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猕猴桃(模糊匹配)
11条记录
不同环剥处理对'金艳'猕猴桃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经济林研究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环剥处理对‘金艳’猕猴桃叶片不同阶段光合特性和猕猴桃成熟期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筛选综合表现优良的环剥方式。【方法】以9年生‘金艳’猕猴桃为试材,在盛花期和花后80~90 d进行一次和二次环剥、单层闭合和双层反向不闭合环剥、宽度5 mm和9 mm,在树干离地1 m处进行环剥,以不环剥为对照(CK),测定环剥后10、35、70 d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及成熟期果实的产量和品质,综合分析不同处理对叶片光合特性及果实发育的影响。【结果】各处理均降低了‘金艳’猕猴桃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提高了胞间CO2浓度,对叶片光合作用的负反馈以二次环剥较一次环剥强;除T4、T7、T8外的其他处理均提高单株产量11.93%~30.53%,以T1、T3、T5和T6的商品果率较CK高,均以T5最佳;环剥可提高单果质量5.19%~21.66%,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89%~21.26%,对可滴定酸含量无影响;T2、T4、T5提高果实干物质含量分别达18.29%、18.29%、22.04%,T1~T6可溶性糖含量较CK高6.80%~10.76%,T1~T3和T5显著提高了果实抗坏血酸含量9.72%~19.44%,以T5最高。【结论】在盛花期和花后80~90 d分别两次进行环剥,更能促进‘金艳’猕猴桃开花坐果和果实生长,综合评价,以T5对‘金艳’猕猴桃树体生长平衡、提高产量及果实品质的效果最佳。

关键词: 猕猴桃 环剥 光合特性 产量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碳”目标下江西粮食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条件、困境及对策分析

杂交水稻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双碳"战略不断推进,粮食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是落实农业"双碳"目标的有力途径.当前,江西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粮食总产和面积恢复性增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逐步增长等,为江西粮食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但仍面临气候、资源、环境、市场、科技创新、生产经营主体等诸多生产要素制约,建议增强应对气候变化技术研究,强化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化肥农药农膜减量行动,激发绿色农产品市场活力,强化科技支撑,完善配套支持,以推动江西粮食产业朝着绿色生态全链条方向发展.

关键词: 粮食产业 绿色转型 基础条件 困境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猕猴桃褐斑病田间发生特点及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旨在调查掌握猕猴桃褐斑病田间周年发生特点,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不同绿色药剂组合,或绿色药剂与化学药剂组合在田间对猕猴桃褐斑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高效绿色防治药剂,同时通过不同时期施药,筛选猕猴桃褐斑病的防治适期及合理施药次数,提出对褐斑病高效的绿色施药方案。【方法】于试验地点的非防治区开展猕猴桃褐斑病周年发生情况调查,采用随机取样法调查猕猴桃褐斑病田间自然发病状况。田间药效试验中,比较绿色药剂-化学药剂组合或绿色药剂-绿色药剂组合对褐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田间药剂采用化学药剂戊唑醇与绿色药剂阿泰灵或氨基寡糖素的组合,以及绿色药剂多抗霉素B与阿泰灵或氨基寡糖素的组合,评价各组合对猕猴桃褐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防治适期试验中,分别于猕猴桃褐斑病的始发期、上升期和盛发期施药,评价不同时期施药及不同施药次数对褐斑病的防治效果,比较得出褐斑病的防治适期及合理施药次数。【结果】通过猕猴桃褐斑病周年发生情况调查,猕猴桃褐斑病可于6月中旬进入始发期,随后快速上升并于7月中旬达到盛发期,且不同地点的褐斑病发病时期存在差异。通过田间药效研究,结果表明绿色药剂阿泰灵或氨基寡糖素搭配化学药剂戊唑醇使用后的褐斑病rAUDPC值(relative area under the disease progress curve)分别为0.043和0.040,相对防效分别为74.76%和76.86%,二者相对防效显著高于戊唑醇单独施药或其他绿色药剂单独施药。通过防治适期研究,于病害始发期开始连续施药2次、3次或4次的病情指数分别为54.57、43.46、45.93,相对防效分别为40.40%、52.45%、49.83%,其防效显著高于病害上升期和盛发期施药。此外,于始发期连续施药3次和4次的相对防效显著高于连续施药2次。【结论】绿色药剂阿泰灵或氨基寡糖素搭配化学药剂戊唑醇,于病害始发期连续施药3次对猕猴桃褐斑病有良好田间防治效果。

关键词: 猕猴桃 褐斑病 发生特点 绿色防治 防治适期 施药次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省猕猴桃褐斑病发生情况、病原鉴定与高效药剂筛选

果树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江西省猕猴桃褐斑病发生情况及其病原,筛选能有效抑制病原的杀菌剂,为猕猴桃褐斑病防控提供新的依据.[方法]以猕猴桃褐斑病为研究对象,调查江西省猕猴桃褐斑病发生情况.对褐斑病主要流行区的病叶进行病原分离,通过科赫氏法则验证、形态观察和分子鉴定确定病原.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9种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猕猴桃褐斑病在赣西和赣北发生严重,11个调查点位中5个点位发病等级中值在5级及以上;猕猴桃褐斑病在赣东和赣南发生较轻,10个调查点位的发病等级中值均为0.通过科赫氏法则验证、形态观察和分子鉴定,确定病原为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室内药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丙硫菌唑、环丙唑醇、克菌丹和腈菌唑对猕猴桃褐斑病菌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17.36,6.97,5.30和2.50 μg·mL-1.[结论]猕猴桃褐斑病在赣北和赣西发生严重,病原鉴定为多主棒孢;丙硫菌唑、环丙唑醇、克菌丹和腈菌唑可作为猕猴桃褐斑病防治的潜在高效药剂.

关键词: 猕猴桃 褐斑病 病情调查 病原菌鉴定 多主棒孢 药剂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雄株花粉组合对"红阳"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23

摘要:采用雄株优株1号(A)、雄株优株2号(B)、雄株优株3号(C)3个猕猴桃雄株花粉,对"红阳"猕猴桃进行授粉试验,研究不同雄株花粉组合对"红阳"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雄株花粉混合授粉"红阳"猕猴桃后,其果实外观品质和主要内含物质含量均有差异,其中单果重、横径、纵径平均值最大的组合均为BC,果形指数最大的为ABC,可滴定酸含量最低的组合为B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的组合为ABC,ASA(抗坏血酸)含量最高的组合为AC,固酸比最高的组合为ABC.总体上混合授粉后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内含物质比单一花粉授粉的果实品质好,但具体每一种花粉在混合组合中的作用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猕猴桃 混合花粉 雄株 果实品质 红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三品一标”背景下的南昌农业品牌发展研究

农村农业农民 2022

摘要:农产品的品质直接决定着市场品牌价值和影响力,而农业品牌又是产品质量安全和信誉的载体.农业生产新"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同时对农产品品质保障和农业品牌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本文着重分析了江西省南昌市农业品牌的发展现状和经验做法,剖析出农业品牌基础不够牢、优质品牌数量不很足、企业品牌意识不太强、品牌建设力度不够足等突出问题.综合考虑本区域的农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提出做大做强做优农业品牌的策略建议:突出产品品质特色,夯实品牌建设基础;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品牌监管提质;分区打造品牌精品,建立"洪字号"品牌体系;开展补链延链强链,推进产业纵深发展;实施多维营销策略,提升品牌传播效能.

关键词: 农业品牌 发展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8种药剂对猕猴桃灰霉病和褐斑病的防治效果评价

湖南农业科学 2021

摘要:为筛选出对猕猴桃灰霉病和褐斑病防治高效的药剂,在江西省奉新县通过大田药效试验对8种药剂防治猕猴桃灰霉病和褐斑病的田间防效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42.4%唑醚·氟酰胺SC 424 mg/kg(有效成分含量,下同)、10%苯醚甲环唑WDG 100 mg/kg、75%戊唑·嘧菌酯SC 750 mg/kg、20%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SC 200 mg/kg、75%肟菌酯·戊唑醇WDG 750 mg/kg、19%啶氧·丙环唑SC 750和1 000 mg/kg这7个处理对猕猴桃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其防效为50.89%~57.03%;32.5%苯甲·嘧菌酯SC 325和433 mg/kg、42.4%唑醚·氟酰胺SC 424 mg/kg、10%苯醚甲环唑WDG 100 mg/kg、75%戊唑·嘧菌酯SC 750 mg/kg、30%吡唑醚菌酯·戊唑醇SC 300 mg/kg、20%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SC 200 mg/kg这7个处理对褐斑病的防治效果优良,其防效为76.09%~81.57%;10%苯醚甲环唑WDG 100 mg/kg和20%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SC 200 mg/kg对猕猴桃灰霉病和褐斑病均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适宜在猕猴桃园推广使用。

关键词: 猕猴桃 灰霉病 褐斑病 田间防效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袋颜色对"金艳"猕猴桃果实品质和贮藏性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21

摘要:采用外红里黑复合袋处理、浅黄色单层袋处理、深黄色单层袋处理、红色单层袋处理4种果袋对"金艳"猕猴桃进行套袋处理,探究不同颜色、类型的果袋对猕猴桃果实外观品质、内在品质和常温下贮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处理能有效提高果实外观品质,增加商品果率,但果实采摘期和软熟期的内在品质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仅红色单层袋处理的果实表现优于对照,表现出高干物质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更浓郁的风味、较黄的果肉以及超长的贮藏期(90 d)等特点,因此建议将红色单层袋应用于"金艳"猕猴桃的实际生产中。

关键词: 猕猴桃 套袋处理 外观品质 内在品质 贮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猕猴桃主要病害种类和防治调查

现代园艺 2016

摘要:通过对江西猕猴桃主产区果园的病害情况调查,综述了江西猕猴桃主要病害:褐斑病、黄化病、根腐病、黑霉病、膏药病、花腐病和炭疽病等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

关键词: 猕猴桃 病害 发生规律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猕猴桃优良品系“江园2号”选育

现代园艺 2015

摘要:阐述了"江园2号"猕猴桃优株的选育过程、主要经济性状、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江园2号,果实长圆柱形,大而整齐,较耐贮藏,丰产、稳产,在南昌地区9月中下旬采收。抗逆性较强,遗传性状稳定。

关键词: 中华猕猴桃 江园2号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