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Paddy(模糊匹配)
344条记录
长江下游不同年代水稻品种植株生长对夜间增温的响应

中国作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13 CSCD

摘要:气温升高是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之一,而且全球气候变暖存在明显的昼夜不对称性,夜间气温升高幅度高于白天。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稻谷总产在世界各国中居于首位,研究气候变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对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意义重大。长江下游是我国水稻主产区之一,该稻区从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选育的品种特性各不相同,对温度的响应也会存在差异。而选用耐高温品种,是在未来气候

关键词: 气候变暖 水稻 不同品种 夜间增温 产量

水稻抗褐飞虱遗传和育种研究进展

江西农业学报 2013

摘要:综述了水稻抗褐飞虱的遗传和育种研究进展,包括:褐飞虱的生物类型及鉴定方法、褐飞虱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定位、水稻抗褐飞虱资源的应用。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 生物型 抗性基因 遗传与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增施中、微量元素肥料对冷浸性田水稻产量影响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13

摘要:在冷浸田上研究施用化肥与不施化肥以及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增施单一的中、微量元素和复合微量元素对冷浸田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经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全部施肥措施均能有效地提高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和水稻产量水平。施肥比不施肥(CK)增产5.8%~40.7%。在100%化肥的基础上,增施锌和硫肥,水稻的产量增加5.3%~26.7%。增施锌肥,氮、磷、钾的利用率增加明显;但增施硫肥,效果不明显。综合产量和对养分利用率增施量微量元素的效应为:100%化肥+硫酸锌>100%化肥+氧化锌>100%化肥+硫磺>100%化肥>对照(不施肥)。

关键词: 冷浸田 微量元素肥料 水稻 产量 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株型的水稻光合生产模拟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株型是反映水稻(Oryza sativa L.)冠层结构与群体光合态势的综合性状,理想株型塑造与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是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关键。利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和三维数字化技术可实现对不同株型水稻的单株及群体冠层三维结构的可视化模拟,克服了G函数应用复杂与繁琐的缺点。通过调控栽培管理措施可构建高光效的水稻冠层结构,提高水稻冠层的光能截获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利用辐射度和光线跟踪技术可在三维空间上实现不同株型水稻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分布的精确模拟,弥补了指数模型应用假设的不足。基于生理生态过程的水稻光分布与光合作用模拟研究得到了快速广泛的发展,为数字农业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模型化和定量化支撑。水稻株型的差异明显改变了光在水稻冠层内的分布和利用,进而影响冠层光合作用和物质积累,因而系统分析水稻株型与冠层内光分布及冠层光合作用间的定量关系,有利于提高水稻群体光能利用率与产量。

关键词: 水稻 株型 冠层结构 光分布 光合作用 光合生产 模拟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丘陵双季稻区不同机插行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 2013

摘要:本研究针对丘陵双季稻区,以11个早晚稻品种为材料,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置8寸与9寸2个机插行距,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茎蘖动态、干物质量、产量和产量结构.结果表明:8寸行距的干物质量、收获指数和产量均比9寸行距的高;8寸行距的产量比9寸行距平均增产534.86 kg/hm2,平均增产率达8.37%.

关键词: 丘陵 双季稻区 水稻 行距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对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和15N标记技术研究了尿素施入稻田后氨挥发损失特征以及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和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对稻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施用尿素后第4天氨挥发速率达到峰值,氨挥发损失主要发生在施肥后21天内。与单施尿素处理相比,添加NBPT处理的氨挥发速率峰值降低27.04%,累积氨挥发损失量降低21.65%;NBPT与DMPP配施时,氨挥发速率峰值降低12.95%,累积氨挥发损失量降低13.58%;而添加DMPP时,氨挥发速率峰值增加23.61%,累积氨挥发损失量与单施尿素的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地表水中铵态氮浓度和pH值与氨挥发速率均达极显著正相关,说明二者是影响氨挥发速率的主要因素,而气温、地温和水温与氨挥发速率的相关性不显著。与单施尿素相比,添加脲酶抑制剂可显著增加稻谷产量。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配合施用可更有效地提高氮肥的回收率。综合降低氨挥发、提高水稻产量及地上部氮肥回收率的效果,添加脲酶抑制剂以及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配施的两个处理效果较为理想,硝化抑制剂不宜单独添加。

关键词: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氨挥发 氮素回收率 稻田

低温胁迫对水稻生理指标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13

摘要:水稻品种淦鑫203的孕穗期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低温处理当天、处理后恢复生长2 d和处理后恢复生长4 d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细胞膜透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遭受低温胁迫后3种保护酶的活性均增加,且电导率升高;低温胁迫对淦鑫203影响较大。

关键词: 水稻 低温胁迫 生理指标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基于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稻米的Y-氨基丁酸含量

江西农业学报 2013

摘要:建立基于邻苯二甲醛(0-phthalaldehyde,OPA)柱前衍生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测定了稻米中Y-氨基丁酸(Y-aminobutyricacid,GABA)的含量.结果显示:用三氯乙酸作为提取溶剂的效果最好;检测限为0.5mg/L,提取回收率为79.1%-101.5%;巨胚糙米的GABA含量显著高于常规胚糙米的,发芽后巨胚糙米的GABA积累量也高于常规胚糙米的.

关键词: Y-氨基丁酸 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 高效液相色谱 水稻 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红壤区稻田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及与产量关系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南方红壤区施氮量高、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设置了不施氮(N0)、传统施氮(CFN)2个对照处理和6个氮肥减施处理,分析了土壤养分在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动态变化以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低于传统施N20%,等P、K的条件下,30%传统氮肥用量+50%厩肥有机氮肥用量(30F+50M)、30%传统施氮肥用量+50%缓释氮肥用量(30F+50S)产量与CFN持平,比80%传统氮肥用量(80F)分别增产4.7%,5.2%;其余减施氮肥处理与80F产量基本持平。30F+50M处理在分蘖盛期、抽穗期、成熟期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均达到最高,碱解氮在分蘖盛期和成熟期达到最高,30F+50S处理在水稻抽穗期土壤碱解氮含量最高,N0处理土壤速效钾在分蘖盛期、抽穗期、成熟期均达到最高。与产量关系分析表明,在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与水稻籽粒产量显著正相关,土壤速效钾含量则与产量显著负相关,其中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在不同生育时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南方红壤区,减施氮肥的条件下,可通过化肥配施厩肥或者化肥配施缓释肥来提高不同生育时期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来实现增产或达到传统施肥产量水平。

关键词: 水稻 氮肥减施 产量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密度对冷浸田水稻产量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13

摘要:在冷浸田设置了5种不同的种植密度试验,对比研究了种植密度对早稻和晚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初步掌握了赣中南冷浸田的种植密度,无论早、晚稻,均以每公顷栽插33.75万蔸为最佳密度,可获理想产量。

关键词: 冷浸田 种植密度 水稻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