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595条记录
红壤稻田稻-稻-油耕作制中磷肥不同分配方式的肥效研究

江西农业科技 1997

摘要:红壤稻田稻-稻-油耕作制中磷肥不同分配方式的肥效研究罗奇祥刘光荣章和珍占胜康(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南昌330200)(临川市湖南乡农技站)稻-稻-油连作是我省稻田的主要耕作制度。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及大力发展冬季农业,稻-稻-油连作的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液体培养在食用菌菌种提纯复壮上的应用

江西农业学报 1997

摘要:采用固体斜面培养和液体振荡培养活化后,比较保藏种、退化种、分离种在固体斜面上的萌发定殖、生长速度、菌丝长势等情况。结果表明,液体培养法是食用菌菌种提纯复壮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 液体培养;菌种;提纯复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5%对氯杀虫酯乳油对稻棉主要害虫的防效与示范

江西农业学报 1997

摘要:25%对氯杀虫酯乳油(以下简称Pacy)系采用对硫磷与氯氰菊酯经科学复配而成的混剂,经室内毒力测定,该混剂对棉蚜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共毒系数为404.8。田间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该混剂最佳配方为:对硫磷:氯氰菊酯=247∶3,使用该配方制成的25%混剂防治稻棉主要害虫,每667m2用量100~150g,防效达90%以上,持效期10~15d。1996年示范推广4.7万km2,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 对硫磷;氯氰菊酯;混剂;防治效果;稻棉主要害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方大豆种质引种南方后种子皱缩的研究

大豆科学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6个大豆种质研究不同水分散失速度下,由亚热带-热带高温所致皱缩型大豆种子表现的差异,通过本次研究及以往的观察,我们发现原产北方地区的大豆种质,在黄淮大豆生态区及其以南种植,普遍产生皱缩型种子而失去活力,因而在黄淮以南很难保存原产上述地区的大豆种质,限制了对大豆优良基因源的开发和利用。通常情况下,品种间的皱缩粒率有很大差异,变幅在7.46%-88.68%之间,若在生理成熟期加快水分散失速度,则这一变幅为10.29%-93.27%,而在生理成熟期后期减缓水分损失速度,这一比率可降至0.57%-87.1%。即加快水分散失可使大豆种子皱缩趋于严重,而减缓水分散失则可有效降低皱缩型种子的比率。虽然植株的水分散失速度与土壤水分、大气温度和湿度以及品种本身有关,在鼓粒饱满、叶片转黄前后进行植株收获、风干,即可有效减缓植株的失水速度,从而显著降低皱缩型种子比率,在高温干旱条件下明显改善原产冷凉地区大豆种子的活力。

关键词: 大豆;失水速度;皱缩型种子

A.B.T生根粉在棉花上的应用研究

江西棉花 199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灰霉病化学防治试验报告

江西农业科技 1997

摘要:番茄灰霉病化学防治试验报告马辉刚李瑞明胡水秀(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昌330200)番茄灰霉病(Botrytiscinerea)是我省番茄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特别是早春大棚栽培的番茄,因常遇低温高湿的天气,病害严重发生,重发病田块的病果率高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子标记及其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江西农业学报 1997

摘要:遗传标记主要有形态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四种类型。作物遗传育种中应用的分子标记主要有RFLP、PCR、RAPD、AFLP和SSRs等,均主要用于辅助育种。本文较详尽地介绍了遗传标记系统及其在作物遗传育种的应用,并着重探讨了作物遗传育种中应用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种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用的策略

关键词: 分子标记;遗传标记;遗传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酱鸭辐射灭菌贮藏保鲜研究

核农学通报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密封抽空包装熟制酱鸭,用9.0kGy60Coγ射线辐照后,分别在室温和高温(37℃)下贮存。结果表明:微生物含量明显降低,没有检出致病菌;色、香、味基本保持不变;主要营养成分未受显著影响;贮藏保鲜期得到了明显延长。该研究结果已初步纳入商业化应用

关键词: 酱鸭,辐射灭菌,贮藏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疫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1997

摘要:研究表明,辣椒疫病菌(PhytophthoracapsiciLeonian)的菌落形态多为绒毛型,孢子囊会脱落,带有长柄,形态大小变化很大,长宽比1.4~1.7,乳突明显;混合菌株可形成藏卵器,雄器底生;菌株在12~35℃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对浓度为1/8×10-6的孔雀石绿不敏感;不同菌株利用淀粉的能力差异很大;孢子囊的形成受湿度的影响,湿度越大,孢子囊形成越多;形成孢子囊的最适温度为20~28℃;pH值影响孢子囊萌发方式和萌发率,适当偏酸,孢子囊萌发率高,有利于形成游动孢子;病菌可侵染茄科、葫芦科等多种作物。

关键词: 辣椒;疫病;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