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正交设计优化辣椒SRAP-PCR反应体系及引物筛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辣椒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SRAP反应体系中的5种关键因素(TaqDNA聚合酶、Mg2+、dNTPs、引物、模板DNA)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辣椒SRAP-PCR最佳反应体系为:TaqDNA聚合酶0.75 U、Mg2+0.6 mmol/L、dNTPs 0.2 mmol/L、引物0.8μmol/L、模板DNA 50 ng,总体积为10μL。运用该体系对辣椒3份种质材料进行验证,证明该体系稳定可靠,并从198个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35个引物组合。该体系的建立与多态性引物组合的筛选为SRAP标记技术在辣椒分子遗传学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鲜干兼用辣椒赣丰辣线10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辣椒杂志 》 2010
摘要:赣丰辣线101是鲜干兼用型辣椒一代杂种。该品种生长势中等,株形紧凑,早熟,从定植至采收青椒约45d;果实羊角形,味辛辣,青熟果深绿色,生物学成熟果鲜红色;果长19.5cm,果宽1.4cm,肉厚0.1cm,平均单果质量15.1g,维生素C含量1.25mg/g,干物质含量12.0%;鲜椒产量30.0~37.5t/hm2,干椒产量4.6t/hm2以上;抗病耐热;适于长江流域地区春季早熟栽培。
鲜干兼用辣椒新品种‘赣丰辣线101’
《园艺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赣丰辣线101’是鲜干兼用型辣椒一代杂种。生长势中等,株型紧凑,早熟,从定植至采收青椒约45d。果实羊角形,味辛辣,青熟果深绿色,生物学成熟果鲜红色;果实纵径19.5cm,横径1.4cm,肉厚0.1cm,平均单果质量15.1g,维生素C含量1.25mg·g-1,干物质含量12.0%。鲜椒产量30.0~37.5t·hm-2,干椒产量4.6t·hm-2以上。抗病耐热,适于长江流域地区春季早熟栽培。
辣椒花器性状与果实性状的遗传相关及因子分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掌握1 a生辣椒花器性状和果实性状的变化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对1 a生辣椒4个变种29份材料的8个花器性状和4个果实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花器性状和果实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其变异系数(CV)范围为13.10%(花纵径)~86.81%(单果重);遗传力在30.81%(果纵径)~88.73%(子房横径);8个花器性状与4个果实性状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相关关系。因子分析表明:12个花器及果实性状集约于3个主因子上,F1为横茎/重量因子,F2为纵径因子,F3为形态指数因子,这3个主因子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4.83%,保持了12个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
辣椒属栽培种主要表型性状的因子分析
《中国蔬菜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应用因子分析,将辣椒属5个栽培种96份种质资源的14个表型性状集约于5个主因子上,F1为果实质量因子,F2为株型因子,F3为果形因子,F4为熟性因子,F5为辣味因子。这5个主因子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在80%以上,基本保持了14个表型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采用正交因子和斜交因子模型分析了表型性状间的遗传作用关系,并探讨了各因子间的关系及其生物学意义。
辣椒始花节位遗传研究
《园艺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经典遗传学方法对特早熟辣椒‘B9431’与‘吉林长椒’杂交组合多个世代群体始花节位进行了联合分析,结果表明:‘B9431’始花节位受1对隐性等位主基因控制,B9431×吉林长椒始花节位遗传符合1对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该杂交组合的B1、B2和F2群体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3.72%、76.56%和86.63%,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0.96%、18.58%和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