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742条记录
施肥模式对双季稻产量、养分吸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旱轮作田间定位试验条件下研究了连续4年(2005~2008)不同施肥模式对双季稻产量、养分吸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施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增产效果明显。定位4年后,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早稻和晚稻平均产量分别比未施肥处理增产135%和130%。随着产量的增加,稻草与稻谷中氮、磷和钾养分吸收量呈增大的趋势,表明水稻植株养分吸收量与稻谷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施肥模式显著影响水稻稻草、稻谷中的氮、磷、钾养分含量。氮磷钾肥配施处理,特别是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稻谷的养分吸收量最高,在土壤中的氮、磷盈余也最少。肥料配施虽增加了支出,但提高了经济产出,其纯收益相对较高,以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纯收益最高。双季稻生产实践中,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值得推荐且需合理增施磷、钾肥。

关键词: 双季稻 施肥 产量 养分吸收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ENSO事件和太阳黑子活动与我国长江中下游稻区褐飞虱大发生关系的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1954—2010年海洋尼诺指数、1937—2009年太阳黑子相对数和1957—2009年我国长江中下游稻区褐飞虱大发生年份的资料,应用相位分析、相关分析和关键时方法分析ENSO事件和太阳黑子活动与我国长江中下游稻区褐飞虱大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长江中下游稻区褐飞虱在太阳黑子谷值年的前1年和厄尔尼诺发生年的当年大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在太阳黑子谷值年以及拉尼娜发生年后的第4年不会大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此外褐飞虱大发生年主要出现在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的下降阶段。前17年的太阳黑子相对数与当年褐飞虱大发生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太阳黑子活动具有明显的11年左右的周期性,我国长江中下游稻区褐飞虱的大发生在局部上存在8~9年的周期性。

关键词: ENSO事件 太阳黑子活动 褐飞虱 大发生 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乡野生稻及其种间杂交后代的休眠特性研究

杂交水稻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发芽率为评价指标,对江西东乡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与协青早B(O.sativa sp.Indica Kato.)杂交构建的230个高代回交重组自交系(BILs)及其亲本种子的休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ILs群体种子发芽率呈偏态的连续分布,说明东乡野生稻休眠性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群体中11个株系及亲本东乡野生稻具有强休眠性,其中株系BIL216的休眠性最强,用5%H2O2浸种能有效解除强休眠材料的休眠。BIL216可以作为培育强休眠性新品种的优异中间材料。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休眠性 高代回交重组自交系(BILs) 数量性状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芽期PEG模拟干旱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甘蓝型油菜的反应差异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10%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对41份来源于甘蓝型油菜与菜属间杂交获得的稳定高世代品系和32份来自不同地区的甘蓝型油菜品种进行芽期模拟干旱胁迫处理,以研究干旱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甘蓝型油菜的反应差异。实验结果表明,PEG模拟干旱胁迫后,大部分材料成苗率降低,平均相对成苗率为96.11%,苗高、苗鲜重和活力指数普遍降低,相对苗高、相对苗鲜重和相对活力指数分别为85.82%、75.65%和82.60%,而根长则明显伸长,相对根长为179.69%;73份供试材料的相对成苗率、相对根长、相对苗高、相对苗鲜重和相对活力指数的变异系数依次为4.33、20.10、16.72、18.73和18.05,不同基因型甘蓝型油菜芽期抗旱性存在较大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来源于远缘杂交的16份创新种质和8份育成品种为高抗旱类型,可作为油菜抗旱性遗传改良的种质资源加以利用;41份创新种质与32份育成品种芽期抗旱性比较分析表明,创新种质芽期抗旱力高于育成品种,且抗旱遗传差异也较育成品种明显。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聚乙二醇(PEG) 干旱胁迫 反应差异 种质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期低温阴雨对甘蓝型油菜产量和种子含油量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010年3月2日~11日低温阴雨条件下19个甘蓝型油菜品种有效结角率、每角粒数、千粒重和种子含油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开花后低温阴雨导致油菜有效结角率下降(平均为对照的72.81%),每角粒数减少(是对照的57.32%),种子千粒重稍有增加(是对照的119.79%),含油量降低(是对照的95.31%)。(2)开花时低温阴雨导致有效结角率下降(是对照的46.01%),每角粒数减少(是对照的33.11%),千粒重有所增加(是对照的114.67%),含油量降低(是对照的96.71%)。(3)开花时低温阴雨对所有供试品种的有效结角率、每角粒数影响均大于开花后。(4)花期低温阴雨的影响因品种而异,希望98、中油821等7个品种抗耐性好。同一品种对开花期和开花后低温阴雨的抗耐性基本一致。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花期 低温 阴雨 有效结角率 每角粒数 含油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不同省份籼稻地方品种的遗传结构分析

作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78对SSR引物,对原产于中国14个省份的280份籼稻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Powermarker、Structure 2.2和Popgen 32软件分析其遗传结构。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聚类结果显示,供试材料可分为6个类群,相邻省份的品种基本聚在同一类群中,且在每个类群中各省份籼稻地方品种单独形成一个小类群,说明同一省份内品种的遗传基础较相似。而陕西籼稻地方品种聚在2个类群中,台湾籼稻地方品种聚在3个类群中,这2个省的籼稻地方品种遗传背景较复杂。按Structure 2.2软件分析结果,供试材料可分为4大类群,地理位置较近的省份籼稻地方品种基本聚在同一类群中,而陕西和台湾籼稻地方品种较分散聚于不同类群,与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聚类结果类似。按Popgen 32软件分析结果,供试材料各省份也分为4大类群。除个别省份外,相隔较近的多数省份基本聚在同一小类群或大类群中。3种软件的分析结果虽有一些差异,但基本趋于一致,并互为补充。总体而言,同一个省份的籼稻地方品种基本聚在同一小类群;相隔较近省份的籼稻地方品种多数聚类在同一个类群中,聚类结果与品种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关。陕西和台湾籼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基础较复杂。

关键词: 籼稻 地方品种 微卫星标记 遗传结构

以行业协会为组织的农产品追溯体系——以靖安白茶为例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溯源系统建立和应用推广的角度出发,基于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设计以行业协会为组织的农产品追溯体系。该体系在研究农产品质量信息收集、管理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出以农产品生产管理系统为数据采集端,数据中心为数据管理端,利用多种溯源终端进行查询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并以行业协会组织推广应用,实现了农产品生产流通中的质量安全信息的追踪和溯源。

关键词: 农产品 溯源 行业协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新品种‘赣丰辣玉’

园艺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赣丰辣玉’是辣椒一代杂种。生长势较强,株形紧凑,中熟。果实牛角形,味中辣,青熟果绿色,生物学成熟果鲜红色;果实纵径18.5cm,横径3.3cm,肉厚0.3cm,平均单果质量47.0g,维生素C含量0.73mg·g-1,干物质含量8.36%。鲜椒产量38~60t·hm-2。抗病,耐湿热,适于长江流域春夏露地栽培和大棚秋延后栽培。

关键词: 辣椒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合理密植及其优质高产机理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合理密植是水稻高产优质栽培的重要措施之一,包括合理的每蔸基本苗数、单位面积蔸数和行株距配置3部分。笔者从每蔸基本苗数、单位面积蔸数和行株距配置3个方面综述了栽插密度对水稻群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水稻 合理密植 优质高产 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氮磷肥料减施途径研究

土壤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大田双季稻轮作试验,研究了在农民习惯施肥的基础上,不同减少氮磷肥料用量的施肥措施对水稻生长、产量的影响。减施氮肥处理结果表明:比农民习惯施肥减施20%氮肥的条件下,施用缓释肥料(80R)产量最高,比传统不减少施氮处理(CFN)增产0.4%,比等养分量纯化肥处理(80F)增产6.0%;用有机肥和化肥配施的处理(30F+50M)比80F增产1.9%;绿肥和化肥配施的处理(50F+30A)比80F显著减产7.2%(P<0.05)。因此,施缓释肥料或用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均能提高产量,减少氮肥施用量。减施磷肥处理结果表明:比农民习惯施肥减少施磷20%的处理均没有减产,说明在本地区减少施磷20%,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关键词: 双季稻 施肥 产量 施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