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江西农业科技推广模式调查分析
《广西农业科学 》 2010
摘要:通过对江西47个市(县)149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江西农村农民最需要的技术为病虫害防治技术、优良品种信息和现代养殖技术;获取技术信息的渠道主要靠周围人员的带动;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介为电视、手机、电话和网络;最受欢迎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有科技下乡、科技入户和科技示范园;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认知度与农民的文化程度呈正相关;农民获取信息不够及时,存在对虚假信息的担心。并提出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手段之一,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努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等改进建议。


一个新的水稻叶形突变体(tll1)的遗传分析与精细定位
《植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lmethane sulphonate,EMS)诱变粳稻品种日本晴获得了一个遗传稳定的叶形突变体thread-like leaf1(tll1)。该突变体在杭州表现为矮化、窄叶,极端时仅剩主脉,呈细丝状。将该突变体分别与籼稻品种南京6号、浙辐802和9311进行正反交配组,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性状由1对隐性单基因控制。通过SSR和STS分子标记对F2代分离群体进行遗传定位,将该基因初步定位在第12染色体SSR标记RM247和RM101之间。随后利用已公布的粳稻品种日本晴和籼稻品种9311的基因组序列,发展了7对有多态的STS标记,最终将该基因定位在FL13和FL14之间约94.3kb的区间内,为进一步克隆TLL1基因奠定了基础。
东乡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苗期抗旱性的比较
《生态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旱影响水稻生长发育,不论什么时期发生最终都导致产量损失。研究水稻资源抗旱性有助于水稻抗旱改良和稳定干旱胁迫下水稻的产量。东乡普通野生稻被公认为是栽培稻的祖先,对增强水稻抗旱性可能十分重要。对4份来自3个仅存的居群的东乡野生稻与15份栽培稻进行苗期抗旱性比较,考察了3次重复的盆栽土培试验中8个抗旱指标。表明东乡普通野生稻比栽培稻更为抗旱,表现在最大根长、茎长、根干重、根鲜重、根干鲜重比及抗旱指数等6个性状,而不表现在根数及根茎长比;其中茎长、最长根长、根干重、根鲜重及根系相对含水量对水稻苗期抗旱性影响更大。采用抗旱指数和抗旱总级别值法对水稻抗旱性进行评定,结果表明4份东乡野生稻材料间的抗旱性存在很大差异,且来水桃树下居群的抗性最高,东乡野生稻抗旱性可能与其原生境状况有关。结果认为东乡普通野生稻可作为栽培稻抗旱改良的遗传资源。
关键词: 东乡普通野生稻 苗期 抗旱性 抗旱指数 抗旱总级别


基肥(~(15)N)施用时间对烤烟生长、烟碱含量及氮素来源的影响
《烟草科技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大田试验,应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3种基肥施用时间(从移栽日期开始计算分别提前0,15和30 d)对烤烟生长发育、烟碱含量及氮来源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干物质累积量和烟碱含量均随生育期的推进而逐渐增加。打顶前烟碱含量随着叶位上升而下降,打顶后则相反。提前施用基肥有利于提高烤烟地上部干重。提前施用基肥不影响上、中部烟叶烟碱含量,但提高了下部烟叶的烟碱含量。烤烟各部位烟叶烟碱氮中来源于肥料氮的比例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和叶位上升均逐渐下降,基肥施用时间对烟碱氮中来源于肥料氮的影响不明显。适当提前施用基肥有利于促进烤烟生长发育而对烤烟品质无不良影响。


赣南脐橙非充分灌溉条件下水分需求规律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2010
摘要:在大田相对自然状态下,对赣南脐橙进行了不同生长时期的非充分灌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赣南脐橙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赣南脐橙在萌芽期、枝梢生长期、开花期和果实生长期的最适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0.6%、10.6%、7.1%~10.6%和10.6%~14.1%,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41.7%、41.7%、28.0%~41.7%和41.7%~55.5%。


野生结缕草坪用性状的综合评价
《草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湖南省普遍用于城市绿化的杂交狗牙根天堂草328(Cynodon dactylon×C.transadlensis Tifdwarf328’)为对照,对野生结缕草(Zoysia japonica)的坪用性状进行综合评分,以确定其应用范围。结果表明:野生结缕草草坪优于对应类型的杂交狗牙根草坪。但由于其存在种子收集困难,生长速度慢等缺点,不宜用于水土保持草坪,建议在观赏草坪、游憩草坪和运动场草坪中推广应用;杂交狗牙根适用于水土保持草坪、游憩草坪和运动场草坪,但由于其密度小、绿色期短等缺点,不是观赏草坪的理想草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