清晰可见。在终变期和中期I,90.54%以上的花粉母细胞能形成12个二价体(含少数棒状二价体和8字型二价体),部分花粉母细胞(正交9.46%,反交7.65%)出现少量的单价体、三价体和四价体。后期I观察到1.27%–1.35%的花粉母细胞含有1至数条落后染色体。最终有92.6%–94.8%的小孢子能发育成形态正常、染色能力强的成熟花粉粒。另外,在正交杂种F1的粗线期中存在2个核仁,而反交杂种F1及其双亲的粗线期只有1个核仁。这些研究结果可为作物品种改良、种质资源创新以及种间亲缘关系研究提供细胞学证据。

  • 相关文献

[1]应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东乡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初探. ^A谢建坤^B1^D1%^A陈大洲^B2^D1%^A肖叶青^B3^D1%^A罗世友^B4^D1%^A郑康乐^B5^D2%^A庄杰云^B6^D3. 2004

[2]辣椒C.frutescens×C.chinense种间杂种的获得与鉴定. 陈学军,周坤华,方荣,缪南生,王长林. 2012

[3]辣椒种间杂种的表型鉴定及SRAP分析. 陈学军,方荣,周坤华,缪南生. 2011

[4]东乡野生稻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进展. 陈大洲,张巴克,熊文华. 2008

[5]东乡野生稻根系抗氧化系统对冷胁迫的反应. 张成良,杨军,陈大洲,肖叶青. 2009

[6]东乡野生稻渐渗系基因组结构变化及多样性分析. 邓晓娟,罗向东,谢建坤,万勇,胡标林,曹娟芳,戴亮芳. 2012

[7]东乡野生稻耐冷片断导入系基因表达谱的比较分析. 陈明亮,章禄标,胡兰香,吴小燕,陈红萍,肖叶青. 2016

[8]东乡野生稻苗期根系形态性状耐冷性遗传分析. 张成良,陈大洲,肖叶青. 2010

[9]应用东乡野生稻回交重组自交系分析水稻耐低氮产量相关性状QTL. 吴婷,李霞,黄得润,黄凤林,肖宇龙,胡标林. 2020

[10]稻米中7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QTL分析. 胡标林,黄得润,樊叶杨,朱玉君,王琳琳,马欢,庄杰云. 2013

[11]东乡野生稻重要耐逆性状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邱在辉,胡标林,肖叶青,李霞,彭志勤,万勇. 2017

[12]东乡野生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应用. 张金伟,李霞,万勇,胡标林,谢建坤. 2011

[13]东乡野生稻核基因组SSLP分析. 谢建坤,陈大洲,肖叶青,罗世友,郑康乐,庄杰云. 2003

[14]原、异位保存东乡野生稻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研究. 余丽琴,徐巧玲,邱兵余,熊玉珍,饶淑芳. 2007

[15]濒危东乡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及其生态保护学研究进展. 胡标林,万勇,邬磊,李霞,张金伟,罗向东,谢建坤. 2011

[16]东乡野生稻BILs群体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及其遗传分析. 胡标林,扬平,万勇,李霞,罗世友,罗向东,谢建坤. 2013

[17]东乡野生稻群体植株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 邱兵余,熊玉珍,余丽琴,胡标林,张铮,谢建坤. 2006

[18]东乡野生稻耐冷性生理研究Ⅰ——不同生育期相关生理指标变化规律(英文). 徐梅珍,刘晓,余丽琴,刘世强,曾黎明,陈蓉蓉,王义华. 2010

[19]东乡野生稻BIL群体孕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付学琴,贺浩华,文飘,罗向东,胡标林,谢建坤. 2012

[20]东乡野生稻苗期耐冷性的遗传分析. 简水溶,万勇,罗向东,方军,储成才,谢建坤.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