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595条记录
江西优质高产油菜品种(组合)比较试验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15

摘要:于2012~2013年对14个油菜品种(组合)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产量较高的品种为丰油730和98p13,分别比对照赣油杂5号增产22.56%和16.70%;生育期最短的为皖油13;苗期和薹期生长势表现较好的为98p13、98p37;抗逆性较强的为98p13、98p37、丰油730、沣油737、中2313等。初步认为适合在江西种植的优质高产油菜品种(组合)为98p13、98p37、丰油730、沣油737、中2313。

关键词: 江西 油菜 品种 产量 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红壤性水稻土磷素变化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红壤性水稻土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与全磷含量的变化特征,以及有效磷含量与累积磷盈亏的关系,分析不同形态磷肥对土壤磷素有效性影响的差异,找出最有效的红壤性水稻土磷素培肥施肥方式。【方法】供试土壤取自1981~2012年在江西进行的红壤双季稻稻田长期定位试验。试验自始至终保持水分、农药等日常田间管理与当地习惯相同,统一水稻品种并定期更换。试验设5个处理:施氮钾肥(NK);氮磷钾化肥(NPK);两倍氮磷钾化肥(NPK2);早稻氮磷钾化肥配施紫云英,晚稻氮磷钾化肥配施猪粪(NPKM);长期不施肥(CK)。分析了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和全磷含量计算了有效磷增量与累积磷盈亏的相互关系。【结果】试验32年后对照土壤磷年均亏缺22.7 kg/hm2,有效磷含量在低水平下维持平衡;NK处理磷素年均亏缺27.9kg/hm2,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全磷含量缓慢降低32年累计降低了8.6%,有效磷含量呈持平趋势。NPK、NPK2、NPKM处理土壤磷素均有盈余,年均盈余量分别为33.3、39.0、41.0 kg/hm~2,全磷含量分别增加了32.1%、89.4%、165.1%,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2.2、6.9、15.3倍,年上升速率分别为0.30、1.18、1.79 mg/kg,有效磷增量与累积磷盈余呈显著正相关。NPK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不仅提高土壤有效磷及全磷的含量,还显著提高磷素有效性。水稻产量增加量随累积磷投入量和有效磷的增加而增加,前期增加较快后期增加较慢,有效磷含量具有明显的拐点,其值超过20 mg/kg后产量就增加缓慢。【结论】红壤性水稻土在双季稻种植模式下,长期不施磷肥处理土壤全磷含量缓慢降低,有效磷含量可维持低水平下的平衡。施磷处理土壤全磷含量,有效磷含量以及磷素有效性均呈上升趋势且无机磷肥与有机磷肥配施处理上升最快。无机磷肥与有机磷肥配合施用在提高土壤全磷含量的同时也提高磷素的有效性。土壤有效磷超过20 mg/kg后相对产量提高缓慢。氮磷钾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是提高耕层土壤磷素库容和提高磷素活化能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红壤性水稻土 磷盈亏 有效磷 有机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pH值与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相互关系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江西省根肿病区采集106份样土测定土壤p H值,调查田间根肿病病情;结合人工接种与土壤p H值调节试验,研究土壤p H值与根肿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p H值分布区域主要在4.0~7.0,占所测土样的94.3%;田间根肿病情以土壤p H值4.5~6.5相对较重。人工接种试验土壤p H值与根肿病关系密切,适宜根肿病发生的土壤p H值区域为4.0~6.5,最适区域为4.5~5.5。调节土壤p H值至6.5以上,在相同背景条件下病情减轻。施用石灰调高土壤p H值,减轻或抑制根肿病发生。每667 m2石灰的适宜用量75~100 kg,用量过大,可导致作物生长不良。

关键词: 土壤 pH值 十字花科 根肿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板诱集法取样下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参数分析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摘要:为明确黄板诱集法取样下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参数的动态规律,采用黄板诱集法,通过2010年和2011年连续2年的调查取样,研究了有机稻田和化防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参数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稻田物种数、个体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均高于化防稻田;在水稻生长前、中期,有机稻田优势集中性指数大于化防稻田;水稻生育期进入抽穗扬花期后,有机稻田优势集中性指数低于化防稻田;多样性指数恰好相反,水稻生长前期有机稻田低于化防稻田,水稻生长后期高于化防稻田。黄板诱集法可以作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研究的有效取样工具使用。

关键词: 有机稻田 化防稻田 黄板诱集法 群落结构特征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过氧化钙及硅钙肥改良潜育化稻田土壤的效果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潜育化水稻土是我国最主要的低产水稻土类型,长期渍水导致的土壤缺氧及活性还原物质过度积累是其最主要特征,这严重影响了水稻的根系发育和产量提高。本研究以鄱阳湖区潜育化稻田土壤为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过氧化钙和硅钙肥单施或配施对潜育化稻田土壤的改良效果,旨在为探索潜育化稻田的轻简化改良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试验于2012 2013年在鄱阳湖区潜育化双季稻田进行,试验设单施化肥(T1)、化肥+硅钙肥(T2)、化肥+过氧化钙(T3)和化肥+硅钙肥+过氧化钙(T4)4个处理。通过2年4季的田间试验研究了过氧化钙和硅钙肥单施或配施对鄱阳湖区潜育化稻田水稻产量、土壤还原物质总量及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分析了过氧化钙和硅钙肥改良潜育化稻田土壤的效果和应用前景。【结果】过氧化钙和硅钙肥单施或配施均可以提高潜育化稻田的水稻产量,二者配施每季可以提高水稻产量1.06 t/hm22.06 t/hm2,并可促进磷、钾养分向籽粒转移。施硅钙肥对土壤还原物质总量没有明显影响,而施过氧化钙可以显著降低土壤还原物质总量,二者配施可以减少耕层土壤还原物质总量1 cmol/kg以上。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还原物质总量呈增加的趋势。硅钙肥与过氧化钙配施可以明显提高小于10 mm的中小团聚体的含量。施硅钙肥或过氧化钙对土壤养分含量没有明显影响,但二者配施可以明显提高土壤有机碳、速效磷的含量,但对腐殖质碳、速效钾和全氮含量影响不明显。【结论】施用硅钙肥可以提高潜育化稻田的水稻产量,但对土壤还原物质总量没有明显影响。施用过氧化钙既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又可以降低潜育化稻田的潜育化程度。而硅钙肥和过氧化钙配施不仅可以明显提高水稻产量、降低潜育化稻田的潜育化程度,还可以改善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和土壤结构。因此,施用过氧化钙和硅钙肥可以作为改良鄱阳湖区潜育化稻田土壤的一种参考方法。

关键词: 潜育化稻田 过氧化钙 水稻产量 还原物质总量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栽培基质对崇明水仙品质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栽培基质对崇明水仙营养和生殖生长的影响,为改善崇明水仙栽培技术落后现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9种复合基质(分别设置为C1~C9处理)栽培崇明水仙,在对比分析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各项指标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其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经栽培观察,C1处理(园土∶泥炭∶黄沙=3.0∶5.0∶2.0)和C2处理(园土∶泥炭∶珍珠岩=3.0∶5.0∶2.0)的崇明水仙的分株数、株高、叶片数、叶宽、叶厚、植株粗度、开花效果及子球发育状况均优于其他处理。经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C1处理得分最高,为4.494分,表明C1处理对崇明水仙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有明显优势;C2处理得分为3.178分,仅次于C1处理;其他处理的崇明水仙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较差,得分为2.081~3.028分。【结论】园土∶泥炭∶黄沙(3.0∶5.0∶2.0)和园土∶泥炭∶珍珠岩(3.0∶5.0∶2.0)两种复合基质的配置方式更利于崇明水仙生长;建立的崇明水仙综合评价模型可供崇明水仙栽培和进行综合评价参考。

关键词: 崇明水仙 栽培基质 营养生长 生殖生长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季晚稻套播油菜丰产栽培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 2015

摘要:该文简要介绍了二季晚稻套播油菜概念及优势;配套栽培技术:品种选择、油稻共生期、播种、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

关键词: 二季晚稻 套播油菜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早熟梨病虫害发生现状及综合治理

生物灾害科学 2015

摘要:目前江西省梨园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梨轮纹病、梨黑斑病、梨锈病、梨炭疽病、梨瘿蚊、梨木虱、梨小食心虫、梨茎蜂、红蜘蛛、二叉蚜、黄粉蚜,其中枝杆病害和根部病害有扩延的趋势,而胴枯病是近年发现的新的病害。对江西梨园病虫害发生的情况进行概述,并根据江西气候特点以及对部分虫害监测情况提出综合治理对策。

关键词: 早熟梨 病虫害 综合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壳聚糖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饲料工业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壳聚糖是一种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能有效提高动物生长性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调节脂肪代谢,近年来在动物生产中应用广泛。文章对壳聚糖的结构、来源、生理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壳聚糖 生物学活性 动物生产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赣南中低产田区双季稻机插的适宜播种量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摘要:[目的]研究赣南中低产田区双季稻机插的适宜播种量。[方法]早晚稻各设置5个不同播种量处理,并以常规抛秧处理为对照,探讨赣南中低产区双季稻机插的适宜播种量。[结果]该区机插早稻播种量70 g/盘(360盘/hm2)、晚稻播种量60 g/盘(360盘/hm2)时产量最高。机插早稻产量与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显著正相关,机插晚稻与有效穗数显著正相关,保证足够的有效穗数是提高该区机插稻产量的重要措施。[结论]该区双季稻机插存在适宜播种量,且产量较高。

关键词: 播种量 双季稻 机插稻 中低产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