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耕整机及其选购注意事项
《江西农业科技 》 1997
摘要:耕整机及其选购注意事项潘松(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南昌330200)为配合即将到来的春耕生产,现向广大农民朋友介绍一种省时、省力的农田耕作机械耕整机。耕整机使用轻巧、灵活,安全可靠,一人即可操作,配置犁、耙、耖等作业农机具,可广泛用于平原、山...


“八五”期间我省主要晚籼中迟熟水稻良种简介
《江西农业科技 》 1997
摘要:“八五”期间我省主要晚籼中迟熟水稻良种简介陈泰林赵社香王任初(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南昌330200)我们根据“八五”期间全省水稻良种区域试验结果,已整理出表现较好的一批水稻良种,并将早籼早熟和中熟、优质良种分别在《江西农业科技》1996年第4期...


中国南方稻区早籼中熟品种产量要素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 1997
摘要:本文选用1985~1996年间南方稻区区试早籼中熟组南昌点(北纬28°41’,东经115°58’)资料,以泸红早为对照,比较分析了历年产量居第一位的新品种(下称优秀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特征,结果为:a.12年中,优秀品种平均比对照增产6.5%,如除去两个减产年份,平均增产比例达8.5%;b.优秀品种全生育期平均比对照延长1.2d,生育期延长主要是灌浆期延长所致;c.优秀品种的株高平均增加2.3cm,分蘖率增加14.5%,而有效穗和成穗率分别下降2.1%、4.6%;d.穗部性状中,以单穗总粒数、实粒数、单穗重增长率较大,而结实率为负增长;e.各性状与产量间的正相关系数大小顺序为:结实率>单穗重>株高>单穗实粒数>成穗率>穗长>齐穗至成熟天数>千粒重>单穗总粒数>有效穗数,其中结实率达极显著相关,而分蘖率、播种至齐穗日数为弱的负相关。本文指出,结实率低和成熟率低是新育成的优秀品种进一步高产的限制因素,今后南方稻区早籼中熟种育种策略应是:适当增加株高;确保较高的、年份间较稳定的结实率;提高成穗率;在不增加全生育期的情况下,适当延长灌浆期;通过增加单穗总颖花数以达到增加穗重,最终实现高产的目标。
关键词: 早稻;中熟;增产要素;相关分析


稻茎毛眼水蝇自然种群参数的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3~1995年在田间观察了稻茎毛眼水蝇1~5代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和繁殖力。结果表明,各虫态所期以第1代最长,第3、4代最短。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均以第1代最低,其余各代较高。蛹存活率以第1代最低,以后逐代提高。成虫性比接近1:1。产卵前期第1代2d左右,第2代1.4d,第3~5代1d左右。成虫产卵量第2~5代差异不大,平均24粒/雌左右,第1代较少,为21.9粒/雌。成虫寿命以第1代最长,以后还代缩短。种群趋势指数以第4代最大,第1代最小。幼虫期寄生性天敌主要是姬蜂,蛹期天敌有2种,分别为稻茎水蝇啮小蜂和茧蜂。


井冈霉素防治杂交早稻纹枯病的技术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1997
摘要:以早杂组合协优49为供试材料,应用井冈霉素药剂防治,明确了杂交早稻纹枯病一次防治以始穗期为最佳,在常年病害流行年份,不必进行二次防治(而江西省常规早稻一次防治以孕穗初期为最佳,常年需进行二次防治)。文末就杂交早稻与常规早稻纹枯病防治适期从病害流行特点和产量损失生理方面进行了比较和讨论,指出,从农业生产实际考虑,可把早杂纹枯病的防治适期定为孕穗末期至始穗期。
关键词: 杂交早稻;纹枯病;药剂防治


核辐照对螺丝肉加工保藏及其品质影响的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1997
摘要:密封抽空包装熟制螺丝肉,经8.0kGy钴-60γ射线处理后,在常温条件下保藏。结果表明:微生物含量明显降低,致病菌没有检出;色、香、味基本保持不变;主要营养成份蛋白质、脂肪等没有受到显著影响;最佳保藏保鲜期为6个月
关键词: 核辐照;螺丝肉;加工保藏;品质


食料条件对稻茎毛眼水蝇种群增长的影响
《华东昆虫学报 》 1997
摘要:1994-1995年对稻茎毛眼水蝇在水稻四个生育期(苗期、分蘖期、孕穗期、齐穗期)上的生命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生育期对卵和蛹历期、存活率以及成虫寿命无明显影响,但幼虫取食不同生育期水稻后,其存活率和成虫繁殖力有显著的差异。幼虫存活率和成虫繁殖力大小依次为取食孕穗期幼穗>分蘖期叶片>苗期叶片>齐穗期叶片。
关键词: 水稻生育期,稻茎毛眼水蝇,种群参数


稻粒黑粉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1997
摘要:本文描述了病菌的培养特征,研究了营养、温度、光照、pH值等对病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蔗糖为碳源、天门冬酰胺为氮源、温度28℃、pH值5~7时,病菌生长最适宜,光照无影响;明确了杀菌剂的抑菌作用为三唑酮>退菌特>多菌灵;测定病菌致病力结果表明病菌尚无生理小种的分化。
关键词: 稻粒黑粉菌;生物学特性;杀菌剂;致病力

