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三品一标”背景下的南昌农业品牌发展研究
《农村农业农民 》 2022
摘要:农产品的品质直接决定着市场品牌价值和影响力,而农业品牌又是产品质量安全和信誉的载体.农业生产新"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同时对农产品品质保障和农业品牌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本文着重分析了江西省南昌市农业品牌的发展现状和经验做法,剖析出农业品牌基础不够牢、优质品牌数量不很足、企业品牌意识不太强、品牌建设力度不够足等突出问题.综合考虑本区域的农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提出做大做强做优农业品牌的策略建议:突出产品品质特色,夯实品牌建设基础;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品牌监管提质;分区打造品牌精品,建立"洪字号"品牌体系;开展补链延链强链,推进产业纵深发展;实施多维营销策略,提升品牌传播效能.


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孢子败育的细胞学形态鉴定
《江西农业学报 》 2022
摘要:为探究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B351A小孢子败育的时期及细胞学机制,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外观形态特征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半薄切片法对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B351A及其保持系B351B的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的细胞学形态进行了观察,并对不同时期对应花蕾外观形态进行了测量和描述.结果表明,雄性不育材料B351A小孢子败育发生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此时部分绒毡层细胞高度液泡化,体积径向增加,挤压药室导致花粉母细胞畸形,不能完成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而败育.供试材料花粉母细胞时期或之前时期最明显的特征是花萼紧闭;四分体时期花萼微开,纵径3.11±0.40 mm,横径2.77±0.30 mm;当花冠与花萼等长时处于单核靠边期.花蕾外观形态特征可作为判断小孢子发育时期的依据,从而方便选取所需的小孢子对应的花蕾.


辣椒种质与品种田间疫病抗性鉴定与避雨栽培控病效果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辣椒是我国的大宗蔬菜作物。疫病是辣椒生产过程中的一种极具毁灭性的病害。长江中下游地区,春辣椒种植期多雨高湿的环境条件常导致辣椒疫病的高发、重发而显著减产,甚至绝收。选育并种植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病措施,筛选辣椒抗病品种,鉴定抗性种质材料,对抗病品种利用及选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鉴于辣椒避雨栽培技术的推广面积不断扩大,成为辣椒提早上市的主流技术,但其对病害的影响效果并不明确。该研究有助于为更好地指导辣椒疫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辣椒种植基地疫病重发田块设置田间自然病圃,对283份辣椒材料进行疫病抗性鉴定。在参试的辣椒品种中随机选取10份辣椒品种进行避雨与非避雨栽培,比较辣椒疫病发生严重度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效应。【结果】羊角椒中的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材料分别占该类供试材料的4.55%、14.77%、14.77%、22.73%、43.18%;小尖椒中的高抗、抗病、感病和高感材料分别占58.97%、35.90%、2.56%、2.56%;线椒中的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材料分别占32.14%、45.24%、13.10%、8.33%、1.19%;薄皮椒中的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材料分别占3.23%、6.45%、16.13%、74.19%;色素专用椒中的高抗、抗病和中抗材料分别占27.27%、54.55%和18.18%;小圆椒中的抗病、中抗和高感的材料分别占57.14%、35.71%、7.14%;朝天椒中的高抗、抗病和中抗材料分别占56.25%、37.50%、6.25%。共获得DJZ-16等66份高抗材料,并鉴定出DJZ-1等65份高感材料。与非避雨栽培处理相比,避雨栽培对各参试品种均有控病及稳产效果,对辣椒疫病的最低防效在39.29%以上,增产达63.42%以上。【结论】不同类型的辣椒群体抗性差异明显,同一类型的品种间抗性也存在一定差异。以辣椒类型进行抗性分类,羊角椒和薄皮椒更易感病,色素专用椒和朝天椒抗性表现突出。避雨栽培的辣椒感染疫病严重度和为害损失显著低于非避雨栽培的对照处理,具有防病控病作用。


不同辣椒材料对疫病的抗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20 CSCD
摘要:为筛选抗性种质资源,进行抗性品种选育和推广种植,利用苗期游动孢子灌根法对206份江西省地方辣椒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并初步分析不同时期材料的发病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材料间的抗病性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无论是病株率还是病情指数均有显著差异性,病株率在0~30.0%、30.1%~70.0%、70.1%~100%之间的材料分别为21、32、153份,占供试材料的10.19%、15.53%、74.27%;表现为高抗、抗病、中抗和感病的材料分别有15、17、23、151份,占供试材料的7.28%、8.25%、11.17%和73.30%;鉴定出的'赣椒18号''、赣椒35号'、C047、WY38、CM334和A204等15份高抗材料是很好的抗疫病资源.分析供试材料在2次调查结果中的发病情况可知,材料间的发病速度(侵入和扩展)存在显著差异性.


辣椒新品种'赣椒16号'
《园艺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赣椒16号’辣椒是以自交系C004为母本,自交系C001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种。果实羊角形,果面平滑,有光泽,青熟果深绿色,生物学成熟果鲜红色;果长21.0 cm,果肩宽1.5 cm,单果质量19.5 g,果肉厚0.2 cm,味辣,商品性佳。熟性早,平均产量37.5~45.0 t·hm-2,抗疫病。适宜于长江流域地区及气候类型相似地区春季早熟栽培和秋延后大棚栽培。


辣椒重要农艺性状关联分析与优异等位变异发掘
《核农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发掘辣椒株高、始花节位、单果质量、果纵径、果横径、果形指数和果肉厚度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关联位点和优异等位变异,本研究以194份辣椒核心种质为试验材料,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和混合线性模型(MLM)两种方法,基于分布于辣椒12条染色体的58个SSR标记,对上述7个农艺性状开展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LM方法检测到20个SSR关联位点,解释的表型变异率为2.09%~21.91%;MLM方法检测出17个SSR关联位点,能解释2.07%~7.24%的表型变异;有12个位点被两种方法同时检测到;基于关联位点各等位变异的表型效应,发掘出TC7268Sa、CAMS-327a、HpmsE132a、ge35-141pmH0135Ca、CAMS-454c和Hpms2-24a等优异等位变异,筛选出B003、B010、B015、B020、B022、B042、B048、B052、B097、B111、B134、B138、B166、B178、B351、B352、C005、C014、V06C0007、V06C0295、V06C1082、V06C1088、V06C1187、V06C1321、V06C1600、V06C1707、V06C1719和V06C1898等28份优良农艺性状典型种质材料.本研究结果为辣椒相关农艺性状优异基因的发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聚合育种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材料基础.


辣椒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SSR标记对200份辣椒核心种质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61对SSR引物共扩增出298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4.9条;200份辣椒核心种质的多态信息量(PIC)变幅为0~0.684 8,平均值为0.349 1;香农指数(Shannon-Wiener, I)变幅为0~1.560 6,平均值为0.767 4;基因多样性(Gene diversity)变幅为0~0.728 8,平均值为0.401 7,说明所构建的核心种质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采用遗传距离聚类法、群体结构分析法和主坐标分析法对供试材料进行分类,200份核心种质材料分别分成5个类群、3个亚群和2个类群,三种分类结果互相验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群体结构分析显示,182份供试材料Q≥0.6,说明这些种质材料血缘较纯;另有18份种质Q<0.6,说明其遗传背景相对复杂,具有2个或2个以上亚群的遗传成分,应用这些种质开展辣椒品种改良或杂交配组时,应充分考虑其遗传构成.研究结果为辣椒核心种质的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加工辣椒新品种对比试验及产量分析——以江西省高安市为例
《江西农业 》 2019
摘要:蔬菜在江西省高安市的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其中,辣椒是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主要分布在上湖乡、石脑镇、杨圩镇等地。基于此,在江西省高安市上湖乡双惠蔬菜专业合作社基地开展了加工辣椒新品种对比试验及产量分析,筛选出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加工辣椒品种,试验结果为辣椒品种结构调整提供了有益参考。


辣椒始花节位研究进展
《浙江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辣椒是茄科重要经济作物,具有合轴分枝结构。始花节位是辣椒的重要熟性性状,与辣椒采收期和早期产量显著相关。开花时间在作物驯化及适应新气候环境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开花意味着植物从营养生长阶段转换到生殖生长阶段,始花节位常被用来衡量辣椒开花的时间。文章就辣椒始花节位的遗传定位、相关基因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基因功能的保守性和多样性等进行了综述,并就今后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展望,提出建设性意见。


辣椒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的发掘进展
《西北植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对国内外近年来有关辣椒辣味、颜色、抗病和雄性不育等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今后研究方向,并介绍了辣椒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发掘的常规方法,以及随着辣椒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和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应用,基因发掘的新技术及其在辣椒基因发掘中的应用及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