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742条记录
养分胁迫对水稻籽粒灌浆充实影响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杂交早稻威优916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方式栽培,生育后期设置养分胁迫和全营养液两种处理,从蛋白质组学角度研究后期持续的养分胁迫对水稻籽粒灌浆的影响,以期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籽粒蛋白质经双向电泳分离后共获得了37个发生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经串联质谱分析(ESI-Q MS/MS),27个蛋白质功能得到鉴定,包括4个参与光合作用的蛋白质、13个与籽粒充实发育相关的蛋白质、9个逆境相关的蛋白质及1个呼吸代谢相关的蛋白质。分析结果表明,养分胁迫下,逆境相关蛋白质在籽粒灌浆的前中期大量上调表达,籽粒光合作用减弱,后期呼吸作用增强,籽粒的氮代谢受到显著影响,谷蛋白及胚蛋白表达相对滞后,蛋白质和脂肪合成减少,从而造成籽粒灌浆不足,产量降低。

关键词: 水稻 养分胁迫 籽粒 蛋白质组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磷钾处理对木薯产量、养分积累、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10和2011年,以木薯品种华南205(SC205)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方案设计,研究了氮磷钾不同施肥处理对木薯产量、养分积累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并通过多元回归建立红壤旱地木薯的施肥效益方程。结果表明,施肥处理的鲜薯产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缺氮处理的鲜薯产量显著低于缺磷和缺钾处理,对鲜薯产量的影响N>K2O>P2O5;施肥处理中以N2P2K2处理的鲜薯产量、鲜薯淀粉含量、鲜生物量、养分收获指数和经济效益最高,而产投比以N2P2K0处理最高,N1P2K1处理其次,N2P2K3处理最小。木薯植株养分积累总量K2O>N>P2O5,平均100 kg鲜薯养分需求量分别为1.00、0.91和0.11 kg,平均养分收获指数分别为0.53、0.33和0.46。相关分析表明,木薯产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施钾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施磷量相关不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三元二次方程拟合结果表明,达到经济最佳产量时的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205.37、65.43和311.30 kg/hm2,产投比为6.23。

关键词: “3414”试验 木薯 养分积累利用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种用药方案对稻田主要天敌群落结构影响的差异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观察并分析2种用药方案对稻田害虫天敌群落结构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噻嗪酮与氯虫苯甲酰胺混配(用药方案Ⅰ)后施用,田间害虫天敌的科数和虫数均多于吡虫啉与毒死蜱混配(用药方案Ⅱ)后施用的田块;用药方案Ⅰ处理的田间天敌群落香农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均显著高于用药方案Ⅱ处理的田块;用药方案Ⅰ处理田间捕食类天敌狼蛛科和肖蛸科的优势度显著高于用药方案Ⅱ处理和对照;用药方案Ⅰ处理田间茧蜂科和皿蛛科的优势度显著低于用药方案Ⅱ处理,说明以噻嗪酮与氯虫苯甲酰胺混配后防治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比用吡虫啉与毒死蜱混配防治对天敌更加安全。

关键词: 杀虫剂 天敌 群落多样性 优势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块根特性的生态变异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西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徐薯25与徐22-5杂交后代为试材,研究薯块特性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变异规律,探讨甘薯块根特性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点甘薯块根特性的变异范围很广,其中薯肉色变异最大,薯皮色变异系数最小。所有薯块特性的基因型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薯形的环境效应达极显著水平;薯形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薯皮色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更为显著,而薯肉色主要受其遗传特性与生态环境的共同影响。从相关系数看,薯肉色与总胡萝卜素、还原性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从偏相关系数看,仅有薯肉色与总胡萝卜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他偏相关性不明显。在育种材料的多点评价中,薯皮色设定的标准要严格,薯肉色要适当放宽标准,对薯形不能强求一致,而且薯肉色较深的品系可能富含胡萝卜素。

关键词: 甘薯 块根特性 产量 品质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主要低产水稻冷浸田养分障碍因子特征分析

水土保持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我国冷浸田主要分布的7个省份冷浸田土壤样品的养分特征,通过与当地高产田土壤养分特征比较发现:我国冷浸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13.76~21.52g/kg)和全磷含量(2.78~11.36g/kg)总体高于高产田,部分差异显著(P<0.05);全氮含量(1.39~2.24g/kg)总体略高于高产田,但差异不显著(P<0.05);有效锌含量(4.92~11.03mg/kg)总体高于高产田的含量,且差异显著(P<0.05),表明我国冷浸田的潜在生产力比较高。但是,与高产田相比,我国冷浸田土壤pH值显著偏低(4.47~5.32),致毒因子还原态硫含量(296.12~3 069.33mg/kg)和亚铁含量(160.28~3 786.12mg/kg)却显著偏高(P<0.05),同时,部分地区冷浸田土壤速效磷(1.90~30.20mg/kg)和速效钾(1.30~111.70mg/kg)养分显著缺失(P<0.05),表明这几种养分指标是影响我国冷浸田生产力的重要障碍因子,因此,只要有针对性的改良上述冷浸田养分障碍因子,其必将成为我国粮食生产的巨大战略资源。

关键词: 南方 冷浸田 亚铁 还原态硫 有机质 全氮 全磷 速效磷 速效钾 有效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第2染色体上抗旱相关性状QTL的精细定位

作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因水资源危机水稻抗旱性的遗传与育种研究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鉴定与水稻抗旱性直接相关的性状和产量的QTL,可为通过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旱水稻品种提供标记信息。以从供体IRAT109导入到珍汕97B背景的269个高代近等基因系中筛选出覆盖第2染色体目标区段的87个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在抗旱鉴定大棚中采用控制式供水,精细定位了水处理(对照)与干旱胁迫条件下影响水稻水分生理及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共检测到20个影响叶水势(LWP)、冠层温度(CT)、茎基粗(BCT)的相关QTL和百粒重(HGW)、每穗颖花数(SN)、着粒密度(SPD)等产量相关QTL。根据在不同环境下的表达情况将其分为3类,第1类7个QTL,在2种环境下均被检测到;第2类4个,只在对照条件下检测到;第3类2个,分别控制叶水势和茎基粗,受干旱胁迫诱导,只在胁迫条件下被检测到,其中,叶水势定位在RIO02037-RIO02038约8.2kb的区段上,其加性效应和贡献率分别为1.0361和13.03%,增效等位基因来自IRAT109;茎基粗定位在RIO02017-RIO02022约37.7kb的区段内,加性效应和贡献率分别为0.2682和49.20%,增效等位基因来自珍汕97B。在水、旱2种条件下均检测到的相对稳定的7个QTL及干旱胁迫条件下的2个QTL可能对抗旱性有直接贡献。

关键词: 水稻 近等基因系 抗旱 水分生理性状 产量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取食芦笋蓟马的巴氏钝绥螨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观察了巴氏钝绥螨Amblyseius barkeri Hughes在5种温度(15、20、25、30和35℃)、食料为芦笋蓟马,相对湿度72%,L∶D=12∶12条件下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和繁殖力。结果表明:巴氏钝绥螨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及世代发育历期在15℃下最长,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35℃下最短。产卵前期在15~30℃下,随温度的上升而缩短,35℃下稍有延长。存活率15℃下最低,随温度的上升而提高,30℃下最高。产卵量15℃下最少,其次是35℃,20~30℃下产卵量较多。根据实验结果,组建了巴氏钝绥螨以芦笋蓟马为食料在5种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关键词: 温度 芦笋蓟马 巴氏钝绥螨 发育 存活 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丘陵山地中稻机械化种植品种筛选

湖北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丘陵山地中稻5个品种机械化种植条件下的秧苗素质、茎蘖动态、产量与品种性状进行研究,筛选适宜丘陵山地中稻机械化种植的品种。结果表明,在丘陵山地中稻区应选择具有分蘖力强、结实率高和生育期适中的中稻品种。

关键词: 丘陵山地 机械化种植 中稻 品种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白菜根肿病的接种方法及条件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植物土传病害,该病引起的损失占世界十字花科作物总量的10%以上。探索病害的最佳接种方法是开展相关或同类研究的重要基础。试验比较了5种根肿病的人工接种方法,并探索了种子预浸、病原菌浓度和土壤pH等接种条件对接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封菌土法优于菌土法,而浸种加密封菌土法的接种效果最为显著。对比不同接种条件的试验结果得知,无菌水预浸种1天破胸后再进行接种处理会降低接种效果;用于接种处理的根肿病菌浓度越高,发病的效果越明显;而土壤条件为酸性时更利于根肿病的发生。

关键词: 根肿病 小白菜 接种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控蘖措施对淦鑫688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双季稻区高产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无效分蘖多、成穗率低的难题,于2008-2009年以超级杂交晚稻淦鑫688为材料,开展了水控(提早晒田)、肥控(减少分蘖肥比例)、化控(喷施控蘖剂)3种不同控蘖措施及其组合措施对水稻分蘖成穗和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控蘖措施都能控制无效分蘖发生,促进分蘖成穗,提高成穗率,具有控蘖和促进成穗的双重功能。其中,化控效果最好,其次是肥控,水控较差;各单项措施组合后有较好的协同作用,3项措施组合的效果好于两项措施组合:不同控蘖处理都能降低无效分蘖期间的叶片含氮量和提高茎鞘可溶性糖含量,这可能是各控蘖处理控制无效分蘖发生和促进分蘖成穗的重要原因之一;各控蘖措施及其组合措施都能提高水稻产量,以3项措施组合应用的产量最高,其次是两项措施组合。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控蘖措施 成穗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