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595条记录
红壤旱地施用微孔肥对花生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15

摘要:以一种富含钾硅钙的微孔肥为研究对象,于2012和2013年设置了不同用量微孔肥的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微孔肥施用量对花生产量、秸秆和籽粒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孔肥可以显著提高花生产量,且花生产量随微孔肥的用量增加而增加。与CK相比,ML(600 kg/hm2)、MM(900 kg/hm2)和MH(1200 kg/hm2)处理的花生产量比不施肥增加27.0%~79.25%,比K0处理(施化肥)增加8.9%~53.2%。连续2年的养分分析显示微孔肥可以显著提高花生籽粒和秸秆的养分含量,且微孔肥的用量越高,花生秸秆和籽粒中的氮、磷、钾、硅和钙的含量越高,在2012年,微孔肥处理的秸秆氮、磷、钾、钙和硅含量分别比CK增加51.8%~80.8%、39.6%~45.2%、174.7%~216.8%、34.5%~58.2%和16.3%~34.4%,比K0分别增加46.3%~74.3%、35.2%~40.6%、34.8%~55.4%、17.5%~38.1%和10.4%~27.6%。2013年的结果与2012年基本一致。在花生籽粒中,微孔肥处理的籽粒氮、磷、钾、钙和硅含量均显著高于CK处理,但与K0相比,除了籽粒的磷含量没有显著增加之外,其余养分均显著提高。结果表明:微孔肥是提高红壤旱地花生产量和植株养分吸收能力的重要途径,且用量越高,增产效果越好。

关键词: 红壤 花生 产量 微孔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风信子花瓣花色苷组成分析

园艺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2个风信子(Hyacinthus orientalis L.)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进行花色描述,利用特征颜色反应确定色素类型,利用UPLC-PAD结合UPLC-Q-TOF-MS技术分析花色苷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12个品种花瓣中均不含有色的类胡萝卜素,除‘City of Haarlem’和‘Aiolos’以外,均含花色苷。10个含花色苷的品种中,‘Woodstock’花瓣中花色苷含量最高,‘Jan Bos’、‘上农早粉’、‘上农紫红’次之。在这些品种花瓣中共检测到9种花色苷成分,通过与已有文献比对,推定其成分为: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5–O–丙二酰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乙酰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丙二酰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丙二酰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O–阿魏酰葡萄糖苷–5–O–丙二酰葡萄糖苷和天竺葵素3–O–咖啡酰葡萄糖苷–5–O–丙二酰葡萄糖苷。‘上农早粉’、‘上农中粉’、‘Gipsy Queen’、‘Marconi’等品种花瓣中仅含天竺葵素花色苷衍生物,其它6个品种则含天竺葵素和矢车菊素的花色苷衍生物,以天竺葵素为主。‘上农早粉’、‘上农中粉’、‘Gipsy Queen’、‘Jan Bos’、‘Marconi’和‘Lady Derby’花瓣花色苷以天竺葵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丙二酰葡萄糖苷为主;‘Anna Lisa’、‘Woodstock’花瓣花色苷以天竺葵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乙酰葡萄糖苷为主;‘上农紫红’和‘Sky Line’花瓣花色苷分别以矢车菊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丙二酰葡萄糖苷以及天竺葵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葡萄糖苷为主。

关键词: 风信子 花色 花色苷 液质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用猪粪红壤稻田土壤Cu、Zn累积规律

生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长期施用猪粪红壤稻田土壤Cu、Zn累积规律,以设立于1981年的红壤稻田有机肥定位试验为载体,选取PM1(早稻施猪粪和紫云英)、PM2(早稻施紫云英+晚稻施猪粪)、GMS(早稻施紫云英+晚稻秸秆还田)和NPK(早稻施化肥)等处理为对象,分析了不同试验年限土壤全量和有效态Cu、Zn含量。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猪粪显著提高了土壤Cu、Zn含量;连续施用猪粪30 a后,土壤全量Cu、Zn含量分别增加了7.69—9.52 mg/kg和22.42—35.46 mg/kg;生物有效性显著增加,有效态Cu、Zn含量占全量Cu、Zn的比例分别由15%和5%增加到51%和27%。猪粪年度内的施用时间对土壤Cu的累积没有显著影响,早稻施用猪粪加剧了土壤Zn的累积。土壤铜、锌累积分为两个差异显著的阶段,1981—2002年为缓慢增长期,2002—2010年为快速增长期,这可能与2002年后施用的猪粪中Cu、Zn含量增高有关。以研究的结果推算,红壤稻田鲜猪粪施用量在9.5 t hm-2a-1以下,50 a内不会造成土壤Cu、Zn含量超标。

关键词: Cu Zn 累积规律 猪粪 长期定位试验 红壤稻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蔬菜核心种质研究进展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蔬菜核心种质的构建方法和茄果类、豆类、叶菜类等蔬菜核心种质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针对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蔬菜核心种质研究发展方向,即应用不同类型数据及多种方法构建蔬菜核心种质、重视蔬菜核心种质的动态性和加强合作研究等,为蔬菜核心种质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蔬菜 核心种质 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Topflor对盆栽崇明水仙生长及开花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15

摘要:用不同浓度的Topflor水溶液对盆栽崇明水仙(Narcissus tazetta L.var.chinensis Roem.)的种球进行不同时间的浸泡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其生长、开花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Topflor处理对株高和花葶高度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能明显提高叶片数及其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种球仔球的数量和质量,但对开花历期、开花数、叶宽的影响不显著。在不同处理中,以10 m L/L Topflor浸球10 min的处理对盆栽崇明水仙生长和开花的综合效果最佳。

关键词: 崇明水仙 盆栽 Topflor 生长 开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江西省食用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思考

天津科技 2015

摘要:介绍了江西省食用菌产业管理的主要做法,分析了江西省食用菌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在食用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一些做法和制度规定,对做好江西省食用菌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对策建议,为食用菌新品种的开发和选育做好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 江西 食用菌 知识产权保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栽培方式和施氮量对杂交晚稻五丰优T025产量的影响

杂交水稻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五丰优T025在红壤稻田上的合理栽培方式和施氮量,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和施氮量对双季杂交晚稻五丰优T025产量和氮素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栽培方式下,产量以施氮处理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但施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氮素农学利用率随施氮水平提高而逐渐下降;同一施氮水平下,产量以人工插秧高于抛秧,氮素农学利用率以抛秧高于人工插秧。五丰优T025适宜的栽培方式为人工插秧,适宜的施氮量为135 kg/hm2。

关键词: 杂交晚稻 五丰优T025 栽培方式 施氮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稻共生期对谷林套播油菜苗期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共生期对谷林套播油菜苗期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为南方三熟制地区谷林套播油菜共生期确定提供参考。[方法]以油菜品种赣油杂5号和丰油730为材料,设置油稻共生期12 d、10 d、7 d、5 d、3 d、0 d(CK)6个处理,于2012—2014年进行大田试验。[结果](1)共生期延长有利于提高油菜出苗期密度,但较长的共生期导致油菜密度后期急剧下降,降幅随着共生期延长而增加,成苗率和成株率随共生期延长先增加后下降。油菜成熟期密度以共生5 d处理最大,与0 d(CK)处理相比,成苗率和成株率分别提高0.97%和5.98%,而12 d共生期处理成苗率和成株率分别下降19.20%、19.35%。(2)共生期显著影响套播油菜苗期生长发育,油菜总叶数、绿叶数、根颈粗、单株干重等个体指标随共生期延长而增加,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干重等群体指标随着共生期延长呈现先增加后逐渐下降趋势。(3)套播油菜成熟期的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主序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单株干重、单株产量等产量相关性状与共生期关系密切。其中,共生期与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主序角果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单株干重等产量性状极显著正相关、与每角粒数极显著负相关。(4)套播油菜单株产量随着共生期延长而增加,油菜单位面积产量随着共生期的延长呈先增后降趋势,以共生5 d产量最高;相比于CK,两年度分别增产20.48%和22.35%,增产效果显著。(5)共生期显著影响油菜生育进程,相比于套播处理,CK油菜全生育期明显缩短,差异主要发生在出苗至蕾薹期,现蕾后发育进程差异不明显。[结论]共生期延长有利于提高套播油菜出苗密度和个体生长发育,但成苗率和成株率低,造成成熟期密度不足而导致减产,共生期缩短出苗密度小,且因播期晚,个体生长发育较差,最终影响产量形成。因此本区域内谷林套播油菜共生期以3—7 d为宜,5 d为最佳,共生期过长或太短均不利于南方三熟制地区套播油菜高产群体的构建。

关键词: 油菜 水稻 共生期 谷林套播油菜 苗期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土壤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位于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内长期定位试验的水稻土(始于1981年)为研究对象,运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和BIOLOG分析技术研究了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及有机肥与化肥混施(NPKM)三种施肥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化肥和有机肥与化肥混施处理的PLFA总量均高于未施肥处理,两者分别较未施肥处理高91%和309%;PLFA主成分分析(PCA)显示施肥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其中NPKM处理增加了革兰氏阴性细菌(G-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原生动物的数量,NPK处理增加了革兰氏阳性细菌(G+细菌)的数量,不施肥处理较施肥处理提高了真菌/细菌比例,CK和NPK处理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更为相似;各施肥处理间土壤的AWCD值(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表明,NPKM处理能够促进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利用能力,进而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整体活性,而NPK处理减弱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代谢功能多样性分析同时表明,NPKM处理增加了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而NPK处理使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降低;土壤PLFA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总PLFA量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速效养分相关性不大。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红壤性水稻土 磷脂脂肪酸 BIOLOG 微生物群落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山区特色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探讨

农业科技管理 2015

摘要:农业科技园区是推动江西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文章通过对江西农业科技园区进行的调查,总结了江西农业科技园区的山区特色概况,分析了农业科技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现代产权经营模式、现代农业科技、农产品品牌战略、人才培育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江西山区特色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江西农业科技园区 山区特色 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