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595条记录
反刍动物粗饲料纤维品质的整体评定研究

饲料工业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文中在测定江西近年引进推广的6种粗饲料鲁梅克斯K-1(RK1)、紫云英(AL)、高丹草(SHS)、苏丹草(SSS)、游客紫花苜蓿(MSE)与"金诺1号"牧草蔗(GSC)的纤维成分基础上,通过体外发酵实测了这6种粗饲料中性洗涤纤维的48 h消化(发酵)率(NDFD),并采用相关模型计算出这6种粗饲料的可发酵纤维指数(FFI)指数。按NDFD所测定的6种粗饲料纤维品质自高到低的排序为:GSC(71.7)>RK1(68.3)>AL(67.0)>MSE(65.7)>SHS(63.3)>SSS(56.3),括号中的数字为消化(发酵)率,单位为%NDF。按FFI的排序为:GSC(11.29)>SHS(7.09)>RK1(5.37)>AL(5.09)>MSE(4.59)>SSS(4.37),括号中的数字为可发酵纤维指数(FFI)。2种指标评定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由于FFI以NDFD为基础,将纤维中可利用的部分与纤维中不可利用的部分,通过比例关系结合起来一并考虑,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纤维的品质,具有取代NDFD作为评定反刍动物粗饲料纤维品质技术指标的潜能,但需要用体内试验进行验证。

关键词: 反刍动物 粗饲料纤维 品质评定 消化率 可发酵纤维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皿蛛科蜘蛛区系结构研究

江西科学 2011

摘要:列出了江西皿蛛科18种蜘蛛名录、地理分布,分析了物种结构和生态类群的特点,并就国内分布已基本查清的17种蜘蛛,根据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将其作出归纳,得知江西17种皿蛛科蜘蛛属华中区,与西南区共有种最多,与青藏区共有种最少;与邻省比较,与浙江共有种最多,而与广东、福建共有种最少。

关键词: 江西 皿蛛科蜘蛛 异同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盆栽甘薯品种(系)观赏性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11

摘要: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参试的15个甘薯品种(系)的观赏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品系18的盆栽观赏性综合表现最好,其加权关联度达到0.6632,品系2053、CL-7和桂粉1号次之。该观赏性综合评价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 灰色关联度 甘薯 观赏性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褐飞虱综合治理研究与示范——农业公益性行业专项“水稻褐飞虱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应用昆虫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我国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近年来严重为害及其对当家农药品种抗性急剧上升的现状,本项目在华中、华南、华东地区等代表性地区开展褐飞虱灾变规律、抗虫品种培育、抗药性监测及复配农药新剂型开发、生态治理新技术研究、预测预报技术、可持续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结果表明:越南、老挝等境外虫源地及我国华南、长江中下游等地田间褐飞虱种群仍以2型为主,3型次之。田间小气候是褐飞虱逃避高温的关键因素,褐飞虱在上午气温升高时大量向温度较低的水稻基部20cm范围内转移以逃避高温,将高温天气造成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不同栽插方式对褐飞虱发生量有明显影响,手栽稻田褐飞虱发生最重,机插稻次之,直播稻最轻。不同水稻品种、N肥施用水平对褐飞虱的发生有明显的影响:超级杂交稻褐飞虱虫口密度明显高于常规杂交稻,高N肥施用量促进褐飞虱的发生,且水稻品种与N肥施用量对褐飞虱发生量的影响有明显交互作用。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褐飞虱对吡虫啉有极高水平抗性(168.1~561.5倍),对噻嗪酮为低到中等水平抗性(4.2~33.1倍),对氟虫腈为敏感性降低到高水平抗性(2.7~67.7倍),对烯啶虫胺与毒死蜱为低水平抗性。筛选出噻虫嗪、吡蚜酮、唏啶虫胺和仲丁威4种高效低毒的防治单剂。研制出3种农药复配新制剂,其中1种新制剂已获得农业部药检所正式登记,且规模化生产,2种新制剂已进入农药登记程序。精细定位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6、Bph7、Bph9、Bph15、BG1222,并找到了它们的近距离共分离分子标记。培育出高产、优质、熟期适宜、含有抗稻飞虱基因Bph14的水稻新品种广两优476。储备了一批聚合多抗稻飞虱基因的水稻亲本材料。研发出在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等天敌诱集植物,增加褐飞虱卵期寄生蜂和捕食性天敌蜘蛛的种群数量的轻简化生态调控技术;研发出对褐飞虱成、若虫取食及雌成虫产卵均有驱避作用的植物提取物混配剂3种;研发出显著提高稻虱缨小蜂对田间褐飞虱卵寄生率的引诱剂1种。建立了褐飞虱环境友好防控技术集成体系,并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浙江、江西6省区示范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关键词: 褐飞虱 抗性监测 环境友好 示范推广

蝴蝶兰花梗诱导培养优化技术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11

摘要:以蝴蝶兰花梗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类型的培养基以及在培养基中添加激素对花梗诱导、丛生芽增殖和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1/2MS+BA 3 mg/L+NAA 0.2 mg/L适合花梗诱导,诱导率达90%以上;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以1/2MS+BA 5 mg/L+NAA 0.2 g/L的综合效果好,培养20~30 d后的增殖系数达到3.1;适合生根的培养基为MS(1/2N)+IBA 0.1mg/L+NAA 0.2 mg/L。

关键词: 蝴蝶兰 花梗诱导 组织培养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渭北旱塬70年来冬小麦品种更替中光合特性的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不同小麦品种整个生育期光合特性以及灌浆期光合特性的日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渭北旱塬小麦品种的改良,不同品种生育后期旗叶净光合速率(Pn)呈递增趋势,现主推品种长旱58灌浆期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都处于较高水平,日均Pn达11.58μmol.m-2.s-1,较40年代品种五指麦提高了3.75μmol.m-2.s-1,增幅47.79%,日均Tr及Gs较五指麦增加了25.37%和42.84%。

关键词: 渭北旱塬 冬小麦 品种更替 光合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烤烟产量、产值及氮肥利用率(~(15)N)与海拔高度和移栽期的关系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15N同位素示踪微区试验与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海拔高度和移栽期对烤烟产量、产值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低海拔地区相比,高海拔地区更有利于烤烟生育中、后期地上部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提高烤烟产量,但是降低了其产值;低海拔地区则更有利于烤烟地上部对肥料氮的吸收利用,比高海拔地区氮肥利用率提高38%。适当推迟移栽期至5月15—25日有利于烤烟各生育期地上部各部位对氮素的吸收利用,而且烤烟生育前、中期地上部中肥料氮比例平均增加0.8%~11%,烤烟产量和产值分别提高5%~11%和5%~8%。移栽期对生育中、后期烤烟氮肥利用率影响不显著,但推迟至5月25日移栽显著提高团棵期氮肥利用率62%。因此,选取低海拔地区及适当推迟移栽期有利于提高氮肥利用率以及烤烟产值。

关键词: 烤烟 海拔高度 移栽期 产量和产值 氮肥利用率 15N示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对双季稻区油菜熟期、产量及抗性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11

摘要:通过免耕直播不同播期试验,研究了播期对双季稻区油菜熟期、产量及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江西宜春,晚稻收获后抢时播种的油菜熟期较早,产量最高,抗冻性最强。播期对油菜的产量及抗冻、抗病性影响较大,对抗倒性、成熟期影响较小。在该试验中,双季稻区油菜的最佳播期为10月20日左右,推迟播种则减产显著。

关键词: 双季稻区 油菜 播期 熟期 产量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始穗期降雨对不同水稻品种穗颈瘟发生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11

摘要:通过3批播种试验,在自然条件下观察了始穗期降雨对不同水稻品种穗颈瘟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始穗期降雨对穗颈瘟发生的影响与品种的抗瘟性有关。根据始穗期与降雨相遇时各品种穗颈瘟的发病率,将供试的14个品种分为4个类群:第一类为中抗品种,第二类为中感品种,第三类为感病品种,第四类为高感品种。

关键词: 水稻品种 始穗期 降雨 穗颈瘟 发病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山药新品种及栽培新技术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11

摘要:以桂淮2号、桂淮6号、GY44和南城药薯4个淮山药品种为材料,研究它们在不同栽培方式下农艺、产量等性状的表现,结果表明,桂淮2号和桂淮6号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在江西淮山药主产区具有广泛适应性和丰产性。搭架栽培产量比不搭架栽培极显著增加,但增收不显著。研究认为,桂淮2号和桂淮6号在江西生态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同时,应针对不同品种选择适宜的栽培技术才能发挥其经济价值。

关键词: 淮山药 新品种 特征特性 搭架栽培 不搭架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