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甘蓝型油菜每角果粒数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肖小军 1 ; 陈明 2 ; 韩德鹏 2 ; 余跑兰 2 ; 郑伟 2 ; 肖国滨 2 ; 周庆红 1 ; 周会汶 3 ;

作者机构: 1.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2.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江西省红壤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九江学院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每角果粒数;SNP位点;同源基因

期刊名称: 生物技术通报

ISSN: 1002-5464

年卷期: 2023 年 003 期

页码: 143-15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挖掘甘蓝型油菜每角果粒数显著关联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及相关候选基因。本研究以300份甘蓝型油菜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对甘蓝油菜每角果粒数进行一年两地表型考察,并结合该群体前期开发的201 817个SNPs标记,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和混合线性模型(MLM)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此外,对性状显著关联SNP位点两侧100 kb区域内相关候选基因进行功能预测。300份甘蓝型油菜每角果粒数在两地均表现出广泛的表型变异,筛选出2份每角果粒数较多的油菜种质资源。基于GLM模型检测到39个与油菜每角果粒数显著关联SNPs,采用MLM分析发现,两地共检测到的3个每角果粒数显著关联SNPs位点均在GLM检测到。8个位点附近找到CIK,ERF022和EDE1等19个拟南芥已报道角果籽粒发育相关的同源基因。研究结果有助于解析甘蓝型油菜每角果粒数的遗传基础,为研究每角果粒数的调控机制、指导每角果粒数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油菜种子硫苷含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周会汶,吴兰花,韩德鹏,郑伟,余跑兰,吴杨,肖小军. 2024

[2]甘蓝型油菜极早熟种质资源分析及遗传改良. 陈伦林,邹晓芬,李书宇,邹小云,熊洁,张建模,宋来强. 2013

[3]甘蓝型油菜叶缘裂刻性状特征及其遗传分析. 涂玉琴,孙建,戴兴临,汤洁,涂伟凤,邵华强. 2013

[4]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胚状体长期保存技术. 李书宇,陈伦林,邹晓芬,熊洁,张建模,宋来强. 2013

[5]不同甘蓝型油菜基因型氮营养效率差异的研究. 邹小云,熊洁,宋来强,邹晓芬,陈伦林,李书宇,官春云. 2015

[6]基于SLAF-seq技术鉴定甘蓝型油菜叶缘裂刻性状候选基因. 涂玉琴,张洋,辛佳佳,涂伟凤,汤洁,戴兴临. 2019

[7]甘蓝型油菜与蔊菜远缘杂交后代抗旱性鉴定及综合评价. 熊任香,涂伟凤,涂玉琴,汤洁,戴兴临. 2011

[8]除草剂乙草胺胁迫下油菜品种的耐药生理研究. 丁戈,熊洁,陈伦林,李书宇,宋来强. 2022

[9]SSR和SRAP标记揭示甘蓝型油菜遗传多样性的差异分析. 陈伦林,邹小云,李书宇,邹晓芬,张建模,宋来强. 2008

[10]早熟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赣油杂1009”的选育. 汤洁,戴兴临,涂玉琴,涂伟凤,王丽钦. 2016

[11]不同基因型油菜耐铝性及其根系形态对铝胁迫的响应. 熊洁,丁戈,陈伦林,李书宇,邹小云,黄杨,宋来强. 2021

[12]甘蓝型油菜化学诱导不育系的创制及赣油杂8号的选育. 陈伦林,李书宇,邹小云,邹晓芬,熊洁,张建模,宋来强. 2014

[13]初花期干旱对甘蓝型油菜生理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熊洁,陈伦林,邹晓芬,邹小云,李书宇,宋来强. 2015

[14]甘蓝型油菜与埃塞俄比亚芥杂交创制有限花序新种质. 涂玉琴,汤洁,张洋,辛佳佳,涂伟凤,姬红利,戴兴临. 2020

[15]基于转录组测序的铝胁迫下甘蓝型油菜新内参基因的发掘与引物开发. 丁戈,黄杨,陈伦林,李书宇,宋来强,熊洁. 2021

[16]甘蓝型油菜早熟性状QTL定位及候选基因筛选. 李书宇,黄杨,熊洁,丁戈,陈伦林,宋来强. 2021

[17]一种油菜组织高通量研磨技术及其在甘蓝型油菜镉吸收研究上的应用. 万何平,陈伦林,钱佳丽,沈金雄,傅廷栋. 2019

[18]优质高产油量杂交油菜新品种赣油杂6号的选育. 李书宇,陈伦林,熊洁,邹晓芬,邹小云,宋来强. 2015

[19]甘蓝型油菜与蔊菜远缘杂交选育新品系的主要性状及其硼效应研究. 汤洁,张弢,宋来强,熊任香,邹晓芬,张建模,戴兴临. 2007

[20]菜、油两用高产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新组合赣油杂2号的选育. 宋来强,邹晓芬,张建模,熊任香,邹小云,贺兴文.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