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翻压绿肥后不同施肥方法对水稻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翻压等量紫云英后不同施肥方法对水稻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翻压紫云英22 500 kg/hm2后配施80%化肥,与习惯施肥方法相比,其他施肥方法均有利于提高早稻茎秆中氮、磷含量,分别平均增加1.0%~13.7%、6.5%~26.2%,却降低水稻籽粒中钾含量6.0%~23.0%。底肥:分蘖肥:穗肥=0:7:3降低早稻籽粒中磷含量,但是增加早稻茎秆和晚稻籽粒中钾素含量。不施底肥,分蘖肥:穗肥=5:5提高晚稻籽粒中氮素含量,而全部用作分蘖肥施用时显著增加晚稻籽粒中磷素含量;配施60%化肥,其他施肥方法分别平均增加早稻籽粒中氮、钾含量24.6%~34.6%、8.8%~15.7%和晚稻茎秆中磷含量5.2%~60.9%,但是降低早稻茎秆中磷含量10.7%~44.3%,不施底肥降低早稻茎秆中氮含量2.4%~47.4%。配施60%~80%化肥,与习惯施肥方法相比,底肥:分蘖肥:穗肥=0:7:3更有利于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和产量。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提取物抑菌活性部位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测定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醋酸乙酯/95%乙醇(1∶1)提取上清液F0、析出浸膏F1、析出浸膏经AB-8大孔树脂富集后组分F2及F2经聚酰胺分离得到的各组分的抑菌活性,寻找药对提取物抑菌活性的活性部位或活性成分。方法采用一剂量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各提取对5种微生物(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毛霉、酵母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与结论 F0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最强;F1没有抑菌活性;F1经过大孔树脂富集后组分F2抑菌活性得到显著增强,其抑制枯草芽孢杆菌活性强于F0,抑菌效价值达8.37μg.ml-1;F2经聚酰胺分离得到的F2-10组分是抑制枯草芽孢杆菌的活性部位;各提取物对霉菌和酵母菌均无抑制活性。
农技人员农作物病虫害摄影技术探讨
《现代农业科技 》 2011
摘要:从指导农户防治病虫害,普及科学知识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运用普通数码相机拍摄病虫害照片的摄影技术和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稻草与多水平苜蓉混合瘤胃体外发酵组合效应的整体研究
《饲料工业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就稻草(RS)与苜蓿(MSL)混合瘤胃体外发酵组合效应进行整体评定.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体外批次培养48 h,应用经改进的组合效应多项指标综合指数(IMFAEI)对RS分别添补0、20%、40%、60%、80%与100%MSL(MSLO、MSL20、MSL40、MSL60、MSL80与MSL100)在12、24与48 h研究瘤胃体外发酵的组合效应.各组各时间点的pH值6.75~6.88,NH3-N 3.11~28.74 mg/100 ml,微生物氮2.91~14.57 mg/ml,48 h各组累计产气量与总挥发性脂肪酸分别为120.1~162.4 ml/g OM与41.51~55.45 mmol/1.各组的IM-FAEI自高到低的排序为:MSL60( 1.271 1)、MSL40( 1.260 3)、MSL20(0.826 5)与MSL80(0.633 3).本研究RS与MSL适宜添补量为40%~60%.
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腊肉中维生素C
《中国食品添加剂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样品中的VC用偏磷酸钠提取,经2,6—二氯靛酚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后与邻苯二胺(OP-DA)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的喹喔啉(quinoxaline),其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以此测定腊肉中VC含量。荧光分光光度计在激发波长360nm,发射波长430nm测定喹喔啉荧光强度。该方法VC的检出限为0.95mg.kg-1,相对标准偏差(RSD)2.4%,回收率在87.2%~94.3%之间。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法和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同时测定腊肉中VC,发现二者结果无显著差异,但荧光分光光度计法精密度高于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实验证明,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测量腊肉中VC具有灵敏度高、快速、准确等优点。
关键词: 维生素C 腊肉 荧光分光光度计法 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
江西绿茶生产质量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中国茶叶 》 2011
摘要:随着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针对绿茶生产的质量安全问题,需要记录并保存茶叶种植、加工、包装和储运的全过程信息,为茶叶质量安全的全程追溯提供数据基础。茶叶生产企业的多元化,茶叶生产工序复杂,工序现有的质量控制信息内容不一致,有简有繁,因此要研究江西绿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关键点。在以往研究中,国内北方一些省份曾采用由质量安全监管单位打印并张贴条形码的方法完成农产品的产品追溯,这种方法是通过政府主导、企业被动接受的方式来完成农产品的产商溯源。例如,陆昌华进行了家畜和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研究,李永等进行了新疆库尔勒香梨追溯的研究,吴迪等提出了茶叶追溯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由茶叶生产企业建立的绿茶生产信息管理系
东乡野生稻与栽培稻正反交种间杂种F_1的雄配子发生与发育
《植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以东乡野生稻与栽培稻(美国光壳稻P1003)的正反交种间杂种F1(正交为光壳稻P1003×东乡野生稻;反交为东乡野生稻×光壳稻P1003)为试材,研究其各个减数分裂时期的染色体行为特征、染色体交换重组及雄配子发育特点。结果表明:正反交杂种F1花粉母细胞细胞核减数分裂的同步性较高,细胞质为连续型胞质分裂类型。在细胞核分裂的过程中,核仁在前期I到中期I逐渐消失。染色体在前期I到中期I逐渐收缩,变得更加清晰可见。在终变期和中期I,90.54%以上的花粉母细胞能形成12个二价体(含少数棒状二价体和8字型二价体),部分花粉母细胞(正交9.46%,反交7.65%)出现少量的单价体、三价体和四价体。后期I观察到1.27%–1.35%的花粉母细胞含有1至数条落后染色体。最终有92.6%–94.8%的小孢子能发育成形态正常、染色能力强的成熟花粉粒。另外,在正交杂种F1的粗线期中存在2个核仁,而反交杂种F1及其双亲的粗线期只有1个核仁。这些研究结果可为作物品种改良、种质资源创新以及种间亲缘关系研究提供细胞学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