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595条记录
“北粳南移”甬优8号示范及高产栽培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 2015

摘要:"北粳南籼"是我国水稻栽培分布的主要模式。该文以粳稻"甬优8号"为示范材料,探讨了"北粳南移"后甬优8号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南方稻区种植粳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粳稻 甬优8号 高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抛栽密度对赣南中低产田区双季晚稻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摘要:[目的]研究赣南中低产田区双季晚稻适宜抛栽密度。[方法]对晚稻品种欣荣优2660和五优308设置4种不同抛栽密度,研究抛栽密度对其产量、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剑叶SPAD值及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2个品种的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抛栽密度34.5万蔸/hm2处理与抛栽密度21.0万蔸/hm2处理相比,欣荣优2660增产5.89%,五优308增产2.3%;有效穗数随抛栽密度增加而明显增加;较高抛栽密度有利于孕穗后叶面积指数和剑叶SPAD值维持较高水平,从而增强了光合能力,增加了干物质累积量。[结论]赣南中低产田区双季晚稻适宜抛栽密度为34.5万蔸/hm~2。

关键词: 中低产田 双季晚稻 抛栽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省南昌县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技术对策

江西农业学报 2015

摘要:通过对1998~2011年农业相关数据整理,对江西省南昌县农业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了南昌县农业产业结构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处于滞后阶段,需要正视这些不足,从高新技术、标准化生产、特优品种、精深加工、镇村联动等技术角度构建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体系。

关键词: 南昌县 农业产业结构 现状 技术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沟渠不同水生植物对双季稻田氮磷污染物净化效果的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15

摘要:研究了沟渠内3种水生植物对双季稻田施肥期间氮、磷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与空白杂草相比,沟渠内香根草、茭白和白莲对水稻田氮、磷污染物均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且越靠近稻田出水口,它们的降解能力越强;3种水生植物对氮、磷污染物的降解能力总体上表现为白莲>茭白>香根草;处于生长旺盛期的水生植物对沟渠水体中氮、磷污染物的去除率最高。

关键词: 双季稻田 生态沟渠 水生植物 氮、磷污染物 去除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稻飞虱香稻新品种赣晚籼40号的选育

中国种业 2015

摘要:赣晚籼40号是江西省江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当地种植的老品种变异单株经定向系谱选育而成的一季稻香稻新品种,具有丰产稳产、抗稻飞虱、省肥、米质优、香味浓、口感佳的特点,先后4次荣获中国优质米博览交易会"金奖大米"称号,2015年4月8日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赣审稻2015048号。1选育过程赣晚籼40号(鹅湖香稻)是2000年10月江西省江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铅山县湖坊镇横塘村种植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新品种(组合)98P37-21稻田免耕适宜播种量和移栽密度研究初探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了探索油菜新品种(组合)98P37-21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稻板田中开展不同播种量和移栽密度试验,研究其对油菜生长发育、主要经济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并对直播和移栽油菜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直播油菜4.5~7.5 kg/hm2播种量范围内(密度27.3万株/hm2~38.7万株/hm2),产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移栽油菜9.0万株/hm2~15.0万株/hm2密度范围内,产量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直播油菜以6.0 kg/hm2产量最高,移栽油菜以15.0万株/hm2产量最高,但高密度增产优势不明显,表明密度过大也不利于高产,甚至可能降低产量。随着播种量或移栽密度的增加,主茎总叶数、绿叶数、根颈粗、叶面积、一次有效分枝数、全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单株地上部干重、单株产量呈现下降的趋势,而株高、分枝高度变高,叶面积指数变大。移栽油菜主要经济性状指标优于直播油菜,直播油菜产量和产值明显要低,但直播油菜节省劳力和减少投入,净收入却比移栽油菜多1735.7元/hm2,效益明显要高。

关键词: 油菜 稻田免耕 播种量 移栽密度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省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江西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为抗病品种的选择及推广布局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田间病圃自然诱发和室内人工接种对江西省141个水稻品种的抗稻瘟病性进行了鉴定,并对其抗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41个品种的抗感性差异明显,另外,根据品种的苗瘟、叶瘟和穗颈瘟鉴定结果可知,苗叶瘟发病轻而穗颈瘟发病重。抗性综合评价为中抗的品种有29个,占供试品种的20.6%,中感的有58个,占41.1%,感病的有47个,占33.3%,高感的有7个,占5.0%,测试品种中未发现高抗及抗病的品种。另外,早稻品种表现中抗的比例最高,优于晚稻。目前江西省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水平相对较低,在稻瘟病重发生地区,可选择抗性较好的株两优02和株两优09等种植。

关键词: 品种 稻瘟病 抗性鉴定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二化螟的水稻品种筛选

应用昆虫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抗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水稻品种资源,明确其抗虫机理,是农业防治的基础。【方法】采用室内人工接虫为害和大田自然受害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了不同的水稻品种抗性;同时通过目测不同水稻植株外部形态特征、在网罩内供试品种上接入成虫后2 d的产卵量、幼虫孵化后2 d观察稻株内二化螟的存活率,探讨抗虫品种的抗虫机理。【结果】从344个水稻品种资源和当家品种中筛选出"碑田倒"和"银间杂糯"2个抗虫品种,以及"农飞"和"三香糯"等65个中抗品种,进一步对鉴定出的2个抗虫品种和65个中抗品种进行大田验证,发现符合率达88.06%;其中,抗虫品种"碑田倒"和"银间杂糯"稻株叶舌、叶耳紧贴,叶鞘紧包,脉间距较窄,其植株上的产卵量和幼虫存活率显著少于感虫品种"香稻"、"赣南早"、"三粒寸"、"赣优晚"及中抗品种"赛湖早"、"TKM6"。【结论】在籼稻、粳稻和糯稻中均可筛选出抗虫和中抗品种。其中,糯稻中的抗虫品种和中抗品种较多,占糯稻品种的33.3%;粳稻品种次之,中抗品种占20%,籼稻品种较少,为18.83%。其抗虫机理主要是稻株外部形态特征不利于二化螟蚁螟侵入、成虫产卵量少和幼虫生长发育不良、存活率低。

关键词: 水稻品种 二化螟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酵母菌的鉴定及其挥发性物质防病测定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研究用于防治草莓灰霉病的生防酵母菌,针对一株经平板测定和离体接种筛选得到的酵母菌菌株W4682,进行分类鉴定,并对其产生的挥发性物质防治草莓灰霉病的能力进行测定。结果发现,菌株W4682应属于汉逊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菌株W4682产生的挥发性物质不但可以抑制灰霉菌的生长,对草莓灰霉病的发生也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同时菌株W4682接种草莓后不仅可以在被接种果实上定殖,控制其病害发生,其产生挥发性物质还可以控制同一密闭空间内未接种的草莓上病害的发生。因而,汉逊德巴利酵母菌株W4682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Debaryomyces hansenii 挥发性物质 灰霉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壤旱地红薯产量对氮肥用量的响应及相互关系研究

湖南农业科学 2015

摘要:为探讨红壤旱地上红薯种植中最佳的氮肥用量,试验设置了6个氮肥用量,分别为N0(不施氮肥)、N60(施N 60 kg/hm2)、N90(施N 90 kg/hm2)、N120(施N 120 kg/hm2)、N150(施N 150 kg/hm2)、N180(施N 180 kg/hm2),分析了红薯藤和红薯块的产量变化,并探讨了氮肥用量与增产率和氮肥利用率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的红薯藤和红薯块均表现为N120的产量最高,分别比N0增加了44.4%和91.2%。在红薯块产量上,除了N180的产量显著低于N120之外,N60、N90、N150的产量与N120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氮肥用量过高和过低均不能提高红薯产量。通过二次曲线拟合氮肥用量与红薯的增产率的方程算出,当氮肥用量为115 kg/hm2时,红薯的增产率最高(81.6%)。进一步分析表明,氮肥用量与红薯的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这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红薯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 氮肥 红壤旱地 红薯 拟合方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