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花生(模糊匹配)
54条记录
花生浸种过程中水分相态和水分迁移动态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低场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及成像技术对花生浸种过程中水分动态变化及水分传递进行了研究,考察花生浸种过程中横向驰豫时间(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T2)和MRI图像的变化。结果显示,浸种期间,结合水弛豫时间和幅值变化不大,说明花生种子在浸种过程中,种子内有机物与水分结合的数量从整体上相对稳定;自由水对应横向弛豫谱信号幅值不断增加,弛豫时间向右移动,表明花生在浸种过程中种子内部自由水数量不断增加,且其流动性增加。MRI图像显示,浸种过程中水最先从胚端部位进入种子,远胚端同样有水分浸入,但数量少于胚端,沿表皮进入种子内部的水扩散速度比较慢。本文建立了一种适合研究花生种子萌发期间水分动态变化的科学方法,丰富了花生种子吸胀期间对水分动态变化和代谢参与的研究,并为改善花生精准浸种和优化工艺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花生 浸种 核磁共振 弛豫时间 伪彩图 水分迁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预设SPAD阈值的花生氮肥施用效果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利用花生叶片SPAD值进行实时、无损诊断花生生长过程中的氮素丰缺,指导花生合理施用氮肥,试验通过设定花生出苗后30、45、60、75 d和90 d倒3叶的SPAD值,分别将SPAD值按各时间段在30~33、38~41、42~45、44~47和43~46每隔1个点值预设一种施氮方案,共3种方案(分别以SN-1、SN-2和SN-3表示),探究不同氮素管理方案对花生的自身固氮力、氮素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显示,3种方案中,SN-3阈值设定过高,不利于花生的生长,SN-1和SN-2的阈值设定方案较合理,均可促进花生根瘤生长,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和产量。其中,SN-1的阈值设定最佳,与常规施肥比较,SN-1的花生单株根瘤量和单个根瘤重分别增加17.65%和4.35%,氮素利用效率和氮素农学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9.36和3.99个百分点,花生产量增加12.95%。因此,SN-1方案的SPAD预设值可以作为花生栽培过程中各生育时段的氮素丰缺阈值。

关键词: SPAD阈值 花生 氮肥 根瘤 氮素利用效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和木薯-花生间作对木薯养分积累和系统养分利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木薯-花生间作是一种生态高效的种植模式,研究分析施氮和木薯-花生间作对木薯氮磷钾素积累和系统氮磷钾素利用的影响规律,以期为木薯-花生合理间作和养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5和2016年,以木薯品种华南205和花生品种粤油200为材料,设计不施氮、施氮2个水平和木薯单作、花生单作、木薯间作1行花生、木薯间作2行花生及木薯间作3行花生共5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木薯-花生间作系统的木薯养分积累和系统养分利用特征。【结果】随着木薯生育时期的推进,块根氮磷钾素的积累量和分配率增加;茎秆氮磷钾素积累量和氮素分配率增加,磷钾素分配率先增加后降低;叶片氮磷钾素积累量先增加后降低,分配率下降。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施氮水平和不同种植模式间块根、茎秆、叶片和植株的氮磷钾素积累量变化规律存在差异。同一种植模式,施氮处理生产100 kg荚果所需氮钾量、生产100 kg鲜薯所需氮磷钾量、木薯氮素收获指数、木薯磷钾肥偏生产力、钾素间作优势、系统氮钾素积累总量和系统内木薯氮磷钾素比例较不施氮处理提高或显著提高,而花生氮钾素利用效率、花生磷素积累总量、木薯氮钾素利用效率、木薯钾素收获指数、系统内花生氮磷钾素比例、氮素间作优势和氮磷钾素的土地当量比较不施氮处理降低或显著降低。同一施氮水平,间作花生的氮磷素积累总量、氮磷钾肥偏生产力显著低于单作花生,间作木薯的氮磷钾肥偏生产力、钾素利用效率和磷素收获指数低于单作木薯。随着间作花生行数的增加,氮磷钾素的土地当量比和间作优势、系统内花生氮磷钾素比例、花生的氮磷钾素积累总量和氮磷钾肥偏生产力提高或显著提高,系统内木薯氮磷钾素比例下降。【结论】与单作模式相比,木薯间作2行和3行花生模式虽降低了系统内单一作物的产量、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和氮磷钾素积累总量,但提高了系统氮磷钾素积累总量,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氮磷钾素间作优势分别为63.91—112.11、19.37—42.67和68.29—105.62 kg·hm~(-2)。

关键词: 木薯 花生 间作 施氮 养分积累 系统养分利用 间作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特贝钙土壤调理剂对红壤旱地花生产量和阻控土壤酸化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7

摘要:为探讨一种新型的特贝钙土壤调理剂(深加工的牡蛎壳粉)对红壤旱地花生产量的影响及其对土壤酸化的改良效果,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施用量(0、750、1500、2250kg/hm2)处理花生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特贝钙土壤调理剂的花生产量可以增加10.2%~23.8%,且成熟期花生的株高、每株双果数、单果数、总果数和百果重均显著提高。与对照相比,施用特贝钙土壤调理剂处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增加21.65%~118.1%、28.2%~74.1%和22.6%~47.0%;土壤pH和交换性钙分别提高0.18~0.33(4.0%~7.3%)和12.9%~18.8%,土壤交换性氢和交换性铝则分别降低19.6%~62.5%和34.7%~84.2%。因此,施用特贝钙土壤调理剂是实现红壤旱地花生增产、活化土壤养分和阻控土壤酸化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特贝钙土壤调理剂 红壤 花生 土壤酸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负压入液整荚播种技术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一种花生整荚播种快速浸种新技术,研究了负压入液处理花生荚果中处理压力和处理时间对花生萌芽出苗的影响。研究发现:处理压力和处理时间对花生萌芽有重要影响。在负压较低(0.06MPa)时,随着处理时间增加破壳萌芽率随之增加;在负压较高(0.08MPa和0.1MPa)时,花生破壳萌芽率则会随着处理时间增加而降低;而电导率随着处理时间增加明显增加。整荚播种负压入液处理较好的处理工艺为0.06MPa,处理15min;田间试验显示采用负压入液田间果播的花生出苗率、出苗时间均不低于仁播对照,花生有效分枝、单株结果数和单株饱果数均优于对照,产量也较对照略高。

关键词: 花生 整荚播种 负压 浸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氮时期对红壤旱地花生生物量和氮素累积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生品种粤油256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置6个处理:不施氮肥(CK)、氮肥全部基施(N_(10∶0∶0),当地习惯施氮方式)、氮肥70%基施+30%花针期施用(N_(7∶3∶0))、氮肥50%基施+50%花针期施用(N_(5∶5∶0))、氮肥50%基施+30%花针期施用+20%结荚期施用(N_(5∶3∶2))、氮肥30%基施+50%花针期施用+20%结荚期施用(N_(3∶5∶2)),研究不同施氮时期对南方红壤旱地花生生物量累积、氮素累积、氮肥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的花生生物量累积、氮素累积均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施氮时期显著影响花生生物量及氮素的累积特征,氮肥分次施用并适当后移可显著提高生物量及氮素的最大累积速率(v_(max))、推迟吸收"峰值"的出现时间(t_(max)),延长生物量及氮素快速累积的持续时间(Δt),从而有利于提高花生产量及氮肥利用率,但氮肥后移比例过大(N_(3∶5∶2))也不利于肥效的充分发挥。本试验条件下,以氮肥50%基施+30%花针期追施+20%结荚期追施(N_(5∶3∶2))的效果最好,其产量达到4 918.5kg·hm~(-2),较CK增产20.0%,较当地传统的一次性施肥也可增产9.8%。合理调控施氮时期是提高我国南方红壤旱地花生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可为该区域花生的科学合理施肥、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花生 施氮时期 生物量 累积 Logisti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包装材料密闭储藏对花生品质影响

中国粮油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获得适合储藏花生包装材料,探讨包装材料对花生耐贮性的影响,研究了4种不同的包装材料密闭储藏花生花生色泽、品质、发芽率、虫害和黄曲霉毒素防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包装材料储藏花生效果差异非常显著。铝箔袋包装花生种皮颜色在储藏期间没有发生变化,尼龙/聚乙烯(PA/PE)薄膜袋包装花生的种皮颜色变化速度比PE膜缓慢,而PE膜比编织袋包装的变化缓慢;铝箔袋、PA/PE复合膜密闭包装储藏18个月后,花生米品质依然保持较好;铝箔袋密闭包装能长期保持花生发芽率;4种密闭包装方式抑制虫害繁殖作用差异显著,高通透性的编织袋包装的花生害虫侵蚀严重,而铝箔袋和PA/PE袋包装可以有效地抑制虫害的发生;铝箔袋、PA/PE复合膜包装花生米原料储藏18个月均没有黄曲霉毒素产生,但是PA/PE复合膜包装的部分花生有明显霉菌滋生。

关键词: 花生 包装材料 储藏 储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间作方式对共生期木薯-花生生长发育、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6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间作方式对不同间作方式对共生期木薯-生生长发育、产量及经济效益。[方法]试验以木薯净作(M1)、花生净作(M2)为对照,研究了木薯间作1行、2行、3行花生(M3、M4、M5)对共生期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间作对木薯、花生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均有影响。木薯与花生存在竞争生长关系,株高协同增高,在间作后期,在无氮时以M1、M2和M5的株高较高,而施氮时以M3、M4株高较高;间作提高了叶片温度,但不同间作处理间无明显规律。间作提高了干物质总产量,在块根膨大期和膨大期30 d,干物质总产量以M5最高,而在块根膨大期60 d以M4最高。间作降低了单一作物产量,但提高红壤旱地经济效益;不施氮和施氮时木薯产量分别下降25.35%、14.55%,花生产量分别下降28.76%、52.60%,而经济效益增加了72.90%、56.82%。[结论]与净作相比,木薯间作1行、2行和3行花生均提高了经济效益,且随间作行数增加而增加。

关键词: 木薯 花生 间作 共生期 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覆盖物对红壤旱坡地土壤环境和花生生长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种植花生的红壤旱坡地为对象,研究液态地膜覆盖(LFM)、塑料地膜覆盖(PFM)、稻草覆盖(SM)和无覆盖(NM)对土壤环境和花生生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有覆盖物可以显著增加土壤含水量,调节土壤温度,加快花生光合作用,使花生干物质的分配更合理,且提高花生产量;不同覆盖物对土壤和花生生长等各项指标的综合效应不同,表现为稻草覆盖>塑料地膜>液态地膜>无覆盖。

关键词: 覆盖物 红壤旱坡地 土壤环境 花生 生长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和接种根瘤菌对红壤旱地花生生长及氮素累积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南方红壤旱地施氮和接种根瘤菌对花生生长和氮素累积的影响,以花生品种粤油256为材料,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置9个处理:不施氮肥(N0)、50%施氮量(N_(50%))、75%施氮量(N75%)、100%施氮量(N_(100%),当地习惯施氮量135 kg·hm~(-2))、125%施氮量(N_(125%))、150%施氮量(N_(150%))、50%施氮量+接种根瘤菌(N_(50%)+RI)、75%施氮量+接种根瘤菌(N_(75%)+RI)、100%施氮量+接种根瘤菌(N_(100%)+RI),研究花生的生长发育状况、产量提升水平、氮素累积特征及氮肥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在红壤旱地上适量施氮会促进花生生长,过量施氮会产生不利影响。单施氮肥时的增产幅度在9.8%~13.5%之间,以N75%的产量最高,为4 651.0 kg·hm~(-2)。合理施氮配合接种根瘤菌对花生的生长发育促进明显,所有处理中以N75%+RI的产量最高,达到5 169.1 kg·hm~(-2),但施氮不足(N_(50%))时接种根瘤菌的效果微弱。所有处理的花生氮素累积均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适量施氮(≤N75%)可以提高花生氮素累积的最大速率vmax,使之出现时间tmax略有提前,但氮素快速累积的持续时间Δt较短;过量施氮(>N100%)会使Δt过长,v_(max)降低、t_(max)推迟;而适量施氮配合接种根瘤菌处理的v_(max)较高,tmax出现时间及Δt时长适中。所有处理中以N75%+RI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最高,其氮肥偏生产力和生理利用率也较高,因此,本试验条件下以施氮101.25 kg·hm~(-2)(N75%)配合接种根瘤菌的效果最佳。本研究结果为我国南方红壤区花生的高产高效种植、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花生 施氮量 根瘤菌 生长 氮素累积 Logisti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