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595条记录
包膜控释掺混尿素对双季稻生长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比较常规分次施肥和包膜控释掺混尿素对双季稻生长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双季稻分蘖数、叶绿素含量、各个生育期植株含氮量、稻草稻谷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早稻上,控释掺混尿素处理的以上各测试指标均高于常规分次施氮肥处理,各指标两处理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控释掺混尿素的氮肥利用率为40.08%,显著高于常规分次施氮肥的32.47%,而一次基施氮肥的利用率只有19.50%。(2)在晚稻上,常规分次施氮肥处理的稻谷产量高于控释掺混尿素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各项测试指标均低于控释掺混尿素处理。控释掺混尿素和常规分次施氮肥的氮素利用率分别为39.91%、39.58%,二者显著高于一次基施氮肥的28.14%。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施用包膜控释掺混尿素可以提高双季稻生产的经济效益,提高氮素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关键词: 包膜控释 尿素 双季稻 氮素利用率

红壤旱地肥料配施对秋芝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10

摘要:为了探讨红壤旱地秋芝麻的需肥规律,开展了不同氮磷钾肥料配比试验,结果表明:红壤旱地肥料配施以N∶P2O5∶K2O=6∶4∶6对秋芝麻产量构成有利,且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有利于秋芝麻蒴果及籽粒的形成,进而提高秋芝麻的产量。另外,施用生物有机肥对秋芝麻能起到一定的防病效果。

关键词: 红壤 肥料配施 秋芝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γ-氨基丁酸对崇仁麻鸡生长性能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水平γ-氨基丁酸(GABA)对崇仁麻鸡生长性能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8日龄崇仁麻鸡28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各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5、30、55、80、115和150mg/kg的GABA,试验期6周。统计试验前期(8~28日龄)、后期(29~49日龄)和全期(8~49日龄)的生长性能指标,并测定29和50日龄血液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30mg/kg组全期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提高了4.69%(P<0.05);在试验前期、后期和全期,各组间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都以115mg/kg组的数值最大;30mg/kg组后期和全期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5.90%和5.30%。在29和50日龄时,各组间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尿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其中50日龄时30mg/kg组的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生长激素水平以30mg/kg组为最高,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2.50%(P>0.05)和10.53%(P>0.05);各组间血浆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血浆三碘甲腺原氨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29日龄时30mg/k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血浆甲状腺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29日龄时30mg/kg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ABA呈剂量依赖性地升高血浆神经肽Y水平,其中29日龄时150mg/k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本试验条件下,30mg/kgGABA可提高崇仁麻鸡的生长性能,降低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的活性和血浆中甲状腺素的浓度,升高血浆中三碘甲腺原氨酸水平,综合考虑以30mg/kgGABA添加水平效果最佳。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崇仁麻鸡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血浆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辐照检疫处理对进口甜樱桃货架品质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进口甜樱桃为试材,研究了电子加速器和钴源辐照处理对果实货架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剂量处理条件下甜樱桃的呼吸强度、维生素C、还原糖、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质、总氨基酸、总可溶性固形物、果实硬度、失重率、腐烂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辐照处理未导致甜樱桃果实总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滴定酸含量的显著损失;电子直线加速器辐照导致甜樱桃果实维生素C含量和果实硬度降低、腐烂率增加;钴源辐照的效果优于电子直线加速器,250 Gy处理的甜樱桃在货架期25±3℃存放5 d后,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果实硬度均高于未辐照处理,腐烂率比未辐照处理低8.34%。

关键词: 辐照 检疫 甜樱桃 货架期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制品中抗氧化剂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综述国内外应用于花生制品中的各种人工合成抗氧化剂及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进展,为在花生制品中充分合理利用抗氧化剂提供信息和参考。

关键词: 花生制品 抗氧化剂 应用现状 发展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旱稻氮高效QTL定位及其表达的遗传背景效应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挖掘不同来源水、旱稻亲本的氮高效优良等位变异,研究氮高效QTL表达的遗传背景效应,为水稻氮高效QTL的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旱稻IAPAR-9分别与水稻辽盐241和秋光杂交而创制的2个F7粳粳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水稻全生育期氮素利用率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分析。【结果】在"IAPAR-9/辽盐241"重组自交系群体中检测出31个氮素利用率相关性状的QTL,分布于除第6、第7和第10染色体外的9条染色体上,氮素利用率相关QTL成簇分布区间有9个;在"IAPAR-9/秋光"重组自交系群体中检测出33个氮素利用率相关性状的QTL,分布于除第4和第10染色体外的10条染色体上,氮素利用率相关QTL成簇分布区间有7个。【结论】氮素利用率相关性状QTL的表达,受遗传背景影响较大。2个群体均检测到的氮素利用率相关性状QTL的成簇分布区间,即第2染色体上的RM3421—RM5404区间以及第8染色体上RM8264所在的相邻区间,可能对水稻氮高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有重要利用价值。

关键词: 水稻 旱稻 氮高效 微卫星标记 数量性状基因座 遗传背景

砂培条件下不同缺Zn敏感型玉米对施锌的反应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缺Zn敏感型玉米(Zea maysL.)对缺Zn的敏感程度和耐性。【方法】以缺Zn敏感型玉米品种陕单902、陕单911、农大60、中单2号、户单2000和非敏感型玉米品种新陕资1号、郑单958、陕单8813、高农1号、户单4号为供试材料,在温室中进行不同供Zn水平(设无Zn、低Zn、适量供Zn和足量供Zn 4个处理,分别施0,0.5,1.5,3.0 mg/kg ZnSO4.7H2O)下玉米幼苗的砂培试验,研究供Zn量对玉米生长、生物量以及各部位Zn含量和吸收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缺Zn敏感型玉米对施Zn的反应有较大差异,缺Zn敏感型玉米对低Zn的敏感性明显高于非敏感型玉米。敏感型玉米品种幼苗较非敏感型的根冠比大;供Zn会降低玉米幼苗的根冠比,而促进地上部生长。缺Zn非敏感型玉米在低Zn条件下会受到较为严重的伤害,这种伤害比无Zn所造成的伤害更为严重。施Zn量为0.5 mg/kg时,玉米幼苗吸收的Zn绝大部分被累积在根中;施Zn量增加至1.5 mg/kg时,玉米幼苗Zn含量较无Zn处理普遍提高,缺Zn敏感型玉米根、茎、叶的Zn含量分别提高了20.5%,53.6%和18.5%,而非敏感型玉米分别提高了5.5%,83.4%和60.7%。【结论】缺Zn非敏感型玉米根系吸收的Zn更多地被转移至地上部,使地上部含Zn量的增幅显著大于敏感型玉米。不同缺Zn敏感型玉米在缺Zn条件下不仅生长和Zn营养的分布情况截然不同,而且在供Zn后对Zn的吸收也存在差异。

关键词: 玉米基因型 施Zn 缺Zn敏感型 根冠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相色谱-质谱法应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毒杀芬残留测定

现代科学仪器 2010

摘要:本文对动物源性食品中毒杀芬残留分析进行了研究,对样品前处理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乙腈匀浆超声提取,弗罗里硅土净化的前处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选择离子检测毒杀芬。实验结果表明毒杀芬在0.05mg/kg-0.5mg/kg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5mg/kg,回收率在60%~120%之间。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可作为动物源性食品中毒杀芬残留检测的定性及定量方法。

关键词: 毒杀芬 气相色谱-质谱 残留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反刍动物常用粗饲料消化率预测模型的验证研究

饲料工业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通过对江西反刍动物常用粗饲料体外消化率(IVDMD)的实际测定,证明邓卫东等(2002)建立的以范氏纤维含量为预测因子的粗饲料IVDMD预测模型在江西区域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应用于江西反刍动物粗饲料消化率的预测。该模型与张吉鹍等(2004b;2010)建立的粗饲料干物质采食量预测模型构成了完整的反刍动物粗饲料分级指数(GI)参数模型,这将大力推进江西反刍动物粗饲料品质的综合评定。

关键词: 粗饲料 体外消化率 模型 验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母猪产后瘫痪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猪业科学 2010

摘要:母猪产后瘫痪是母猪产后1周内特别是产后3~4d最易发生的一种产科疾病。母猪不分品种、年龄、胎次及膘情,均可发生;本病多在中小规模猪场或散养户中发生,多因饲养管理不当,饲料中钙磷缺乏或比例失调,母猪缺乏运动、光照不足以及圈舍潮湿等原因所致。1发病原因1.1营养因素1.1.1母猪日粮中钙磷不足当日粮中钙磷不足时,妊娠母猪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