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辣椒耐弱光性的多元统计分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遮阳网模拟弱光条件,调查12份辣椒种质苗期株高、单位叶片株高、下胚轴长、叶长、叶宽、叶厚、茎粗、单株叶数、植株鲜质量、叶鲜质量、茎鲜质量和根鲜质量等形态性状,以耐弱光系数作为衡量耐弱光性的指标,应用因子分析、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对辣椒耐弱光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个形态性状的耐弱光系数在参试种质间差异较大,利用因子分析将其集约于5个主因子上,即株型因子、鲜质量因子、叶数因子、叶厚因子和下胚轴长因子,5个主因子累计贡献率达97.30%。根据综合评价值D,将12份供试种质分为4类,即耐弱光材料H101A、V06C0298、H107;较耐弱光材料V06C1825、H101、GX;弱光中度敏感材料SEC、H102、V06C1032、H108、H103以及弱光敏感材料H107B。本研究应用多元统计方法成功地对12份辣椒材料进行了耐弱光性鉴定,可为辣椒耐弱光性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辣椒遗传图谱的构建与QTL定位研究进展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近十年来构建的辣椒遗传图谱和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分析,包括辣椒种内遗传图谱、种间遗传图谱和整合图谱的构建,以及抗病虫性状和细胞雄性不育恢复性等主要农艺性状的QTLs定位,并对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为辣椒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不同基质配比试验
《新疆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提高育苗质量,解决基质的应用问题。【方法】以蓓蕾基质为对照,选用丹麦进口泥炭、珍珠岩、蛭石为原料,按照3种原料的不同配比配制出5种穴盘育苗基质,调查不同基质对小白菜和辣椒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通过对小白菜生长发育状况的调查得出,出苗率的高低顺序是1>4>6>5>2>3,子叶展平快慢顺序是1>3>4>5>2>6,2叶1心快慢顺序是3>1>5>4>6>2,3叶1心快慢顺序是1>3>5>6>2>4,不同基质间的多重比较与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2号基质配比优于对照蓓蕾基质,从总体来看,叶数、叶长、叶宽、叶面积与株高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植株的长势与植株叶片之间存在正相关;通过对辣椒生长发育状况的调查得出,随着调查日期的延长,各处理间的差异逐渐变小;全部是泥炭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蓓蕾基质,或者与对照蓓蕾基质相近,辣椒植株的长势与植株各个部分的生长均相互影响。【结论】2号基质(全部是泥炭)好于蓓蕾基质。


辣椒新品种赣丰辣玉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辣椒杂志 》 2012
摘要:赣丰辣玉是辣椒一代杂种。该品种生长势较强,株形紧凑,中熟。果实牛角形,味中辣,青熟果绿色,生物学成熟果鲜红色;果实纵径18.5cm,横径3.3cm,肉厚0.3cm,平均单果质量47.0g,维生素C含量73mg/100g(鲜样质量),干物质含量8.36%。鲜椒产量38.0~60t/hm2。抗病,耐湿热。适于长江流域春夏露地栽培和大棚秋延后栽培。


辣椒果实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果实性状差异较大的一年生辣椒材料C.annuum B9431(P1)和灌木辣椒材料C.frutescens H108(P2)为亲本,构建4世代群体(P1、P2、F1、F2),应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对辣椒6个果实性状进行遗传分析,为辣椒果实性状QTL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6个果实性状均符合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其中,单果重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和果肉厚度5个性状均符合E-0模型,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果柄长度最佳遗传模型为E-5,即2对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单果重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肉厚度和果柄长度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7.64%、37.67%、82.46%、94.82%、83.33%和40.00%,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50%、54.56%、10.53%、0.27%、12.96%和37.78%。


辣椒新品种‘赣丰辣玉’
《园艺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赣丰辣玉’是辣椒一代杂种。生长势较强,株形紧凑,中熟。果实牛角形,味中辣,青熟果绿色,生物学成熟果鲜红色;果实纵径18.5cm,横径3.3cm,肉厚0.3cm,平均单果质量47.0g,维生素C含量0.73mg·g-1,干物质含量8.36%。鲜椒产量38~60t·hm-2。抗病,耐湿热,适于长江流域春夏露地栽培和大棚秋延后栽培。


正交设计优化辣椒SRAP-PCR反应体系及引物筛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辣椒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SRAP反应体系中的5种关键因素(TaqDNA聚合酶、Mg2+、dNTPs、引物、模板DNA)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辣椒SRAP-PCR最佳反应体系为:TaqDNA聚合酶0.75 U、Mg2+0.6 mmol/L、dNTPs 0.2 mmol/L、引物0.8μmol/L、模板DNA 50 ng,总体积为10μL。运用该体系对辣椒3份种质材料进行验证,证明该体系稳定可靠,并从198个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35个引物组合。该体系的建立与多态性引物组合的筛选为SRAP标记技术在辣椒分子遗传学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鲜干兼用辣椒赣丰辣线10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辣椒杂志 》 2010
摘要:赣丰辣线101是鲜干兼用型辣椒一代杂种。该品种生长势中等,株形紧凑,早熟,从定植至采收青椒约45d;果实羊角形,味辛辣,青熟果深绿色,生物学成熟果鲜红色;果长19.5cm,果宽1.4cm,肉厚0.1cm,平均单果质量15.1g,维生素C含量1.25mg/g,干物质含量12.0%;鲜椒产量30.0~37.5t/hm2,干椒产量4.6t/hm2以上;抗病耐热;适于长江流域地区春季早熟栽培。


鲜干兼用辣椒新品种‘赣丰辣线101’
《园艺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赣丰辣线101’是鲜干兼用型辣椒一代杂种。生长势中等,株型紧凑,早熟,从定植至采收青椒约45d。果实羊角形,味辛辣,青熟果深绿色,生物学成熟果鲜红色;果实纵径19.5cm,横径1.4cm,肉厚0.1cm,平均单果质量15.1g,维生素C含量1.25mg·g-1,干物质含量12.0%。鲜椒产量30.0~37.5t·hm-2,干椒产量4.6t·hm-2以上。抗病耐热,适于长江流域地区春季早熟栽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