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辣椒种间(Capsicum annuum×C.frutescens)遗传图谱的构建与分析
《园艺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一年生辣椒(Capsicum annuum)B9431为母本(P1),中国野生灌木辣椒(C.frutescens)H108为父本(P2)进行种间杂交,得到包含180个单株的F2作图群体,利用SRAP、SSR、ISSR标记和形态标记构建辣椒遗传图谱。该图谱共包含14个连锁群,涉及264个SRAP标记、32个SSR标记和2个ISSR标记,控制软肉落果性状的S基因定位于LG8。图谱总长1 023.45 cM,标记间平均图距3.42 cM。每个连锁群的标记数在2~44个之间,连锁群的长度在13.84~129.93 cM范围内,平均图距在2.38~12.90cM之间。以SSR标记为锚定标记,将该图谱与Minamiyama等构建的图谱进行了初步对应。


中部四省反刍动物饲料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兼论“5个重要指标”的指导作用
《江西农业学报 》 2013
摘要:以王加启(2011)提出的"决定我国奶业发展方向的5个重要指标"为指导,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中部四省(河南、湖北、湖南与江西)的社会发展概况、主要反刍动物饲养现状与发展趋势、天然牧草资源、秸秆资源与反刍动物工业饲料生产情况,指出了制约中部四省反刍动物发展的饲草因素。此外,还阐明了中部四省反刍动物饲料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保障,提出了中部四省反刍动物饲料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本研究强调了反刍动物粗饲料与精饲料的同等地位以及饲料转化率的重要意义。


绿肥作物二月兰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研究
《中国草地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尼龙网袋埋田法对二月兰在玉米田中翻压126d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月兰在翻压前期腐解速率较快,至42d时其腐解率达到39.09%,之后腐解相对平缓,试验结束时二月兰的最终腐解率为67.48%;二月兰碳、氮、钾的释放速率在前期很快,翻压前7d的平均释放速率分别达到204.62mg/d、37.67mg/d和33.19mg/d,之后迅速下降并趋于稳定;碳和氮在翻压7d时的释放率分别为22.23%和39.89%,钾在翻压14d时的释放率为77.12%,而磷则在翻压前期出现"富集"现象;经过整个春玉米生长季节的腐解,二月兰碳、氮、磷、钾的释放率分别达到76.23%、85.29%、79.63%和96.43%,其碳氮比、碳磷比和碳钾比也分别由最初的9.74、88.83和13.43上升到15.33、104.26和95.07。
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对策——以江西省为例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分析了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原因,即推进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整合区域农业科技资源的重要举措,推进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提升区域农科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推进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促进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动力来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江西省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思路,即全力构建适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重点完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保障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的经费。


水稻产量相关农艺性状杂种优势位点的定位
《中国水稻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以籼稻IR24为受体亲本、粳稻Asominori为供体亲本的66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分别与受体亲本IR24杂交构建1套对应的F1群体,研究杂种优势位点。以中亲优势值作为杂种优势QTL检测的基准表型值,结合新构建的基因型图谱,利用QTL IciMapping软件的逐步回归和极大似然估计结合的方法,检测杂种优势QTL。结果表明,各置换系对应的F1群体,在4个环境(2007年南京、2007年南昌、2008年南京、2008年南昌)下,共检测到53个与产量构成性状相关的杂种优势位点。其中只发现1个杂种优势位点能在多个环境重复检测到,即来自第1染色体与标记RM488紧密连锁的位点。该位点在杂合状态下增加F1的株高。22个位点在杂合状态下具有增效作用,占总位点数的41.51%;LOD值变幅为3.06~7.25,贡献率变幅为3.74%~18.5%。31个位点在杂合状态下具有减效作用,LOD值变幅为3.07~9.70,贡献率变幅为0.45%~30.78%,这些具有减效作用的位点主要控制单株产量、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等性状,与籼粳杂种不育基因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