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灌浆成熟期气候因素对早籼稻米蛋白质及其4种组分含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气象 》 2002
摘要:研究了灌浆成熟期气候因素对早籼稻米蛋白质及其 4种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灌浆成熟期日平均气温和平均日照时数对早籼稻米蛋白质及其 4种组分含量的影响较大 ,其中日平均气温是影响这 5个性状的主导因子。灌浆成熟期不同时段的温度对这 5个性状影响各不相同 ,灌浆成熟期间前、中期温度对蛋白质含量、清蛋白含量和谷蛋白含量影响大 ,灌浆成熟期间中、后期温度对球蛋白含量和醇溶蛋白含量影响大。灌浆成熟期温度时段分布对蛋白质及其 4种组分含量的影响因品种本身蛋白质含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遗传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应用水稻协青早 A/(协青早 B/密阳 4 6 ) F6、协青早 A/(珍汕 97B/密阳 4 6 ) F6及珍汕 97A/(珍汕 97B/密阳 4 6 ) F63套测交群体 ,开展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经典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 :水稻 CMS的育性恢复表现为质量 -数量性状 ;不同遗传背景对水稻育性恢复的影响可能主要表现在微效 QTL的不同 ,当群体中协青早 B的成分被珍汕 97B取代后 ,群体中恢复基因的效应得到加强。
水稻空间诱变恢复杂种优势测定试验初报
《遗传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返回式科学卫星搭载水稻一明恢63、外七、湘哥和粳委北K15等纯系干各上子,由于空间环境条件的综合作用,使窨诱变的品种均产生了变异,从诱变后代的突变体中选育出三系灿型不育系具有恢复能力的强恢复系明恢63无恢复能力的灿稻外七、湘哥和粳稻北K15.同时选出早熟强恢复系SP40098、具有育性恢复能力的SP40115、SP40037、SP50025等恢复系突变体,结果说明,空间诱变既可改良现有恢复系,又可创造新恢复系,具恢复能力的突变体能遗传重现.
关键词: 返回式卫星 空间诱变 突变体 恢复系 水稻 杂种优势


氮硫配施对水稻的效应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2001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 ,早稻施硫和晚稻施氮均有极显著的增产效果 ,增产率分别达5 .1 %~ 9.9%和 32 .6%~ 38.5 % ,但早、晚稻施氮、硫的交互效应均不显著 ;晚稻施硫能明显增加株高 ,但在同时施氮的条件下 ,结实率会明显下降 ;增施氮肥和硫肥 ,均能明显提高水稻对氮、硫的吸收量 ;施用硫肥可提高氮肥利用率 3.74~ 1 1 .4个百分点 ,施用氮肥可提高硫肥利用率 1 2 .8~ 35 .3个百分点 ;从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 ,在水稻生产中以 1 2 0kg/hm2 氮与 30kg/hm2 硫配合施用的效果最好


国内外水稻抗病转基因研究进展
《江西科学 》 2000
摘要:随着水稻遗传转化技术的发展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获得抗病水稻品种成为可能。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水稻抗病转基因的技术、方法 ,对水稻抗病转基因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也作了评价。


水稻主要病害拮抗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江西农业学报 》 2000
摘要:从稻种、稻叶、稻田土壤、稻田菌核和菜地土壤共 1 0 5份样品中共分离细菌菌株 2 6 72株 ,经拮抗性能测定 ,对水稻纹枯病菌 (Rhizoctoniasolani)、水稻恶苗病菌 (Fusari ummoniliforme)、水稻稻瘟病菌 (Maganporthegrisea)、水稻白叶枯病菌 (Xanthomonasoryzaepv .oryzae)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Xanthomonasoryzaepv .oryzicola)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分别有 5 0 0、6 7、45、1 1和 9个。根据NA平板上菌落的形态特征 ,将 6 7株稻恶苗病拮抗细菌初步分为 7个类群 ,每一类群中选拮抗性能最强的一个菌株进行鉴定 ,结果有 4支菌株为Bacillussubtilis,另 3支菌株分别为B .pumillus、B .polymyxa和Pseudomonass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