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增施中、微量元素肥料对冷浸性田水稻产量影响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2013
摘要:在冷浸田上研究施用化肥与不施化肥以及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增施单一的中、微量元素和复合微量元素对冷浸田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经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全部施肥措施均能有效地提高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和水稻产量水平。施肥比不施肥(CK)增产5.8%~40.7%。在100%化肥的基础上,增施锌和硫肥,水稻的产量增加5.3%~26.7%。增施锌肥,氮、磷、钾的利用率增加明显;但增施硫肥,效果不明显。综合产量和对养分利用率增施量微量元素的效应为:100%化肥+硫酸锌>100%化肥+氧化锌>100%化肥+硫磺>100%化肥>对照(不施肥)。


基于株型的水稻光合生产模拟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株型是反映水稻(Oryza sativa L.)冠层结构与群体光合态势的综合性状,理想株型塑造与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是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关键。利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和三维数字化技术可实现对不同株型水稻的单株及群体冠层三维结构的可视化模拟,克服了G函数应用复杂与繁琐的缺点。通过调控栽培管理措施可构建高光效的水稻冠层结构,提高水稻冠层的光能截获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利用辐射度和光线跟踪技术可在三维空间上实现不同株型水稻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分布的精确模拟,弥补了指数模型应用假设的不足。基于生理生态过程的水稻光分布与光合作用模拟研究得到了快速广泛的发展,为数字农业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模型化和定量化支撑。水稻株型的差异明显改变了光在水稻冠层内的分布和利用,进而影响冠层光合作用和物质积累,因而系统分析水稻株型与冠层内光分布及冠层光合作用间的定量关系,有利于提高水稻群体光能利用率与产量。
关键词: 水稻 株型 冠层结构 光分布 光合作用 光合生产 模拟模型


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对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和15N标记技术研究了尿素施入稻田后氨挥发损失特征以及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和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对稻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施用尿素后第4天氨挥发速率达到峰值,氨挥发损失主要发生在施肥后21天内。与单施尿素处理相比,添加NBPT处理的氨挥发速率峰值降低27.04%,累积氨挥发损失量降低21.65%;NBPT与DMPP配施时,氨挥发速率峰值降低12.95%,累积氨挥发损失量降低13.58%;而添加DMPP时,氨挥发速率峰值增加23.61%,累积氨挥发损失量与单施尿素的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地表水中铵态氮浓度和pH值与氨挥发速率均达极显著正相关,说明二者是影响氨挥发速率的主要因素,而气温、地温和水温与氨挥发速率的相关性不显著。与单施尿素相比,添加脲酶抑制剂可显著增加稻谷产量。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配合施用可更有效地提高氮肥的回收率。综合降低氨挥发、提高水稻产量及地上部氮肥回收率的效果,添加脲酶抑制剂以及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配施的两个处理效果较为理想,硝化抑制剂不宜单独添加。
用基于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稻米的Y-氨基丁酸含量
《江西农业学报 》 2013
摘要:建立基于邻苯二甲醛(0-phthalaldehyde,OPA)柱前衍生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测定了稻米中Y-氨基丁酸(Y-aminobutyricacid,GABA)的含量.结果显示:用三氯乙酸作为提取溶剂的效果最好;检测限为0.5mg/L,提取回收率为79.1%-101.5%;巨胚糙米的GABA含量显著高于常规胚糙米的,发芽后巨胚糙米的GABA积累量也高于常规胚糙米的.
关键词: Y-氨基丁酸 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 高效液相色谱 水稻 测定


南方红壤区稻田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及与产量关系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南方红壤区施氮量高、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设置了不施氮(N0)、传统施氮(CFN)2个对照处理和6个氮肥减施处理,分析了土壤养分在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动态变化以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低于传统施N20%,等P、K的条件下,30%传统氮肥用量+50%厩肥有机氮肥用量(30F+50M)、30%传统施氮肥用量+50%缓释氮肥用量(30F+50S)产量与CFN持平,比80%传统氮肥用量(80F)分别增产4.7%,5.2%;其余减施氮肥处理与80F产量基本持平。30F+50M处理在分蘖盛期、抽穗期、成熟期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均达到最高,碱解氮在分蘖盛期和成熟期达到最高,30F+50S处理在水稻抽穗期土壤碱解氮含量最高,N0处理土壤速效钾在分蘖盛期、抽穗期、成熟期均达到最高。与产量关系分析表明,在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与水稻籽粒产量显著正相关,土壤速效钾含量则与产量显著负相关,其中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在不同生育时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南方红壤区,减施氮肥的条件下,可通过化肥配施厩肥或者化肥配施缓释肥来提高不同生育时期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来实现增产或达到传统施肥产量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