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山香圆叶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饲料研究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探索山香圆叶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定量分析黄酮单体含量,评价山香圆叶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以山香圆叶为原料,利用球磨仪进行预处理,得到活化山香叶粉。采用以乙醇为溶媒的回流浸提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L16(45)正交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和提取次数对山香圆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筛选出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液质联用仪分析山香圆叶提取物冻干粉35种黄酮单体的含量。采用药敏片法测定山香圆叶总黄酮体外抑菌圈大小,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有效中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山香圆叶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50 mL/g、提取时间1 h、乙醇浓度50%、提取次数3次、提取温度70℃,总黄酮得率为20.88 mg/g。山香圆叶提取物冻干粉共检测到25种黄酮单体,其中芦丁含量最高,达276.450 mg/g,大于0.010 mg/g的单体有槲皮素、异槲皮苷、芒柄花黄素、山柰酚、黄芪苷、木樨草素、鹰嘴豆芽素A、染料木素和异牡荆素,含量依次为1.769、1.040、0.085、0.061、0.053、0.016、0.016、0.015、0.015 mg/g。该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为高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中敏。山香圆叶黄酮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MIC值分别为1.88、3.75和7.50 mg/L,MBC值分别为7.50、15.00和15.00 mg/L。研究表明,建立的山香圆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稳定,提取效率高,山香圆叶提取物主要黄酮单体为芦丁,且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双碳”目标下江西粮食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条件、困境及对策分析
《杂交水稻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双碳"战略不断推进,粮食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是落实农业"双碳"目标的有力途径.当前,江西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粮食总产和面积恢复性增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逐步增长等,为江西粮食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但仍面临气候、资源、环境、市场、科技创新、生产经营主体等诸多生产要素制约,建议增强应对气候变化技术研究,强化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化肥农药农膜减量行动,激发绿色农产品市场活力,强化科技支撑,完善配套支持,以推动江西粮食产业朝着绿色生态全链条方向发展.


梭伦小剥管孔菌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栽培
《菌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采自江西武功山的一份多孔菌子实体进行菌株分离与纯化获得其纯培养菌株,通过子实体形态特征结合ITS序列分析,鉴定为梭伦小剥管孔菌Piptoporellus soloniensis.以此菌株为试验材料从碳源、氮源、pH和温度4个方面进行单因素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该菌株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酵母浸粉,pH为4.0,最适生长温度为30℃.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出3个较优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在以葡萄糖为碳源、酵母浸粉为氮源、pH为4.0以及温度为30℃的条件下菌丝生长最佳.4个因素对梭伦小剥管孔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程度为:温度>pH>碳源>氮源.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梭伦小剥管孔菌为中高温型喜酸性菌株.栽培配方为细木屑35%、莲子壳35%、麦麸20%、玉米粉7%、石灰和石膏各1.5%,含水量55%-60%;在23-26℃黑暗培养条件下菌丝满袋需要47-54 d,平均生长速率为1.85-2.13 mm/d;在温度23-26℃的散射光条件下,30-35 d可见菌丝聚集;温度18-20℃、相对湿度80%-90%条件下,20 d左右子实体成熟.


野生紫芝生物学特性及驯化栽培
《南方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野生紫芝开展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栽培研究,以期为紫芝种质资源评价和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集自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的1份野生紫芝子实体进行分离获得纯培养菌株;通过子实体形态特征结合ITS序列分析鉴定菌株。以菌株为试验材料,分别从碳源、氮源、pH和温度4个因素开展生物学特性研究,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3个较优水平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筛选菌丝生长的最适条件。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比较4个因素对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程度。通过驯化栽培出芝,测定其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效率;通过分光光度法对栽培子实体总三萜和粗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判定供试菌株为紫芝(Ganoderma sinense),编号G46。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菌株G46的最佳碳源为果糖和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酵母浸粉、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25℃。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以果糖为碳源、牛肉膏为氮源、pH为7.0、温度为25℃的条件下菌株G46菌丝生长最佳。极差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个因素对菌株G46菌丝生长的影响程度为碳源>温度>pH>氮源。驯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栽培袋菌丝48 d左右满袋,平均生长速率为4.17 mm/d,15 d左右形成原基,23~28 d子实体成熟。单个子实体平均鲜重为52.13 g、生物学效率为5.21%。栽培出芝的子实体总三萜和粗多糖含量分别为0.98%和1.30%。【结论】采集的野生紫芝培养基营养源广泛易得,对环境适应性较强,容易驯化栽培出芝,其子实体中总三萜和粗多糖含量较高,可作为紫芝优异菌种选育材料,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关键词: 野生紫芝 生物学特性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驯化栽培


新“三品一标”背景下的南昌农业品牌发展研究
《农村农业农民 》 2022
摘要:农产品的品质直接决定着市场品牌价值和影响力,而农业品牌又是产品质量安全和信誉的载体.农业生产新"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同时对农产品品质保障和农业品牌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本文着重分析了江西省南昌市农业品牌的发展现状和经验做法,剖析出农业品牌基础不够牢、优质品牌数量不很足、企业品牌意识不太强、品牌建设力度不够足等突出问题.综合考虑本区域的农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提出做大做强做优农业品牌的策略建议:突出产品品质特色,夯实品牌建设基础;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品牌监管提质;分区打造品牌精品,建立"洪字号"品牌体系;开展补链延链强链,推进产业纵深发展;实施多维营销策略,提升品牌传播效能.


杂交籼稻亲本成熟胚组培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水稻组培效率对基因型的依赖性较强,因此针对水稻基因型研究和建立其高效组培技术体系尤为重要。筛选了愈伤诱导基本培养基,比较了6-BA和Kt对植株分化的效果,优化了激素配比。结果表明:16个基因型在愈伤诱导培养基MS上,平均愈伤诱导率和胚性愈伤诱导率分别为83.47%、38.59%,较CC培养基分别高出3.40%和7.42%;16个基因型中有12个基因型在MS培养基中表现出更高的胚性愈伤诱导率,且出愈时间早、愈伤生长快,不易褐化,说明MS培养基可作为杂交籼稻亲本成熟胚愈伤诱导的广谱培养基;植株分化预备试验结果显示,6个基因型在附加6-BA的分化培养基中均表现出更高的绿苗分化率,平均较使用Kt提高了10.65%,说明6-BA较Kt用于植株分化可取得更好效果;正交试验优化植株分化激素配比的试验结果表明R998和R463的最优激素组合均为3 mg/L 6-BA+0.5 mg/L NAA+1 mg/L Kt,而R253和R402的最优激素组合分别为1 mg/L 6-BA+1 mg/L NAA2、mg/L 6-BA+0.5 mg/L Kt,说明通过优化分化培养基中的激素配比,可以进一步提高了籼稻绿苗分化率,尤其是对于植株再生培养力低的基因型极为有效。
关键词: 杂交籼稻 亲本 成熟胚 愈伤诱导 胚性愈伤 正交试验 激素 植株分化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