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595条记录
特色农业发展背景分析及经验启示——基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视角

农业与技术 2015

摘要:本文在对特色农业发展背景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典型特色农业发展的主要做法,总结出政府扶持、科技支撑、一体化经营等国内外特色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以期更好地促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特色农业的发展及其研究。

关键词: 特色农业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 经验启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氮肥品种一次性基施对双季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15

摘要:利用田间小区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类型的肥料一次性基施对双季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品种一次性基施后均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以施用包膜控释尿素SCU的产量最高,氮素吸收利用效率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其次为金正大肥和袁氏肥,普通速效化肥效果最差。

关键词: 双季稻 肥料类型 产量 氮素利用率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因型水稻锌积累动态过程的比较

江西农业学报 2015

摘要:通过大田栽培试验,比较分析了两个常规籼型水稻品种("IR68144"和"黄华占")在全生育期和籽粒发育期各器官的锌(Zn)积累动态。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间,两个品种各器官的Zn含量均表现为茎>颖壳>根>穗轴>叶>糙米,且IR68144各器官(穗轴除外)的Zn积累量一般高于黄华占相应器官的;根、叶和颖壳中Zn的动态积累过程在两种基因型水稻间相似;在籽粒发育前期,两个品种糙米Zn的积累量均快速增加,两者差异较小,然而在籽粒发育后期,IR68144糙米Zn的积累量稳步增加,而黄华占则增长很少,使得它们糙米Zn的最终积累量差异明显。

关键词: 水稻 基因型 积累 动态过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草无土育秧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摘要:[目的]分析稻草无土育秧技术,以充分利用剩余的秸秆资源,实现节能减排,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方法]研究不同育秧基质(无土育秧基质、纯淤泥、纯细土、营养土)对水稻秧苗素质及播种均匀度的影响。[结果]通过大田试验表明,采用无土育秧基质进行育秧,其秧苗素质较普通泥土育秧具有秧苗粗壮、根色白、秧苗颜色正、生长整齐,根系盘结好,便于卷秧运输,适合于机械插秧的特点。[结论]无土育秧基质的研制既解决了水稻机插育秧取土难,又避免了水稻秸秆焚烧造成资源浪费和面源污染的问题。

关键词: 稻草 无土育秧 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MS系统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实践探微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

摘要:目前,伴随各大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速度不断提升,这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创建了基础。当前,企业内部CMS建设成为了重要的任务之一,不同企业内部在目前已经形成了不同风格的CMS系统,该系统的建立能够不同程度的满足大部分普通用户的需求,提升企业的发展速率。但是有的时候由于一些客户特殊需求的存在,使得该系统无法满足其需求,此时往往需要通过自定义系统模式去实现客户方面的需求,从而为企业更好的发展创建基础。该文主要针对CMS系统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实践展开相应的分析,旨在提升企业CMS系统模式建立速率,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 CMS系统 企业发展 应用实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草覆盖始期对红壤旱地花生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明红壤旱地花生进行稻草覆盖的最佳时期。通过设定播种后1 d(T1)、出苗后10 d(T2)、始花期(T3)、盛花期(T4)、结荚期(T5)开始覆盖稻草5个处理,以全程无覆盖(CK)为对照,研究覆盖时期对花生产量形成及旱地生态的影响。花生出苗前稻草覆盖会显著降低花生的出苗率,降低产量,而出苗后10 d到结荚期进行稻草覆盖均可以有效的抑制杂草发生,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土壤温度,并有利于减缓花生叶片的衰老,增加后期绿叶数,延长花生叶片的功能,促进根瘤生长,有效的提高花生产量。江西红壤旱地花生稻草覆盖可减少杂草的发生、改善土壤温湿条件,有利于产量形成,适宜的覆盖始期为齐苗后10 d左右,过早或过迟进行覆盖,效果均受影响,甚至会减产。

关键词: 稻草 覆盖始期 红壤旱地 花生生长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用量对迟直播早熟油菜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江西省双季稻区冬闲稻田早熟油菜高效生产及合理高效的氮肥调控模式,以早熟杂交油菜丰油730和早熟常规油菜1358为试验材料,于2012~(-2)013年在江西省油菜主产县(市)设置10个田间试验和7个施氮处理(N0、N90、N120、N150、N180、N210和N240,数字表示纯氮用量,单位为kg·hm~(-2))。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江西双季稻区冬闲稻田早熟油菜干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因素、产(油)量、效益及氮素吸收和利用等影响。结果表明:早熟油菜单产比较低,早熟杂交品种丰油730单产比早熟常规品系1358高,合理氮肥施用(N180)条件下各试验点平均增产显著,产量分别达1 700kg·hm~(-2)和1 500kg·hm~(-2)左右;与对照(不施氮)相比,施氮显著提高了油菜产(油)量、干物质累积量和效益,两个早熟品种平均产(油)量增幅均在75%以上,效益增幅达80%以上;但当施氮量高于180kg·hm~(-2)(即N210和N240),氮肥的增产效应不显著,产油量和经济效益则明显降低。采用线性加平台回归模型对产量和施氮量关系进行拟合,结果发现,丰油730和1358各试验点肥效模型的拟合均达到显著水平。在各个试验点的推荐用氮量上,丰油730为157~224kg·hm~(-2),1358为159~199kg·hm~(-2)。两个早熟品种施氮150kg·hm~(-2)处理和180kg·hm~(-2)处理间氮肥农学利用率(ANUE)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与其他处理间氮肥农学利用率(ANUE)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利用双季稻区冬闲稻田种植早熟油菜来扩大种植面积可迅速增加油菜籽总产,江西双季稻区冬闲稻田早熟迟直播油菜施纯氮150~180kg·hm~(-2)能较好地协调油菜高效生产与氮肥合理利用的统一。

关键词: 早熟油菜 氮肥用量 产量 效益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晒场收粮装袋机的设计及试制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实现晒场粮食的自动收集与装袋,研制了一种操作简单、节能环保、节本高效的集粮食收集、装袋于一体的机械,采用蓄电池、无刷低速电机作为动力,通过耐磨塑料刮板输送,解决了目前晒场粮食的收集和装袋劳动强大、自动化程度低、污染严重等问题,达到高效、节本、环保的目的。

关键词: 晒场 粮食 收集 机械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钢渣对亚铁离子和硫离子的吸附-解吸特性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静态批式法研究钢渣对亚铁离子(Fe2+)和还原态硫离子(S2-)的吸附行为,探讨溶液pH、环境温度及溶液离子强度对钢渣吸附Fe2+和S2-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解吸试验了解钢渣吸附态Fe2+和S2-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钢渣吸附Fe2+和S2-的动力学过程均符合Elovich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4和0.89;Fe2+和S2-在钢渣上等温吸附特征能较好地用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表达,相关系数分别为0.97和0.94;钢渣对Fe2+和S2-的吸附为非优惠型吸附,其中对Fe2+的吸附为非自发反应,对S2-的吸附为自发反应;钢渣对Fe2+和S2-的吸附过程主要为化学吸附,是一个吸热过程,高温有利于吸附作用的进行;钢渣对Fe2+的吸附以内层配位为主,对S2-的吸附以外层络合为主;钢渣具有较大的pH适应性,一定范围内的pH(1.50~11.50)变化对钢渣吸附Fe2+和S2-影响不大;同时,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钢渣对Fe2+的吸附量变化不明显,但对S2-的吸附量显著减少。总之,钢渣吸附态Fe2+和S2-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不同pH条件及离子强度下吸附的Fe2+和S2-解吸率很低,说明钢渣可作为Fe2+和S2-良好的吸附材料加以利用.

关键词: 钢渣 亚铁离子 还原态硫离子 吸附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繁育特性研究Ⅰ:天然异交率的测定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芝麻良种繁育与种子生产的需要,为明确芝麻天然异交率(SOR),利用显/隐性单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一组是隐性单基因控制的有限生长习性(D)和闭蒴(C)为标记的性状组合,以正常(N)性状材料为异花粉源;一组是单花(M)/三花(T)性状组合,以显性单基因控制的单花性状材料为异花粉源]为标记,对2010-2012年混合种植和条播2种模式下,5个不同种植区SOR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混合种植模式下SOR为5.13%~23.35%。不同种植区、不同年份、不同品种间均存在较大差异。SOR与异花粉源的距离有直接关系,随着种植行数的增多,SOR逐渐减少,不同种植区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约在距离异花粉源20~30行(8~12m)未检测到天然异交存在。提出400m空间距离加8~12m保护行的理论隔离方法可以满足芝麻良种繁育(纯度99.9%)的需求,为芝麻良种繁育和种子生产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

关键词: 芝麻 繁育特性 形态标记 天然异交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