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种植利用紫云英对稻田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种植利用紫云英对稻田土壤的培肥作用,设不种紫云英不施化肥(对照)、种植紫云英不施化肥(紫云英)、不种紫云英施化肥(单施化肥)、种植紫云英同时施化肥(紫云英+化肥)4个处理,分析了各处理在紫云英苗期、紫云英盛花期、早稻收获期、晚稻收获期的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化肥及种植翻压紫云英均能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紫云英与化肥配施效果最好,能够明显提高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含量。施用化肥或种植翻压紫云英均能促进微生物生长,4个处理中以紫云英+化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其次为单施化肥处理。
水分管理与氮肥运筹对水稻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以两优287为材料,研究了水分管理与氮肥运筹对鄱阳湖流域水稻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量磷投入的条件下,磷素积累总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间歇式灌溉抑制了水稻生育前中期的磷素积累量,促进了生育后期的磷素积累量,提高了茎鞘的磷素转运量和比例以及穗部磷素的增加量。在间歇式灌溉和常规淹灌方式下,氮肥施用量180 kg/hm2时,氮肥后移(基肥∶分蘖肥∶穗肥=5∶3∶2)均能提高水稻磷素积累总量和穗部磷的增加量。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水分管理和氮肥运筹组合的磷素积累总量和产量以W1N2F(2水分间歇式灌溉,氮肥用量180 kg/hm2,其基肥∶分蘖肥∶穗肥=5∶3∶2)组合的最高。可见氮肥后移有利于促进水稻对磷素的吸收利用。
关键词: 水分管理 氮肥运筹 水稻 磷素吸收利用 鄱阳湖流域


芝麻种子生产研究进展
《种子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芝麻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其种子是芝麻生产中最基本、特殊、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在增产因素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有关芝麻种子发育、生产、加工处理、生产程序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现今芝麻种子生产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芝麻种子生产研究的发展趋势。


吡蚜酮对水稻的表观安全性评价
《江西农业学报 》 2012
摘要:采用拌种和喷雾方法,研究了吡蚜酮对水稻的表观安全性。结果表明,每千克种谷拌种25%吡蚜酮5~20 g在拌种后3 h播种和6 h播种处理的出苗率、苗高、水稻根长和株高均高于不施药对照处理。在秧苗1叶1心期兑水喷雾时,25%吡蚜酮WP 75~450 g/hm2等处理的水稻根长和株高与不施药处理以及10%吡虫啉WP 30 g/hm2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在秧苗移栽前3 d施药,25%吡蚜酮WP 75~600 g/hm2等处理的水稻分蘖数和株高与不施药处理之间亦均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说明每千克种谷拌种25%吡蚜酮WP 5~20 g的剂量内对水稻安全,在秧苗1叶1心期25%吡蚜酮WP用量在450 g/hm2以下喷雾处理和在秧苗移栽前3 d 25%吡蚜酮WP用量在600 g/hm2以下喷雾处理均对水稻安全。


鄱阳湖生态区长期施肥对稻田土壤碳汇效应与固碳潜力的影响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施肥条件下确定平衡状态时,土壤有机碳含量水平对于正确评价土壤的固碳潜力和制定合理的有机物质分配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前人研究的江西省有机碳储量数据并采用Jenny模型对长期不同施肥下有机碳动态数据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区有机碳储量占全省的46%,以鹰潭地区最高,九江地区最低。施肥明显增强了土壤的碳汇作用,单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70F+30M、50F+50M、30F+70M、NPKM、NPK+S、NPK+P和NPK+C)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施化肥处理,以南昌县的30F+70M、进贤县的NPKM和余江县的NPK+P处理最高,其平衡时有机碳含量和固碳潜力分别较施化肥处理提高了30.61%和61.15%、30.17%和54.96%、38.26%和74.79%。因此,提高鄱阳湖生态区农田有机碳密度和固碳潜力最有效方法是有机无机肥配施,其配施方式以猪粪配施化肥相对最好,配施比例以70%有机肥配施30%化肥为宜。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区 长期施肥 水稻土 土壤有机碳 固碳潜力


养分胁迫对水稻籽粒灌浆充实影响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杂交早稻威优916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方式栽培,生育后期设置养分胁迫和全营养液两种处理,从蛋白质组学角度研究后期持续的养分胁迫对水稻籽粒灌浆的影响,以期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籽粒蛋白质经双向电泳分离后共获得了37个发生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经串联质谱分析(ESI-Q MS/MS),27个蛋白质功能得到鉴定,包括4个参与光合作用的蛋白质、13个与籽粒充实发育相关的蛋白质、9个逆境相关的蛋白质及1个呼吸代谢相关的蛋白质。分析结果表明,养分胁迫下,逆境相关蛋白质在籽粒灌浆的前中期大量上调表达,籽粒光合作用减弱,后期呼吸作用增强,籽粒的氮代谢受到显著影响,谷蛋白及胚蛋白表达相对滞后,蛋白质和脂肪合成减少,从而造成籽粒灌浆不足,产量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