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华鳖源按蚊伊丽莎白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对从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某中华鳖养殖基地患病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组织中分离培养得到的一株按蚊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anophelis)疑似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特性研究.在无菌环境中解剖患病中华鳖得到肝脏、脾脏组织,匀浆后接种在LB培养基上,分离得到优势菌株EJX2021.对该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16SRNA基因序列测定和生理生化鉴定以鉴定菌株种类;进行人工回归感染、组织病理学观察、毒力因子分析和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研究其致病能力和药物敏感性特征.从患病中华鳖中分离出一株优势菌株EJX2021,结合其表型特征、16SRNA基因序列测定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其为按蚊伊丽莎白菌.在人工回归感染后,该菌株对中华鳖15d的LD50为1.62×108 CFU/mL,95%置信区间为(0.78-3.37)×108 CFU/mL;组织病理学观察肠道、肺脏、脾脏、肝脏等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病变.毒力因子分析显示该菌株包含246个潜在毒力基因.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该菌株为多重耐药菌株,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卡那霉素、哌拉西林、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敏感,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中度敏感,对新霉素等15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研究证明了按蚊伊丽莎白菌是能够导致中华鳖病害的一种病原菌,为该细菌导致中华鳖病害的检测、鉴别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小麦根系分泌物对苦瓜幼苗生长及土壤生物学环境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苦瓜生产上遇到的连作障碍问题,利用具有化感促进作用的小麦根系分泌物对苦瓜幼苗进行处理,以未经处理的为对照,分析苦瓜幼苗生长及其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苦瓜材料经小麦根系分泌物处理后的株高、茎粗、根长、生物量均较对照有所增加,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株高和茎粗均随着生长天数的推迟呈增加趋势.在第5、10、15天时,处理组株高较对照组分别增加7.32%、14.67%、19.98%,茎粗较对照组分别增加7.98%、8.24%、10.89%;处理组根长、地上鲜重、地上干重、地下鲜重、地下干重较对照分别增加16.29%、18.08%、31.70%、33.74%、27.21%;处理组苦瓜幼苗根际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转移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高84.88%、35.68%、443.73%、54.39%,并且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经小麦根系分泌物处理后,提高了苦瓜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和丰富度,降低了真菌数量及丰富度,主要降低了有致病潜力的镰刀菌属的相对丰度.综上所述,小麦根系分泌物可以提高土壤中酶活性,改善土壤生物学环境,促进苦瓜植株的生长,从而改变苦瓜连作产生的不良生态影响.
饲粮添加5-氨基乙酰丙酸对肉鸡生长性能、血常规指标、免疫功能和肠道形态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5-氨基乙酰丙酸(5-ALA)对肉鸡生长性能、血常规指标、免疫功能和肠道形态的影响.选取300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公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各组分别饲喂5-ALA添加水平为0(对照)、15、30、45和60 mg/kg的饲粮,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ALA对肉鸡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无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60 mg/kg的5-ALA能显著降低肉鸡料重比(F/G)(P<0.05);且随饲粮中5-ALA添加水平的增加,F/G呈线性降低趋势(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45和60 mg/kg的5-ALA能显著提高21日龄肉鸡血液中血红蛋白(HGB)含量;随饲粮中5-ALA添加水平的增加,21和42日龄肉鸡血液中HGB含量和红细胞数(RBC)呈线性升高趋势(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5 mg/kg 5-ALA显著提高了21日龄时肉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45和60 mg/kg 5-ALA显著提高了21日龄时肉鸡血清中补体3(C3)和补体4(C4)含量(P<0.05);且21日龄肉鸡血清中C3和C4含量呈线性升高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和45 mg/kg 5-ALA显著提高了42日龄时肉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IgM和IgG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5-ALA显著提高了21日龄时肉鸡血清中干扰素-γ(INF-γ)含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ALA显著提高了21日龄肉鸡肝脏鸡源Cathelicidins抗菌肽1(CATH1)、鸡源Cathelicidins抗菌肽2(CATH2)、鸡源Cathelicidins抗菌肽3(CATH3)、禽β-防御素1(AvBD1)、禽β-防御素4(AvBD4)和禽β-防御素7(AvBD7)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和60 mg/kg 5-ALA显著提高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V/C)(P<0.05);且随饲粮中5-ALA添加水平的增加,42日龄肉鸡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呈线性升高趋势(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5-ALA能促进肉鸡HGB的形成,提高肉鸡的免疫功能,改善肠道形态结构.在本试验条件下,肉鸡饲粮中5-ALA的适宜添加水平为45~60 mg/kg.
关键词: 5-氨基乙酰丙酸 肉鸡 生长性能 免疫功能 肠道形态
生物质炭调控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
《福建农业学报 》 2024 CSCD
摘要:我国是中药材种植大国,但不合理的栽培方式和管理措施导致中药材连作障碍在种植区普遍存在,造成药材减产变质、道地产区转移、资源保护与利用不协调等,严重影响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因此对中药材连作土壤进行修复是解决中药材连作障碍的一个关键措施。生物质炭一般呈碱性,是一种良好的土壤改良剂,能够增加土壤养分、改良酸化土壤、提升植物品质,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与应用,因此利用生物质炭作为调理剂来缓解中药材连作障碍具有一定潜力。本文针对我国中药材连作障碍的可能成因及潜在危害,分析生物质炭在解决药用植物连作造成的土壤理化性质改变、土壤微生物区系改变、化感自毒危害等问题上的作用,并对生物质炭在药用植物生产上的应用潜力进行展望。
关键词: 连作障碍 药用植物 生物质炭 土壤理化性质 化感自毒作用
螺旋藻培养液高效循环利用及其生长抑制因子的鉴定
《过程工程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螺旋藻培养耗水量大、成本较高、营养元素浪费严重且其培养液循环利用过程中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等问题。本工作采用0.45μm滤膜、10 kDa超滤膜、大孔树脂S-8和活性炭处理螺旋藻培养液,评估处理后的培养液循环利用5次后,螺旋藻的生长及营养成分含量变化,并分析鉴定胞外抑制的组成成分。结果表明,螺旋藻培养液的处理可有效降低胞外有机物的抑制效果,其处理效果顺序为10 kDa超滤膜>大孔树脂S-8>活性炭>0.45μm滤膜。培养液循环利用5次后,10 kDa超滤膜处理组的螺旋藻细胞干重仅下降5.9%,而0.45μm滤膜处理组的细胞干重显著降低22%(p<0.05),且由于细胞代谢的胁迫作用,其胞内多糖含量却增加了217%。此外,培养液中的胞外抑制物主要是由岩藻糖(19.98%)、鼠李糖(15.61%)和葡萄糖(14.75%)等单糖组成的多糖类有机物。
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对清洁的酸性稻田籽粒镉含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CSCD
摘要:为了探究清洁的酸性稻田施用石灰对双季稻籽粒镉(Cd)含量的影响,本研究在清洁的酸性稻田(土壤pH 5.2,土壤总Cd含量0.2 mg/kg)上开展田间定位试验,并测定籽粒镉含量,设置4个处理,分别是(1)对照,不施石灰,秸秆不还田;(2)施石灰,秸秆不还田;(3)每季秸秆全量还田,不施石灰;(4)秸秆还田配施石灰。结果表明:除2020年晚稻季外,施石灰显著降低了早、晚稻糙米Cd含量,秸秆还田对糙米Cd含量无显著影响。二者仅对2020年早稻糙米Cd含量有显著互作效应。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石灰使2020年早稻糙米Cd含量降低61.0%;在秸秆不还田条件下,降幅为38.0%。施石灰显著降低了2019年早、晚稻精米Cd含量。秸秆还田仅显著增加了2020年晚稻精米Cd含量。二者对2020年晚稻精米Cd含量有显著互作效应。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石灰使2020年晚稻季精米Cd含量降低38.1%;而在秸秆不还田条件下,降幅为4.2%。因此,在清洁的酸化红壤性双季稻田上,施石灰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稻米的Cd含量,而且能够降低秸秆还田导致的Cd污染风险,有利于保障稻米质量安全。
含钙添加剂处理下不同秸秆腐解产物可溶性有机质三维荧光特征变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24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秸秆是优质的有机资源,研究含钙添加剂种类及添加量对不同秸秆腐解产物可溶性有机物(DOM)组成性质差异,可为秸秆高效腐熟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以花生秸秆和水稻秸秆为供试物料,通过添加不同含钙添加剂草酸钙(CaC2O4)和氢氧化钙[Ca(OH)2]及不同添加量(4%、 8%),进行秸秆腐解试验。测定腐解产物养分含量,并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技术和平行因子方法(PARAFAC)探究秸秆腐解产物DOM的化学组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总体上,草酸钙处理的秸秆腐解物总碳含量显著大于氢氧化钙处理;高量添加剂处理的秸秆腐解产物总碳含量小于低量处理;花生秸秆腐解产物的总氮、总磷和总钾高于水稻秸秆腐解产物。(2)通过3DEEM-PARAFAC方法分析腐解产物DOM组成,共识别出类胡敏酸(C1)、类胡敏酸(C2)和类色氨酸(C3)三种荧光组分;不同添加剂类型、添加量和不同秸秆类型对腐解产物DOM荧光组分的影响较为复杂,没有明显规律,但是总体上氢氧化钙处理的秸秆腐解产物DOM的C1和C2组分比例大于草酸钙处理,而草酸钙处理的秸秆腐解产物DOM的C3组分比例显著高于氢氧化钙处理;秸秆腐解产物DOM中组分C1、 C2与组分C3呈显著负相关;组分C2含量与总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3)氢氧化钙处理的秸秆腐解产物DOM的腐殖化指数(HIX)明显高于草酸钙处理,而草酸钙处理的秸秆腐解产物DOM生物源指数(BIX)明显高于氢氧化钙处理;高量草酸钙处理秸秆腐解产物DOM主要来自于微生物的转化,而其他处理DOM来自于微生物转化和陆生植物;不同添加量处理下秸秆腐解产物DOM的荧光指数没有明显变化规律;花生秸秆腐解产物DOM的HIX、 BIX和荧光指数(McKnight index)均高于水稻秸秆;秸秆腐解产物DOM中McKnight和HIX呈显著负相关,和BIX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秸秆腐解产物DOM中BIX和总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氢氧化钙可以促进秸秆腐解以及腐解产物的腐殖化,其中高量氢氧化钙处理的花生秸秆效果较好。
关键词: 含钙添加剂 秸秆 可溶性有机物 三维荧光 平行因子分析
添加毛叶苕子对红壤旱地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微生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长期高强度的连作及大量化肥施用导致红壤旱地退化和土传植物病原菌累积。真菌是农业生态系统中与土壤健康密切相关的微生物。本文通过研究土壤真菌群落的变化,探究施用毛叶苕子对红壤旱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红壤旱地真菌群落对单施矿质肥(mineral nitrogen,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fertilization,NPK)与矿质肥配施毛叶苕子(mineral nitrogen,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fertilization with hairy vetch,NPKG) 2种施肥措施的响应。【结果】与对照NPK相比,NPKG显著提高土壤肥力、花生产量和土壤真菌丰度,降低土壤p H和土壤真菌多样性。不同处理显著改变土壤真菌群落组成。与对照NPK相比,NPKG处理土壤腐生营养型真菌相对丰度显著提高37.42%,花生尾孢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和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2种花生病原菌相对丰度分别降低89.11%和88.10%。【结论】施用毛叶苕子显著提高了红壤旱地肥力,降低了花生土传病害风险,提高了花生作物产量。因此,施用毛叶苕子有利于我国南方红壤旱地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绿肥 农业生态系统 真菌群落 植物病原菌 红壤旱地
基于叶片解剖结构性状的17份江西茶树种质资源综合评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基于叶片解剖结构性状,对江西地方茶树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江西茶树新品种选育及特色茶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及优异资源。【方法】以17份江西茶树资源为材料,对16项叶片解剖结构性状进行观测与遗传多样性分析,并间接鉴定其抗逆性、适制性和生产力水平,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聚类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7份江西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88~2.09,变异系数范围为7.73%~63.70%,抗寒性平均得分为1.35,生产力平均指数为2 031.43。近一半的茶树资源适制绿茶和乌龙茶,少数适制红茶或红、绿茶兼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茶树抗旱性指标进行评价,发现抗旱性前6位茶树资源由强至弱依次为赣茶3号、程风绿、赣茶2号、遂川种、靖安白叶和杏林。经主成分综合得分计算结合聚类分析表明,排名前3的茶树依次为赣茶3号、程风绿、杏林,主要聚在第Ⅰ、Ⅱ类,其叶片栅栏组织较发达,适制绿茶、乌龙茶;而得分较低的2份修水野生茶树资源九龙1号和九龙2号,主要聚在第Ⅲ类,其叶片海绵组织较发达,可作为宁红茶品种改良的亲本材料。【结论】17份江西茶树种质资源展现出较强的耐寒、抗旱能力及高潜在生产力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赣茶3号、程风绿、杏林综合性状优良,可在江西绿茶品种选育及茶产品开发方面加以利用。
关键词: 茶树种质资源 江西 叶片解剖结构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法 综合评价
饲粮中添加大蒜皮对湖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及血清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大蒜皮对湖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及血清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择3.5月龄左右、健康且体重[(23.85±0.41)kg]相近的湖羊公羔32只,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16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大蒜皮组(GAP组)用3%的大蒜皮替代基础饲粮中全部小麦秸秆.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大蒜皮能极显著提高湖羊试验第1~28天的体重和胸围平均生长速度(P<0.01).2)与CON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大蒜皮能够显著提高瘤胃丁酸(BA)比例(P<0.05),显著降低瘤胃异丁酸(IBA)比例(P<0.05),极显著降低瘤胃异戊酸(IVA)比例(P<0.01).3)与CON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大蒜皮能够极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P<0.01),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P<0.05),极显著提高血清总蛋白(TP)含量(P<0.01).4)与CON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大蒜皮能够显著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P<0.05),极显著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P<0.01).5)与CON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大蒜皮能够极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1),极显著提高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1).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3%的大蒜皮能够改善血清生化指标,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提高瘤胃丁酸比例,进而改善湖羊的生长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