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稻草秸秆与苜蓿的日粮组合对山羊消化道各部位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草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9只体况良好,体质量相近[(41.3±1.2)kg],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十二指肠瘘管、回肠瘘管的成都麻羊半同胞羯羊,随机分成3组,饲以稻草基础日粮,分别补饲25%(MSL25)、50%(MSL50)与75%(MSL75)的苜蓿(MSL),采用Co-EDTA为食糜标记物,测定消化道各部位(胃区、小肠与大肠)及整个消化道干物质(DM)、有机物(OM)、中性洗涤纤维(NDF)与酸性洗涤纤维(ADF)的消化率。结果表明,1)MSL25、MSL50与MSL75的胃区DM消化率、小肠DM消化率、大肠DM消化率以及全消化道DM消化率分别为37.70%、40.44%与41.57%,5.30%、5.61%与7.27%,17.15%、19.03%与24.20%,51.12%、54.48%与58.92%;2)MSL25、MSL50与MSL75的胃区OM消化率、小肠OM消化率、大肠OM消化率以及全消化道OM消化率分别为41.18%、44.83%与45.70%,5.45%、5.94%与7.77%,18.18%、20.62%与26.12%,54.49%、58.81%与62.96%;3)MSL25、MSL50与MSL75的胃区NDF消化率、小肠NDF消化率、大肠NDF消化率以及全消化道NDF消化率分别为39.97%、42.24%与43.19%,3.58%、2.69%与4.61%,6.61%、7.47%与11.52%,46.46%、48.00%与52.05%;4)MSL25、MSL50与MSL75的胃区ADF消化率、后消化道ADF消化率以及全消化道ADF消化率分别为38.81%、44.52%与48.61%,1.29%、5.28%与4.71%,39.59%、47.45%与51.05%。本研究结论,山羊稻草基础日粮中补饲适量25%~50%的苜蓿,不仅有利于稻草纤维物质在胃区的发酵,且能提高这些纤维物质在后肠道的消化能力,从而使得山羊在整个消化道消化纤维物质的能力增强,表现出明显的组合效应。
稻草补饲苜蓿对山羊瘤胃动力学及十二指肠氨基酸流量影响的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9只体况良好、体重相近((41.3±1.2)kg)、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十二指肠瘘管、回肠瘘管的成都麻羊半同胞羯羊,随机分成3组,饲以稻草基础日粮,分别补饲25%(MSL25)、50%(MSL50)与75%(MSL75)的苜蓿(MSL),采用Co–EDTA为食糜标记物,研究苜蓿补饲水平对山羊瘤胃动力学参数、瘤胃微生物蛋白(MCP)合成、十二指肠含氮物质流量以及十二指肠食穈氨基酸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MSL25、MSL50与MSL75的瘤胃液相小数稀释率、瘤胃液相外流速率、瘤胃液相体积分别为2.19%/h、2.23%/h和2.20%/h,0.25、0.28和0.27 L/h,0.54、0.61和0.56 L;②MSL25、MSL50与MSL75的液相MCP库容量、MCP流通速率、MCP流通量分别为0.39、0.41和0.43 g,0.16、0.19和0.18 g/h,4.13、4.58和4.78 g/d;③MSL25、MSL50与MSL75的十二指肠微生物氮流量、十二指肠非微生物氮流量、十二指肠微生物氮流量占总氮流量的百分比分别为3.03、3.22和3.35 g/d,8.32、10.36和11.89 g/d,21.98%、23.71%和26.76%;④MSL25、MSL50与MSL75的总必需氨基酸流量、总非必需氨基酸流量与总氨基酸流量分别为6.840、8.482和8.553 g/d,8.535、10.002和10.274 g/d,15.375、18.484和18.827g/d。在山羊稻草基础日粮中补饲50%的苜蓿,可改善瘤胃动力学参数,促进微生物蛋白合成,增加十二指肠氨基酸流量,表现出明显的组合效应。
关键词: 山羊 稻草 补饲苜蓿 瘤胃动力学参数 十二指肠含氮物质流通量 组合效应
中国西北6个地方绵羊品种mtDNA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PCR-SSCP和克隆测序技术,分析了西北6个绵羊品种的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通过对DNA序列的多重比对,得出A、B、C3种单倍型,在D-loop区内的碱基替换全部为转换;绵羊mtDNA D-Loop区中存在着明显的长度变异,引起变异原因主要是由于1个或几个碱基或串联重复基元序列的插入(或缺失)造成的,不存在绵羊品种特异性;本试验研究的绵羊在各个不同片段中所扩增出的A、B、C3种单倍型基本一致,但不是完全连锁,存在着微小的差异;用NJ法构建了系统进化树,可明显看出中国6个绵羊品种3种单倍型的分类情况,单倍型树表明新疆的巴音布鲁克羊和卡拉库尔羊之间的遗传关系最近。
利用微卫星和线粒体DNA标记研究山羊群体间的遗传关系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微卫星和线粒体DNA分析山羊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关系,用25个微卫星位点分析了安哥拉山羊、山东莱芜黑山羊、罕山白绒山羊、太行山羊及乌珠穆沁绒山羊这5个山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共祖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表明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是一致的,如内蒙的罕山白绒山羊和乌珠穆沁绒山羊聚到一起。利用线粒体DNA分析安哥拉山羊、山东莱芜黑山羊、鲁北白山羊、太行山羊及乌珠穆沁绒山羊,揭示这5个山羊品种分成A和C2个支系,并进行了群体结构和群体扩张分析。通过比较2种分子标记的分析结果,发现利用微卫星来研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品种间的关系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而线粒体在研究群体系统进化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分析品种间关系方面可能不是理想标记。
木薯渣不同补饲方式对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
《饲料工业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木薯渣(CR)不同补饲方式对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24.8±1.9)kg的江西地方山羊(羯羊)36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羊。处理Ⅰ组为仅喂基础粗饲料木薯干草(CH)但不补饲CR的对照组,处理Ⅱ组、处理Ⅲ组与处理Ⅳ组为在饲喂CH基础上以不同方式按初始体重均重的每千克代谢体重30g(按干物质计,合333g)给每头羊补给CR的试验组。处理Ⅱ组在给羊只投给CH前3h一次性补给,处理Ⅲ组在投给CH后2h一次性补给,处理Ⅳ组将处理Ⅲ组的CR分3次等量(每次每头111g)补给。试验结果为:处理Ⅱ组的平均日采食木薯干草(CH)、平均日增重(ADG)以及料重比(F/G)与不补饲CR的处理Ⅰ组不显著(P>0.05)。处理Ⅲ组的ADG较处理Ⅰ组和处理Ⅱ组显著增加,F/G则显著降低(P<0.05)。处理Ⅳ组的ADG较处理Ⅲ组的又有显著增加(P<0.05),而F/G显著降低(P<0.05)。本研究表明,CR作为能量添补饲料,用于山羊CH基础粗饲料补饲时,可以通过改变补饲方式与增加饲喂次数,来调控CR的瘤胃降解速率,使之与CH的相似,使得能氮能够同步利用,从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